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布都是干什么用的?
五色布又称五色经幡。经幡作为福运升腾的象征物每年都要换新。换新的日子不能随意选择,是根据藏族历算,选择在藏历新年初一过后某一个良辰吉日。
这一天早上,全院的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楼顶上,举行一次隆重而欢乐的插经幡仪式,藏语里这个仪式称为“托随”,意为祭神祈福仪式。
经幡就其外在形式来讲,可以大致归纳为三种:
一种是印有佛陀教言和鸟兽图案的蓝白红绿黄五色方块布一块紧接一块地缝在长绳上,悬挂在两个山头之间,这种经幡常见于人烟稀少的高山上。
第二种经幡是一条三五米长的狭长布条,其颜色是单一的,或白或红。上面印有佛陀教言,布条的一侧缝接在一根粗长的经杆上,插立在庭院前,这种经幡多半见于工布林区地带。拉萨大昭寺广场上插立的经杆就是这一种,只是做得更加精巧。
第三种经幡是五块蓝白红绿黄色的星火无字幡条和一块单色镶边的主幡方块布,上面印有佛陀教言和鸟兽图案,这些幡条布分别系挂在柳树枝杆上,成为经幡。这种经幡在古城拉萨的民居楼顶上随处可见。
扩展资料:
经幡除了颜色的象征意义外,还有文字和图案主幡上密密麻麻的藏文字母和栩栩如生的鸟兽图案是木刻板印刷的,藏文一看便可知道是佛说经教。文字部分是直接传达意义的,不象颜色和线条,所以把文字念下来就能知道它的内容。
既然是佛说经教肯定离不了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主旨。文字以外,四个角上的鹏龙狮虎图和中央的骏马驮宝图究竟象征着什么意义,国内外的藏学家在他们的论著中对此有些阐释。
其中讲的最全面、最详尽的还是意大利藏学家南喀诺布先生,这位藏学家在论著《南喀诺布选集》(藏文版·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关于风旗一节中对这些图像作了这样的阐释。
(隆达、风旗)一词中,(隆)在土、水、火、风、天五大种中表示天。这个字的本意指大、全部、所有,若与别的字连在一起构成名词,比方说,。(森林)、(大江)从这些名词的词根意义上可以看得出有大、全部、所有的含意。
古代死了人门前挂幡和生铁怎么意思
幡,又叫招魂幡,也叫灵旗,是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青崔白鹄舫,四角龙子幡”。——《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古代人认为,人去世后灵魂还在,制作幡用以给亡魂引路。除了有人去世需制作幡以外,在一些宗教场所也使用幡,类似于“旗帜”的标识作用。
生铁,属于镇物,为了避免重丧(百日之内再死人)要在棺内放上镇物,有的是小镜子,有的是木牌,有的放五谷、生铁、鸡血、雀青石等。具体到各地,风俗习惯不一,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丧葬习俗已经与古代有很大区别了。
我去扫墓结果发现坟头那里被别人插了竹幡,这个是有关破我家风水的做法吗?还是说有人要害我们家?
破坏你家风水的方法有许多,不一定就是插个幡就是坏风水。
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挖坟,插那东西不一定管用,这取决于
是什么样的幡。
引魂幡做法,所说的灵头幡
「魂幡」又称「引魂幡」、「招魂幡」,简称「幡仔」,它其实是代表亡者的衣服,主要的功用是引导亡者的灵魂回到躯体或其灵魂应去之地方,在丧葬过程中多用来招请亡魂。
人过世後招魂是有其由来的。先秦时期,就有所谓的「复礼」,也就是招魂仪式。当时的招魂方式,就是在人断气後,拿死者的衣服,登屋向北方呼喊死者的名字,希望招回其灵魂,若招魂後,人仍未能回魂复生,才确定已死亡,并开始著手办理丧事。
现今我们使用的「魂幡」,其实就是代替亡者的衣服。一般多用长约4尺、宽约7吋,白色或黄色的布制成,上面书写亡者的姓名及生卒日期,以及祝祷文。
现在一般丧事用的「魂幡」,大多改用印有祝祷文的半成品,丧礼服务人员或宗教师只须按照传统「两生合一老」的书写方式,填上死者姓名及生、殁日期即可。
在撰写体例上,魂幡上亡者的姓名,通常按照民间传统「两生合一老」的书写方式,以求择吉。姓名栏位的总字数应为7或12字,按照「生、老、病、死、苦」的顺序排列,最後一字应落在「老」字上;生、殁日期总字数应为6或11字,最後一字应落在「生」字上。生殁日期应以大写书写,且按实际数字计算,例如:殁於「2019年七月十八日」总计11 个字,落在「生、老、病、死、苦」的「生」字上。
办丧事时,魂幡一般置於灵位旁。早期魂幡会等到除灵时,与灵桌及灵讳一起焚化,现代则大多在出殡当天,与棺木一起进炉火化,只请牌位返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