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姓是占中国人口较多的首座百八十一位姓氏,在江浙地区比较集中。当今包姓人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52%,总人口大约有65万。
历史上姓包的名人有哪些?
包胥公:楚大夫,楚国首座大将军,复楚忠臣,居上党,赞曰:时为,伍胥反楚,向秦乞师,不辞劳苦,忠义贯日,历代罕有,伟哉胥公,名传万古,配姚氏一品夫人。 包拯:字希仁(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 包康,安徽合肥人氏。北宋名臣包青天包拯五世孙。 包孝,明代官吏。字元爱,包节之弟,嘉靖十四年进士。 包万有(1590~1657),字似之,号敬衡,县城北隅人,一代文豪。 包壮行 [明]字穉修,扬州(今江苏扬州)人 包世臣,1775年生,1855年逝世,安徽泾县人。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包兰瑛,清代女诗人。 包天笑(1876—1973),初名清柱,又名公毅,字朗孙,笔名天笑、拈花、春云、钏影、冷笑、微妙、迦叶、钏影楼主等。著名报人,小说家。 包栋[清]字子梁,号近三,一号子良,又号苕华馆主,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寒松阁谈艺琐录作江苏苏州人。刘咏弟子。善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妙。画人物,衣褶古雅绝伦,似于必改琦、费丹旭两家外,别树一帜。 姓包的明星 包文婧、包贝尔、包小柏、包小松、包杰、包轩鸣等。
包姓的起源与演变 汉族包姓来源主要有两大支:风姓和芈姓。 首座支源自风姓。相传伏羲氏之后,伏羲氏也称庖牺氏,庖、苞、包古通用,后人有包氏。 第二支系出芈姓。楚君蚡冒之后裔,春秋时楚昭王大夫王孙包胥,以说秦救楚之功,封于申(故地或在今湖北房县包家河旁),史称申包胥,其后以其字为氏。芈姓包氏的历史有2500多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包姓的外族血液的融入主要发生在北部,尤其是蒙古人和满洲人。北宋时期金国人中已经有了包姓。在清初满洲人纷纷改汉姓的运动中,满洲八旗姓乌雅氏、乌苏氏 (吴舒氏),以及蒙古八旗姓孛儿只斤氏、博尔济吉特氏、翁牛特氏等均全部落或部分改姓包,这些汉化的满、蒙人中的一部分逐渐地融入到了汉族中。
历史上包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发源于湖北的包姓,随后向北部和东部扩散。秦、汉时期,包姓已经在山西上党地区形成望族。魏、晋时期,由泰山鲍姓改姓的包氏族,在山东地区也迅 速向东南迁移,同时包姓主力向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一带聚集。唐、宋时期,包姓已经在长江南北分布,并进入福建。 宋朝时期,包姓大约有近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0.11%,排在大姓姓氏中首座百二十八位。包姓首座大省是安徽,约占全国包姓总人口的一半。在全国的分布主 要集中于安徽、江西,这二省包姓大约占包姓总人口的76%,其次分布于浙江、四川、江苏、河南、福建。全国形成了以皖赣为中心的包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包姓大约有12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0.13%,排在大姓姓氏中首座百二十四位。浙江为包姓首座大省,约占包姓总人口的47%。在全自的分布主 要集中于浙江、江苏,这两省包姓大约占包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山东、广西、云南、江西、安徽。其入口主要继续向江浙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江浙为 中心的包姓人口聚集区。
以上是历史上姓包的名人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起名取名相关知识 ,请持续关注优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