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
一、农业地域的形成
1.基本概念:
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共同特征: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典型案例: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4.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
(2)不合理利用:
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土地退化现象,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
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
(1)概况
①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②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③作物:以水稻为主
(2)特点
①小农经营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2.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
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
(2)作物:
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3)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4)主要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三、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大牧场放牧业
(1)主要分布:
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南非等国。
(2)自然条件:
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
(3)主要特点:
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2.乳畜业
(1)概念:
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2)生产对象:
主要是奶牛。
(3)主要产品:
牛奶及其制品。
(4)分布: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5)区位要求:
接近消费市场。
什么叫季风水田农业
指的是在亚洲东部、东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出现的水稻种植业。该区为典型季风气候有雨热同期的特点,符合水稻生长的需要,水稻的种植需要较多劳动力,该区人口稠密,种植历史悠久,因而在该区域形成了这一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1.特点:
小农经营
单产高
2.原因:
人均耕地少
精耕细作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是什么
一、是人均耕地少,大多数农民都是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小;
二、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所产稻谷主要满足水田农业是指在降雨和热量较丰富、灌溉水源较充足的地区,利用筑有田埂可经常蓄水的耕地,以种植水生作物为主的农业。一般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水旱轮作方式。不同地区的水田农业,随气候条件和熟制不同而异。
三、是农业生产靠传统经验,以手动劳动为主,因此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低;
四、是这类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方式精耕细作,使稻谷生产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扩展资料:
在世界上,这类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这些地区夏季炎热多雨,水分、热量充足,土壤肥沃,有较大面积的平原和丘陵低山,适合水稻生长;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有利于水田农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季风水田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