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大师杨救贫生平?
杨筠松,解放前宁都县许多堪舆师尊之为一脉相承的第十六代祖师爷,说他是山东窦州府人。据民国二十年五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戴:“窦州……故治在今广东信宜县南二里教场左。”据《宁都直隶州志·方伎志》[iv]载:“杨益,字筠松,窦州人,官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益窃秘书中禁术,与仆都监自长安奔虔化怀德乡(今宁都黄陂)。爱其山水,遂居焉。以其术授曾文辿、刘广东(一说刘江东),世称救贫仙人。卒葬雩都(今于都)寒信峡药口坝,今呼为杨公坝。著有《青囊经》、《疑龙》、《撼龙》、《穴法》、《倒杖》诸书传世(见《辛酉志》、《赣郡志》、《通志》)”。又据《早期客家摇篮——宁都》[v]:“杨筠松,生于唐大和八年(834年),自幼聪颖,喜观天象,才华过人,中大中庚辰(860年)进士。殁于天复三年(903年)……”杨筠松到宁都后,立即深入民间,为群众建房、筑坟寻找“风水宝地”,忙个不停。他平易近人,每到一处,渴了有茶水,饥了有饭饱。据《宁都直隶州志·杂志》第981页载,杨筠松客游瑞金县南冈村,因饿,向主人要饭。适屋内坐客满席,主妇端椅请杨坐在屋外吃饭,饱后离去。迨主夫得知,急忙追去。追到,恳请为择屋址。杨说:“无庸!汝归视吾坐椅未动,即于其地造门,当生子为郎官。”遵照他的话办,果然应验。到清道光四年(1824年)修志时,郎官第房屋早已倒塌,独有大门还在。此事虽夸耀杨预见性强,带神秘色彩,却也说明杨所到之处都能受到群众接待。像这样的事例很多。他素质聪敏,好学强记。治业施术,注重形势。如初到宁都,即为弃官归隐的鄂州(今武昌)刺史廖銮选择隐居地,一到中坝(今黄陂),拍手称好。黄陂河自西向东流去,到了中坝顶上,分出一条小溪与主干平行,流经约1.5公里处汇合。双溪夹住中坝,杨称之为“船形”。确实很像一条乘风破浪的航船。杨与仆都监都在此隐居。黄陂早已发达,成为宁都县一大巨镇。他遇事深究,观察细致。小物体如见河中一石,高过水面一丈多,上大下小,中间弯曲,名之为璜。其徒廖三传说:“溪中有璜,此即璜溪”。自此,宁都黄陂村名,由中坝改璜溪,沿用千年,解放后才改名黄陂。大物体如黄陂村后西北处有一山,杨考问廖三传:“此山像什么?”三传答道:“像牛”。杨问:“公牛还是母牛?”三传道:“像公牛。”杨故意说:“我看突而伏,像是母牛。”三传争辩地说:“常聆师父教诲,昂藏臃肿者阳象也。观此正如师言,故敢确认为雄牛”。杨说:“好!速回家取镐来”。取来镐,杨指定位置,命三传挖土,果然在山麓挖出二颗椭园形的白石,状如双肾(睾丸),俗称“牛卵袋”。杨哈哈大笑,夸三传已能观形察龙。此后,更耐心细致地授三传察物原理。今二白石仍在,明代已被列为“中坝八景”之一,名为“白石仙踪”。“仙踪”,含意为救贫仙人发现的胜迹(见《赣南客家》2003年总第七期第44页邓文钦撰《杨救贫三考廖三传》)。由于杨筠松治业注重形势,故被后人称其业为“形势派、峦体派”。他为客家人相宅址,特别注意选择山环水绕,背山面水、阳光充足、生机勃勃的“风水宝地”。并以此谆谆教诲其徒遵照施行。他还处处为贫民百姓造福,除择吉地造宅外,还有如传说中的“移山霸水口”、“移山烧石灰”、“掘热水净身洗物”等。因此,客家人尊称他为“救贫仙人”。
杨救平的风水故事
杨救贫就是杨公祖师爷
杨救贫又称杨公,名“益”,字“筠松”,号“救贫”。公元854年,杨公入科第,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主管宫廷建筑、皇家陵园,天文观察、皇族祭祀等事宜。公元875年因黄巢起义,杨公携带皇宫风水秘籍逃离长安。后在江西赣州一带隐居收徒,传授风水之术。后人把由他传播的风水理论称之为“杨公风水”。杨公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住宅、坟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强调自然山水的选择,以求趋吉避凶。杨公风水主要流传于江西赣州一带,后遂渐散播至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
杨益的杨益风水实践
一、杨益的著作
据《人子须知》载有疑龙经、撼龙经、画筴图、四大穴法,立锥赋、拨砂图、胎腹经、望龙经、倒杖法九部。《天机会元》载有疑龙经、撼龙经、黄囊经、青囊经、穴法心镜、玉尺经、二十四倒杖七部。《宋史?艺文志》载,曾杨青囊经歌、正龙子经、天玉经三部。今考证,符合杨益风水术法的,可靠的著作是郭杨风水实践纲领,137字的《青囊奥语》。
其次,是郭杨风水实施细则《天玉经》原著。
再次,是步砂量水准绳《玉尺经》原著共为三部。(详见拙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四库全书堪舆类典籍研究》)
二、风水实践
杨益在石船山除授徒传术外,风水实践主要的是率其高徒曾文辿协助卢光稠扩建赣州城。《于都县志》(同治版)《武事志》载:“唐?光启元年(885)春,南唐卢光稠取虔州,自称刺史,以于都谭全播为谋主,是时王朝攻陷岭南,全播攻王朝取其虔州,天复中取其韶关,以光稠子延昌守之。天佑六年(梁开平三年)(909)秋,虔州刺史卢光稠以州附于淮南,遣使请命于梁,梁以为百胜将军防御使,七年(910)冬,防御使卢光稠殁,卢光稠立其子延昌。八年(911)冬,百胜军指挥使黎球杀卢延昌而代之。梁以球为防御使。球暴毙。牙将李彦图自立,谭全播称疾不出,彦图死,州人相率皆全播请之,全播乃起,遣使请命于梁,拜防御使。十五年(918)梁贞明四年,冬十一月,吴主杨谓将刘信拨虔州,仍以谭全播为右威卫将军,领百胜将军节度史。”
《赣南卢氏族谱?卢光稠传略》还载“卢光稠……治政三十多年,做出了许多丰功伟绩,首先将高琰创建的赣州土城墙,由一平方公里左右,扩建到三平方公里左右,为宋虔州军孔宗翰修砖石城奠定了基础。把唐代的旧街横街扩为六街,增修了阳街,斜街,剑街,长街,而且还修了拜将台,皇城(现尚存东墙,南墙,西墙部分墙体)。寿量寺原为光稠家庙,传说卢光稠因为身患疾病久医都不能见效,乃请来僧人道诚将其治愈,光稠欲送礼重谢,道诚推辞说:“得一袈裟地足矣”。于是光稠当即赠他的东宅花园为道诚建了一座寺庙,起名为“卢兴延寿”后改名“圣寿”。宋祥符年间(1008-1016)易名为“寿量寺”,元末毁于兵灾,明洪武(1368-1398)僧人荣安重修,大学士解缙为其题字“寿量寺中兴碑”。
据江西省赣州市文物局局长,博物馆馆长韩振飞在第二届中国赣州杨仙岭(杨筠松)风水文化与旅游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试论赣州城的风水》一文中称“唐未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赣南宁都客家人卢光稠率众起义,占据了赣州城,卢光稠为实现他称王的大业,决定扩建赣州城。由于杨筠松掌握有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于是他辅佐卢光稠担当起扩城的踏勘规划工作。
第一,拓展了城市规划
实施扩城工程后,赣州城的城区面积达到了312平方公里,可以满足卢光稠称王的城市功能需要。
第二,确定了城市发展的方向
以北端衙前为起点,由北端衙门前的阳街,向南发展了约千米,直到今天赣州市的城市发展主轴,都是沿着这条向南的轴线发展的。
第三,对位于城市北端章贡两江合流处的衙署进行了重构。
为配合卢光稠称王的政治需要,重构了衙署,重构后的衙署,其内部的各项建筑功能设施,符合称王政治目的礼制要求,以致赣州的百姓将衙署称为“隍城”并延至今日。
第四,对城市街道进行了整体规划
在唐代衙署前面十字街的基础上,规划了六条城市主干道。唐代的十字街位于今建国路与西津路、章贡路相交之处。由衙署直通正南门称阳街。东西向的西津路和章贡路分别通向西津门和涌金门,称作横街。在城市拓展的基础上,杨筠松又规划建设了与东段古城将平行的长街(今赣江路)和剑街(今中山路和濂溪路),另外,还规划建设了阴街和斜街。杨筠松这位风水大师亦即当之无愧的规划大师对赣州城的规划建设完成之后,赣州的城市格局基本上已确定下来。”
《赣南卢氏族谱?卓公祖序》载:“……卓公葬于八都球田龙岗背,坳塘长冈尾,旗形酉山卯向。夫人曾氏葬于本里韶潭盘龙形乙山辛向。次子光稠葬于赣州东林寺面前(载五代《章贡志》),夫人祝文氏葬于本里韶潭盘龙形,附祖安坟。”
于都上脑《刘氏族谱?刘江东传略》载:“我脉祖宗江东……唐中和四年甲辰(884)二月初五日生,宋开宝五年(972)十一月殁……公与谭全播共为卢王参政,时杨筠松避乱至虔州,为卢光稠葬父于石人坝”。其中所述卢光稠父亲卢卓墓,一说葬石人坝,一说葬宁都八都龙岗背坳塘长冈尾,旗形酉山卯向,而其夫人曾氏,葬本里(宁都洛口乡麻田村)韶潭盘龙形乙山辛向,很显然卢卓任赣州刺史,率其子光稠迁居上犹县双溪乡,卢阳村,卢卓亡故后葬在赣州西郊之石人坝,然后迁葬故里宁都洛口麻田村是符合事实的。其夫人曾氏“葬于本里韶潭盘龙形乙山辛向”。我于1998年勘察该墓,挂面上端书有“杨公仙绩”四字,水口缝针乙辰,右丁未水倒左,癸、艮、丙、丁诸峰环绕,扦辛山兼戌,坐乙亥火穴,水中冠带主应损官和失龆龄之男。丁未衰水主衰退。2007年勘察时挂面“杨公仙绩”四字由墨书改为石刻。水口甲卯,丙午、艮寅水朝堂,扦辛山兼戌与前同,并注:“清光绪14年5月29日重修,卢王母曾氏葬于此,又把卢王夫人也迁于此,碑刻“地肖龙马形”。迁葬卢王夫人文氏时,违背传统礼制,卢母右而卢王夫人在左侧。
上述二次勘察应以2007年勘察较为正确。但该墓经数次重修,兼之墓主布局(排列座次)不合礼制,显系非杨益所扦。
于都番岭《重修番岭始祖张公久墓志铭》“鼻祖公允公,盖汉留候之远裔,而番岭开基之始祖也,公揩儒人杨氏,聿来夫耕妇炊,吾家的绵爱自兹始,公生唐大中己卯(859年),殁于唐天成丙戌(926年)。儒人生于唐乾符甲午(874年),殁于唐天成己丑(929年)。三年(932年)同葬仙鹤形乾山巽向,相传此地为杨公筠松所卜……”
今考证,该墓水口缝针艮寅宫,庚戌龙入首,朝堂水有乙辰、巽巳、丁未三主流倒左。甲、卯、乙、坤、庚、辛、乾、壬诸峰环绕。挂面倒塌全被土掩埋,无法考其坐向,《墓志铭》所载乾山巽向,属大空亡,非郭杨唯物辩证风水术。宜立戌山辰向兼乾巽。
江西乐平流坑《董氏族谱》载:“第一世,司徒合。仲子行仲五,以八世孙德元追赠司徒,葬长坑岭斗牛形,亥山巳向,配罗追赠豫章郡春人,葬枫山岭下黄蛇形巳山亥向,皆杨筠松所卜,事详名位表。
第二世司空祯。合长子,行四豪侠,自任丁时援壤义勇捍乡里,贼不敢犯,众感赖矣。以七世孙德元追赠司空。葬富原山金钗形壬亥向。配邓追赠南阳郡夫人,葬白龙塘飞鹅形巳丙向,杨曾二仙有箝记见舆地图,事详名位”。
今江西省乐安县牛日镇据流坑《司徒合公史略》载,流坑村是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即公历937-942年,与于都县番岭张公允墓建于932年以后的时期相近,都属杨益所卜,而两地相距约三百公里,决对不是串通伪撰的。可以证明杨益在赣州的风水活动时间是自882年起至937年左右止,共约55年左右,再以杨益初来赣州时,是以阴阳龙格龙坐穴,经过风水实践后,才创造符合李四光地应力的科学格龙坐穴乘生气的七十二龙。在古人非长达五六十年的风水实践,是不可能作出如此的成就。设杨益自长安逃回老家是35岁,则杨益生于847年左右,殁于937年左右,享年约九十,才是近似的事实。
诚然,杨益来到赣州后的风水实践达五十余年之久,除大部时间从事于赣州城的风水实践外,不仅是上述所列的阴阳宅。在赣南范围内,诸如位于宁都的孙中山祖先孙琍及其夫人陈氏墓,刘江东一世祖刘宗臣铁墓以及寺观--赣县最古的宝华寺等,这些都是杨益在赣南风水活动期内所建。特别是我师父李本芳所说的五马回朝墓,都经考证为郭杨唯物辩证风水术所建。……
第五节 杨益与曾文辿的死
江西兴国三僚《曾氏族谱?杨公仙师传略》载:“后师徒(指杨益与曾文辿)出游至韩信峡药口坝,杨公寿终,享年六十有七。我祖(指曾文辿)亲为卜葬,八仙下棋形,时乃光化三年庚申岁(900)三月初九日也”
宁都《黄陂镇志?人物篇》载:“……天复二年(902)二月底,卢光稠召见筠松,筠松带病去虔州,辞归时,卢王派专船护送,船至于都寒信峡药口坝,筠松病危……葬吾躯壳于犀牛下海处,言罢即逝。时为三月初八戌时。……。”刘江东撰《三宝经序》载:“……杨夫子讳益,字筠松……以虔州防御史卢光稠召其葬父,百日节度史加平章流行事,据虔州称卢王,因失信于王,遂赐毒酒,杨公知酒有毒,乃掩倾入杯中,走至于都药口,其毒攻入于心,遂卒葬其地”。《南安府志》和《江西通志》都说:“卒于虔,葬萼中药口”。
从上述资料,三僚《曾氏族谱?杨公仙师传略》说杨益是由三僚出游至寒信峡偶然死的,不足信。因为杨益不是定居三僚,同时他们的始祖曾文辿也没有到过三僚,而是在葛坳乡小洇,隐居黄禅寺后至石船山的。
宁都《黄陂镇志》所述:“卢王派专船护送,船至于都寒信峡药口坝,筠松病危,言罢即逝”亦属荒唐。斯时,杨益在虔州佐卢王从事风水业务,902年正值扩建赣州城。
刘江东撰《三宝经序》说是:“失信于王,遂赐毒酒,毒害致死”也不符事实。仅就杨益佐卢王风水布局扩城建设的功绩,卢王不可能赐毒酒毒害杨益。
兴国三僚《曾氏族谱?文辿公传略》载“考吾始祖文辿公……后师徒出游至韩信峡药口坝,杨公寿终,享年六十有七。我祖亲为卜葬……后辿公与诸子徒于袁州万载县观邱山览胜,见形肖五牛饮水穴,结池心,援指谓子徒曰:“吾死葬此”时值粱之贞明丙子(916)岁也,公果腊月仙逝,诸子徒如命安葬,名其地曰“曾仙塘”后其徒于豫章复见辿公,惊其未逝,归发其冢,果空棺而始知辿公尸解。真成地仙矣……”。
上述《曾氏族谱》称曾文辿为杨益卜葬,是不符合事实,杨益是卒于937年左右,而《曾氏族谱》所载是曾文辿卒于916年,因此非曾文辿为之卜葬。另据乐平流坑上述《董氏族谱》载:“第二世司空帧墓为杨曾二人所卜”而后才能去宜春万载,这就说明曾文辿非卒于916年,而是卒于为杨益卜葬之后。否则,卜葬者当属与卢王参政的刘江东,始合逻辑。
综合上述诸多资料,可以证明江西兴国三僚的《曾氏族谱》所载《杨公仙师传略》和《曾文辿传略》都是不合逻辑,而是清代伪撰的,把杨益的面貌搞的全非。
杨益到赣州后,在石船山的授徒传术,佐助卢光稠建王府和寿量寺以及扩建赣州城,为救贫济困奔波于赣南以及江西和全国各地,如福州市尚存唐末所建的符合郭杨唯物辩证风水术的阴阳宅和寺观。
风水实践中,杨益创造了科学的七十二龙,撰写了137字的《青囊奥语》和《天玉经原著》《玉尺经原著》三部系统的风水理论经典,卒于虔葬于中药口是铁的事实,这才是杨救贫的历史真面貌。
为什么风水行业的祖师是杨筠松
根据约定俗成,成为一个行业的祖师爷要具备几个条件:
(一)某种技艺的发明创造者。
(二)对一行业的形成,有过重大贡献的人。
(三)某位历史名人,曾做过某种行业。
(四)某为神灵与某一行业有关。
距今才一千一百年左右的杨公怎样脱颖而出成了风水界的祖师爷了呢?对照上述条件就不言而喻了:杨救贫对于风水行业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1、杨救贫是从皇宫进入民间的两栖风水师。杨救贫以前的郭璞、袁天罡等,以后的刘伯温等,都是皇宫的国师,他们基本上都是只为皇帝服务,与杨救贫同时从皇宫出走、并且是杨顶头上司邱延翰,进入民间后,也只是混迹于官宦亦即同仁之间,很少为民造福,只有杨救贫自黄巢起义后从皇宫走出以后的数十年一直的民间为民服务。
2、是杨救贫将风水术推向巅峰,且自成体系。杨救贫是最全面的风水师,这不但得益于他有皇宫秘笈,更由于他的艰苦实践。山山水水在杨公面前都是活脱脱的生物。杨公从山峦形势中体会到了它们的情势、语言,悟得了理气的精髓,人们将杨公这一套风水学说定义为“杨公风水”。
3、杨公在学术传承上遵循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将风水学说发扬光大。获得杨公亲传的徒弟最少有三个,他们是曾文辿、刘江东、廖瑀(金精),其中廖金精是风水世家,在拜杨公之前就有很扎实的功底(不同版本杨公徒弟的数量不一,但都经不起推敲)。杨救贫的再传弟子甚多,不要说曾文辿再传赖布衣系下和杨公二徒刘江东系下,单就兴国三僚,曾文辿、廖瑀师从杨公之后,堪舆之术代代相传,名家辈出,有历朝国师24位,明师72位,其中由皇帝直接封为钦天监博士者有36人。
3、杨公的风水着作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杨以前的除郭璞留下《葬书》外,余很少见,就是有,也在上层,民间无法窥视。而杨公有《疑龙经》、《憾龙经》、《三龙经》、《黑囊经》、《正龙子经》、《都天宝照经》、《青囊奥语》、《青囊序》、《立锥赋》、《天玉经》等风水经典传世。这些都是千金难买的传世之宝(其中可能有托名的,无从考证)。
4、杨公及弟子不辞劳苦,足迹遍布赣州和周边地区,如遇吉壤或图或记,留有大量的玄奥《钳记》,以待有缘、有福之人。
如游丰城留下的“钳记”:桐槽大地,邋邋遢遢,炎脚注金头,却似牛轭。帝前后殿,贵人前席,日月扞门,龙虎持戟,有人葬者,王侯两国,百年已后,富贵方得,若间发迹先须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