你还以为易经风水是迷信吗
易经不是封建迷信,风水吗,就看你怎么看了,仁者见智的问题。
《易经》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中国的传统文化分为四个部分(四库):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这四个部分中以经部最重要,经部内含“四书五经”。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其中,《易经》为群经之首,可见地位非常重要。
目前市面上对易经解读最浅显通俗易懂的易经资料,当属清华大学教授崔国文的易经50讲,楼主不妨了解了解。
你的处事格言是什么?
1、大喜易失言
言多必失,特别是在高兴的时候,其实那时的心态是善而良性的,因为希望倾诉,所以不吐不快;因为希望分享,所以广而告之。但是,心可以亢奋,话仍要沉稳。因为,说出去的话,再也不能收回。
2、大怒易失礼
这一条比较常见,一旦怒从心头起,恐怕下一步很多都会诉诸肢体动作,遑论礼节?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从源头解决:制怒!
3、大惊易失态
如同曹刘论天下英雄刘备惊掉了筷子一样,大德刘备尚且如此,常人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很难。如何面对大惊而不失态?我的理解就是让心时刻保持安住。
4、大哀易失颜
这里的颜,我想不光是指容颜、仪态,更多的是指精神状态。也就是说,面对种种哀伤甚至哀痛,在宣泄过心底的苦与痛之后,需要节制,需要顺变,需要向前,别让退飞从此左右自己。
5、大乐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处。在高兴的时候,往往觉得一切都是可心的、悦目的,而就在此时,分辨的功能往往会被削弱,思考的逻辑往往会被淡化。于是,失察也就乘虚而入了。
6、大惧易失节
恐惧或诱惑(诱惑与恐惧往往是一体的)之下,意志不坚的人会失去原则与底线。此时,真正的猛士会抬头、直面,真正的勇士会坚定、坚持。
7、大思易失爱
想法不要瞻前顾后,思虑不要过于繁复,全心付出,爱就爱了。
8、大醉易失德
所谓大醉易失德,无非反映在言语与行为,大醉之时,其言往往会多妄语、绮语,其行往往会多出格、差池。自己觉得是一时之为甚至完全不记得,但不排除别人会暗记于心,并以此做出判断。所以小酒怡情是最好的,大酒不光伤身,更易失德。但有种情况我觉得不在此列,就是酒后知己的真心,因为只限于对话的双方,对他人是无害的。
9、大话易失信
不轻诺,诺必果,一言九鼎,言出即行。拍胸脯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心量与能量。
10、大欲易失命
这跟老话讲的“人为财死鸟为食忘”有点近似,为什么失命?因为把“欲”视为了生命的根本与全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易经作为揭示易经规律最捷径的钥匙,博大精深,一直想要学习,却苦于无人指点。直到遇到了《易先生》,为我打开了易学知识的大门,奇门遁甲,风水堪舆,八字测算,易学哲理,我想学的知识里面都有,在易先生我和清华崔国文教授学易经,不怕走弯路。
崔国文是清华的么
崔国文:清华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简称清华老科协)副会长、国家著名易经大师、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总裁学员俱乐部理事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友会北京分会副会长;曾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对外学术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外事办公室主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1978 ~ 1980)、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访问学者(1986 ~ 1987)、香港大学访问学者(1997 ~ 1999)。
新中国首批访美52名学者之一,也是当时最年轻的一位。在当年那个52人的团队里,崔国文是唯一没有接受完整大学教育的人。他在1965年从上海考入清华大学,只上了一年课就遇到了“文革”,因此无法继续他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