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守岁是我国流传千年的传统习俗,而在现代社会,多数人只知道守岁,却不知道为何要守岁,这完全违背了我们祖先的意愿,节日也显得没有那么的重视,那么春节守岁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春节守岁是什么意思?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详细介绍吧!
春节守岁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
守岁*俗又名“熬年”,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惯。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俗之一。
春节守岁是什么意思
守岁,又称为熬年、照岁或守岁火,是我们汉族在春节期间的一种传统民俗,指在旧年的最后一个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跨过零点,共同迎接新的一年。
在古代,守岁有两种含义:老人守岁是为了“辞旧岁”,意思是珍惜时间;年轻人守岁,意思是延长父母寿命。守岁的习俗由来已久,还有不少文人都曾留下关于守岁的诗文,例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作的《守岁诗》。
守岁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年怀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在: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灭,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
据说守岁起源于古代驱邪的需要,古时候的人们点亮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期待能够驱除一切邪恶的瘟疫和疾病,许愿新的一年万事顺意,平平安安。
守岁是除夕还是春节
守岁是在除夕夜那天进行的。
除夕夜是指农历新年的最后一个晚上,也就是春节的前一个晚上,通常在腊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日,所以被称为大年三十,也被称为除夕夜。除夕夜对于全世界的中国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在这一天,亲友们欢聚一堂,通宵守岁,以期明年顺遂。
关于守岁习俗的由来有好几种说法,其中有一种是说为了躲避“年兽”的攻击。每年除夕,年兽总是跑出来伤害睡着的人,所以人们到了这天便熬夜守岁,以躲避它的伤害。随着时间的推移,除夕守岁的习俗就逐渐形成了,寓意着祈福平安,迎接新年好运。
过年的介绍
过年,是指过“年节”,即现在所称的“春节”。新春贺岁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按照旧*俗,从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扫尘日)开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或正月十九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称为“过年”,即现在所说的“春节期间”;如果从预备“年货”开始计算,大约从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进入年关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