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
阴阳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夏商时期或更早。
《周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由此推测,其理论的形成至迟不超过战国时期。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的最初涵义指日光的向背。向日者为阳,背日者为阴。
阴阳概念起源于八卦和六十四卦,故有医易同源之说。阴阳: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阳既可以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阴阳划分的标准:
阳――运动的、向上的、外向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功能的等。
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物质的等。
阴yangju有普遍性、相对性、关联性。
普遍性:阴阳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一阴一阳之谓道。
相对性――阴阳相互转化
阴可转化为阳,阳可转化为阴(物质与功能)――无限可分性
白天为阳
上午为阳中之阳
下午为阳中之阴夜间为阴
前半夜为阴中之阴
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关联性: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应是同一范畴,同一层次的。如天与地,男与女,水与火,昼与夜,寒与热等。不能把天与水,寒与夜放在一个层次中用阴阳加以分析。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如:春夏之阳与秋冬之阴相互对立制约。
(二)阴阳互根用
互根:阴阳任何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无上也就无所谓下,无热也就无所谓寒。
互用:阴阳双方不断资生、促进和助长对方。因此,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三)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对立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运动变化过程。如四季的轮转。
(四)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指一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可化为属阳的。
阴阳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也即内经所方言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以大体部位言:阳――上部、体表、背部、四肢外侧、五脏。
阴――下部、体内、腹部、四肢内侧、六腑。
以生理功能言: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
肝为阴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脾为阴中之至阴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具有固护、温煦肌表作用的卫气,称为卫阳。
具有化生血液、濡养作用的营气,称为营阴。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1、分析色泽、声音、症状、脉象和病变部位的阴阳属性
(1)色――阳:黄、赤 泽――阳:鲜明 阴:青、白、黑 阴:晦暗
(2)声音――阳:宏亮高亢、呼吸有力 阴:声低气怯、呼吸微弱
(3)症状――阳:热躁动为主要表现 阴:寒润静为主要表现
(4)脉――阳:洪、滑、数 阴:沉、迟、细、涩
(5)病变部位――阳:在表、外、上 阴:在里、内、下
2、辨别证候的阴阳属性
在八纲辨证中,阴阳为总纲。
阳――表、实、热阴――里、虚、寒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2、用于疾病的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实则泻之即损其有余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虚则补之即补其不足
(2)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药物性能由药物的气(性)、味和升降浮沉来决定。
药性――阳:温、热
阴:寒、凉药味――阳:辛、甘、淡
阴:酸、苦、咸升浮――阳沉降――阴
总之,阴阳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以上是阴阳学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八字算命相关知识 ,请持续关注优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