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7000年前伏羲一画开天,打开了“易”的大门,人们就多了一把打开宇宙奥秘的钥匙。伏羲始作八卦,看清了自然变化;3500年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王改作后天八卦,并推演出六十四卦的大成卦,用卦卦爻辞来表达对社会大道的感悟。 易更三圣 又过了1000年,也就是约2500年前,世道混乱,人心不古,这时又出现了一个人,认为易道广大,可以俯仰天地,中通人和,为人心指明方向,他就是孔子,与伏羲、文王时代并称“易更三圣”。 孔子易传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教育家、思想家,其实他更是位易学大家。很多人认为《易传》中有很多处“子曰”,说明《易传》并非孔子所作,其实不管《易传》中只有“子曰”部分是孔子学生做的笔记,还是全部《易传》都是后人整理,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主要体现的都是孔子他老人家的思想。 唯变所适 《易传》有《象》、《彖》、《系辞》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十篇,被称为“十翼”,让易学如虎添翼,并因《周易》加入儒家经典而成为古代儒生的必读科目。 《系辞上传》中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道出了《易》的核心思想。 《系辞下传》中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说明了学易要知变通,明白卦爻辞背后的规则才能运用自如。 道德经与周易 与孔子同时期的还有两位著名的人物,一个是老子,一个是释迦牟尼,分别是道家和释家的创始人。既然儒道释三家被称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他们的学问和孔子有什么共通之处吗?大家看《道德经》的时候有没有“初率其辞而揆其方”,发现它语言背后的逻辑? “道,可道,非常道”是不是“太极生两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孔子说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是不是很像? 如果我们说阴阳是“2”,那老子说的“道生一”就是太极生两仪,太极是“20”,两仪是“21”;“二”就是四象,“22”;“三”就是八卦,“23”,一个是“三生万物”,一个是“八卦定吉凶”。 所以儒、道的根本是一样的。这是巧合吗?不是,两者是对同一个“宇宙”的描述,只是方式不同。 佛学与周易 老子和孔子都生在中国,还见过面,有过交流,那远在印度的释迦牟尼难道也有着共通的认识吗?其实只要是对宇宙大道的根本认识都应该是相通的,更何况佛教在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并形成了很多派系而不断发展。但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有的关于宇宙自然大道的学问都应该是相通的,应该是“一以贯之”的,这个“一”就是“易”。比如佛学无论派系,大乘、小乘都会讲的基础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这就是阴阳四象,元亨利贞。
以上是如何看待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儒道释“易”以贯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八字算命相关知识 ,请持续关注优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