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是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节气都会有着它的特点,这些节气都是会告诉我们一些习俗以及农民伯伯的农作物的一个耕种和秋收等等,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处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
1、处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2、处暑节气是夏天还是秋天
3、处暑节气养生重点
处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暑气消散
处暑节气天气也是炎热的,在南方的很多地方会出现秋老虎的现象。“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暑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华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
人们出游迎秋
处暑来临,人们会准备迎秋活动,也就是祭祀,是比较盛大的活动。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民间开渔节
因为之前的封渔期,到了处暑的时候开禁,所以沿海地区会有举办开渔节,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驾船出海。石浦渔民素来有“三月三,踏沙滩”以及“祭海”等*俗,其中“祭海”是渔民出海捕鱼时,为求平安、丰收而举行的一种仪式。
处暑节气是夏天还是秋天
处暑是秋季
别看处暑是有一个暑字在,但是处暑却是一个秋天的节气,代表的是即将变凉爽。处暑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
处暑渐渐凉爽
因为处暑在秋天,所以即使是处暑依然炎热,但是离凉爽的天气也越来越近了。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将结束。处暑的到来,标志着炎热天气到了尾声,暑气渐渐消退,由炎热向凉爽过渡。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俗称“秋老虎”)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虽没有夏天酷暑,但仍会闷热,并且干燥。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处暑节气养生重点
祛除体内湿气
夏天的季节虽然我们排汗多,但是湿毒也盛,在处暑是就应该开始排湿,让自己度过健康的秋冬季节。这个时候可以吃一些“补而不峻”“润而不腻”的平补之品,既有营养又有利于消化,比如像银耳、南瓜、山药、莲子等食物。红豆薏米茶是很不错的祛湿饮用茶。把红小豆、薏米提前泡上四五个小时,然后加水煮大约一个小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少量冰糖或者蜂蜜。
春捂秋冻不过早添衣
处暑的到来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早晚的温差,特别是下雨过后,但是这时候不要急着添加衣物。“春捂秋冻,不得杂病”是民间传统的养生之法。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初秋暑热尚未退尽,不宜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ciji ,有助于锻炼身体的耐寒能力,如果这时候穿的太多,捂得太严,就会过多出汗,使阴津耗伤,阳气外泄。但秋冻也要因人而异,要根据情况灵活判断穿多少衣服,要冻得适度才行,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便使身体逐步适应凉爽的气候。
益肾养肝润肺养胃
夏季结束秋天到来,这时候的环境也会从湿热变得干燥。所以要注意益肾养肝,润肺养胃。饮食上宜吃些咸味食物,民间有“朝朝盐水,晚蜜汤”的说法。早上喝淡盐水,可润肠胃通大便;晚上喝蜂蜜水有助于美容养颜,并可补充各种微量元素,很适合在处暑时饮用。有些人在处暑过后会胃口大开,但此时仍不宜多吃肉类等高蛋白食品,可选用适合健脾胃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扁豆、冬瓜等,也可多吃新鲜的时令果蔬等清润食品以防秋燥。
以上是处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风水知识相关知识 ,请持续关注优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