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盗墓看风水的方法
“望”是望气看风水。老盗墓贼经验丰富,又多擅长风水之术,故每到一处,必先察看地势,看地面上封土已平毁的古墓坐落何处,只要是真正的风水宝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宝物必多。以风水术指导地面无标志的墓址的确定,无乎百发百中。据说民国年间长沙一蔡姓盗墓高手极擅风水之术,他若出门选点,从者必云集左右。有一次他到宁乡县走亲戚,行到一风景甚佳处,指着一块水田对同行人说,此田下必有大墓,墓中宝物必可使你我骤富。同行者均不信,此人于是跟他们打赌:若无古墓,自己输一千美元。反之,墓中出了宝物自己独占七成。众人赌兴大发,遂暗约乡民数十人于夜间发掘,至半夜果然掘出砖室大墓,墓壁彩绘死者生前生活图景,墓内有宝剑、宝鼎、玉璧、漆器、金饼、砚、竹筒等物。后来他们卖给美国传教士,得大量美元而暴富。
“闻”即嗅气味。有此奇术的盗墓者专练鼻子的嗅觉功能,他在盗掘前,翻开墓表土层,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从泥土气味中辨别墓葬是否被盗过,并根据土色判断时代。据说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汉代墓土与唐代墓土的微妙气味差别,准确程度令人惊叹。
“问”就是踩点。善于此道者,往往扮成风水先生或相士,游走四方,尤注意风景优美之地和出过将相高官之处。他们一般能说会道,善于与长者老人交谈讲古。每到一处,均以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身份拜访当地老人,从交谈中获取古墓信息与方位。这种人有些本事,口才又好,很容易取得对方信任。一旦探听到古墓确切地点,便立即召集群贼在夜间盗掘。
“切”即把脉之意。有三层含意:第一层是指发现古墓之后,如何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离进入棺椁,这种功夫不仅需要丰富的盗墓经验,而且要有体察事物的敏锐感觉。擅长此道者往往根据地势地脉的走向,如给人把脉一样很快切准棺椁的位置,然后从斜坡处打洞,直达墓室中棺头椁尾,盗取葬品,前几年曾国藩墓即被用此法盗掘。第二层含意是指凿棺启盖后,摸取死者身上宝物。从头上摸起,经口至肛门,最后到脚。摸宝物如同给病人切脉,要细致冷静,讲究沉静准确,没有遗漏。第三层含意是指以手摸触出土文物,由于其中的高手过手文物不计其数,所以往往不需用眼审视,只要把物品慢慢抚摸一番,即知何代之物,值价几何。他们常以此技与人赌输赢,往往胜算。
盗墓有什么讲究吗
凡是掘开大墓,在墓室地宫里都要点上一支蜡烛,放在东南角方位,然后开棺摸金。动手之时,不能损坏死者的遗骸,轻手轻脚地从头顶摸至脚底,最后必给死者留下一两样宝物。在此之间,如果东南角的蜡烛熄灭了,就必须把拿到手的财物原样放回,恭恭敬敬地磕三个头,按原路退回去。
进墓前需戴口罩,入内千万别把口罩取下来,第一里面的空气质量不好;第二活人的气息不能留在墓里,不吉利;第三,不能对着古尸呼气,怕诈尸。
一般都是三人一组,一个挖土的,因为坑外不能堆土,所以还有一个专门去散土,另有一个在远处放 。
摸金四绝:望、闻、问、切。
一“望” 是望气看风水。老盗墓贼经验丰富,又多擅长风水之术,故每到一处,必先察看地势。二 ‘闻” 即嗅气味 用鼻子分辨土层的气味年代。三 ’问“ 就是踩点 游走四方 扮成道士,注意一些景色优美的地方和将相高官之处。能说会到善于与长者老人交谈讲古。四‘切” 即是把脉之意。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是 发现古墓之后,如何找打洞方位,以走向,如给人把脉一样很快切准棺椁位置,第二层含义是指敲棺启盖后摸取死者宝物,从头摸到脚,摸宝如同给人看病切脉般,要细致冷静,讲究沉静准确,没有遗漏。第三层含义是指以手摸触出土文物,由于其中的高手过手文物不计其数,所以往往不需用眼审视,只要把物品慢慢抚摸一番,即知何代之物,价值几何。他们常以此技与人赌输赢,往往胜算。
盗墓贼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来判断古墓的位置的?
雄伟又清晰绵长的山脉,一层又一层的缠护之山,里面必定有王侯将相的墓葬。古墓中变幻莫测的机关,神秘的殡葬文化,流传千年的宝物,每一样都令人神往,《寻龙诀》、《盗墓笔记》的大火,让"盗墓贼"这一神秘的地下职业出现在普通大众眼前,去千年古墓中探险让无数年轻人跃跃欲试。
然而,现实毕竟不是小说,现实中的古墓并没有小说中的那么惊险刺激,真实的盗墓贼也没有小说的主角光环,每次都能死里逃生。何况,随着时间的变化,千年前的风水宝地早已千变万化,古墓更是难以寻找,那盗墓贼是如何辨别古墓位置的呢?
真实存在的"摸金校尉"
小说《寻龙诀》中,盗墓分为摸金、卸岭、发丘、搬山四大门派,其中摸金是技术含量最高、规矩最多的门派,这一门派中的人被称为摸金校尉,然而,"摸金校尉"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
根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第一次出现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一文中写道:"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传言,曹操为了补充军饷,特地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这样的军衔,专门用来盗墓取财,于是考古界常说"汉墓十室九空"。
然而,在南北朝之前,"摸金校尉"只在陈琳的这篇檄文中出现过,陈琳降曹后,说这是袁绍逼迫他写的。"摸金校尉"这一官职正式出现在正史上,是在南朝时期,是宋前废帝刘子业所设立。刘子业荒淫暴虐、性格古怪,做出这样的事并不奇怪,这也是正史上唯一记载盗墓官职。
除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史书上再无任何盗墓官职的记载,更没有盗墓门派之分。不是所有盗墓者都有资格被称为"摸金校尉"的,盗墓者分为民盗和官盗,"民盗"就是民间的盗墓团伙,一般由单人或者几人组成,而"官盗"却是统治们组织的盗墓团伙。
其实上,不管是"摸金校尉"还是"发丘中郎将",指都是官盗。最便捷的取财之道,除了偷窃抢劫,就是盗墓了。比如孙殿英为了筹集军饷,就盗了慈溪太后的陵墓。
厚葬与盗墓
厚葬之风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历史,古人"视死如生",人死后灵魂依然还在,死亡只是换个地方换种形态继续生存。人们相信,生前享受的东西,死后都能带走,王公贵族往往会在墓中放置大量的金银珠宝作为陪葬。数千年来,民间有各种不同的丧葬形式,土葬、火葬、水葬等等,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丰厚的陪葬品。
殷商时期,就有贵族用丰厚的财务作为陪葬,举办厚葬仪式,陪葬品也越来越丰富。到了西周时期,中国古代的各项礼仪制度已基本成型,丧葬形式也更加的完善,形成了独特的丧葬文化。
春秋战国时,各国的统治者、贵族依然为自己修建华丽的陵寝,显示自己生前的显赫和死后的荣耀。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成为古今中外第一个封建王朝君主,死后自然也要彰显出自己的丰功伟绩。秦始皇的皇陵,完全就是帝都的皇城和宫城的翻版,大量的金银珠宝、奇珍异品,还烧筑了大量的士兵陶俑象征着强大的军事实力。秦始皇陵后来成为历朝历代皇帝陵墓的样板。
不仅仅是皇帝,皇亲国戚、王公大臣,都凭借手中的权力和财富,为自己或者亲属举办厚葬仪式,这样不仅是表达对死者的感情,更可以向社会炫耀自己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厚葬文化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了下来。整个社会,自上而下,厚葬之风越演越烈,就连普通的中下层老百姓,为了维护人情脸面,即使财力不允许也要竭尽可能的办一个奢侈体面的葬礼。
宋朝时期,皇室成员基本都是厚葬,宋英宗曾说"毋过华饰",但仍是调用了四万六千多人修建自己的陵墓,还花费了"内藏钱百五十万贯、细绢二百五十万匹、银五十万两,助山陵及赏责",可见帝王陵寝是多么的奢华。不光修建陵墓是笔巨大的开销,就连他们安葬后,也要安排人员进行维护和祭祀,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盗墓记载,是周代末年,一人挖掘古墓,得到一颗刻画了八十个字的玉印,这颗玉印后来到了李斯的手里,引起了李斯辨别古字的兴趣。古代地势变化不大,王侯将相的陵墓往往修建的十分巨大而且醒目,非常容易找到,能够轻易得到大量的金银财宝,何乐而不为。
关于古代盗墓者的技术,没有详细的记载。直到清末,才开始对盗墓技术有了一些记载。当时专业的盗墓者被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擅长"巧力",快速取物是他们的目的,对于打盗洞是十分的讲究。
盗洞是方的还是圆的,是在棺前还是棺,都有自己的讲究。为了方便快速打盗洞,还研发了"洛阳铲"这样的专业发掘器械。而南派则讲究"技巧",尤其是对风水的运用,深厚的风水知识能够帮助他们精准的定位大墓的位置。
改变"风水" 的砂砾石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势的变化,很多曾经辉煌的古墓早已不见了踪影。很多古墓都是无意中被发现的,像秦始皇陵就是一位农民在挖地时挖到的,山西在修建地铁时也发现了不少古墓。
古人修建陵墓讲究风水,现代风水地势早已变化,难道就找不到古墓了吗?有经验丰富的盗墓者(姚玉忠)曾说:不管风水如何变化,总会留下痕迹,只要找到一种石头,地下很有可能就会有古墓。这种石头就是砂砾石。
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修建陵墓十分看重风水,在风水学中,最好的墓葬必须同时兼有"风"和"水",最佳位置就是背山面水的地方。可是,满足这一条件的地方少之又少,好的地方又被前人占据了。
于是,他们将地势低的地方填高,或者是改造堤坝改变水流,人为的修建出一个"背山面水"的风水宝地。而这些工程都需要用到砂砾石,寻找砂砾石其实就是为了寻找古人大兴土木的证据。
厚葬成风,盗墓随之而生,二者之间就像是相互竞争的孪生兄弟。陵墓中的防盗措施在逐渐的升级,盗墓贼也在不断的总结经验向下传。到了现代,经验丰富的盗墓贼必定熟知风水和各朝各代的陵墓特点,才能准确的找到古墓。
从古至今,都有相关法律对墓葬进行保护,不过古代的法律只保护本朝代的陵墓,而现代的法律规定了任何的盗墓活动都是违法行为。古墓也是中华民族的遗产,我们不能私自盗取。
盗墓为什么要注意风水问题?有什么意义么
风水是一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充满神秘色彩的学问。风水的本质实际上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因为它讲究天人合一, 研究峦头、理气、环境磁场对人的影响,讲究水口、方位定吉凶,古称风水,现可称环境布局学。我们为客户调整风水实行优惠制,即先有客户出适当的费用,签订合同,做发了,客户再补剩余的费用。风水调整很神奇,要催官就给客户催官,要催财就给客户催财,百发百中。一次投资,三代受益, 要财得财,要官得官。
古代盗墓者在盗墓的时候,通常会讲究哪些潜规则?
懂风水,好的盗墓贼皆风水大师,在高山上一立,四处远眺,便能晓得大墓所在之处,不合风水原理之地绝对无好墓,例如白虎高过青龙之地便无需考虑盗墓人行事诡秘,从来不会希望身份为外人所知,所以这个职业始终被神秘笼罩。那么,盗墓贼究竟是如何盗墓的呢?盗墓这个职业由来已久,古代的盗墓贼一直就是封建王朝权贵之人墓的克星,几千年的进步和发展也让盗墓贼越来越来越猖狂,偷盗的本领也越来越精准。
许多想不劳而获一夜发大财的人却把盗墓当成了一条捷径,渐渐的,盗墓就成了一种职业,盗墓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了,那么,在工业那么落后的古代,他们是怎么盗墓的呢?墓穴修建也是要各种功能一应俱全。当然也正是因为有这些财物的吸引了盗墓贼。当然修墓时也知道会有人惦记,必然会提前做好防范。这些防范包括被动防范和主动防范。在古代的陵墓中并没有像小说中那样描述的机关暗器,但是话说回来了,古代的陵墓技术的确包含了一些“黑科技”。
作用风水知识对可能的墓进行更小范围的确认,并用工具进行可能性确认。古代风水学是古代墓地选址的标准,现代找墓也需要当时的标准。分别是“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可以说是历史上首次为盗墓贼正名。 所以曹操也被人称为盗墓祖师爷,盗墓贼鼻祖等。就养活了手下将士三余年,文中还谴责曹操盗墓只管盗取财物,不尊重死者,将死者尸骨丢的满地都是。盗墓贼会拿着准备好的挖掘工具挖掘洞穴,在保证自己所挖的盗洞不坍塌的情况下进入墓室盗取宝藏。
怎样看风水找古墓
?什么时候出现的盗墓贼的?什么时候出现的盗墓贼?从三国的时候,在曹操的手下就有盗墓贼一说,那时是叫"摸金校卫"是一种官方的盗墓贼,是专为曹操盗取古墓的财宝补充军饷的。?大多数古墓从地表来看都无特别之处,但可以从当地土质中勘测出元素的异样,如秦始皇陵周围土地中含有大量汞元素,这是一般自然界不会形成,而是人为造成的现象。如有较庞大的古墓,许有相应文献记载,可据文献锁定范围,寻找适宜的风水之地(必精通周易乾坤之术),进行进一步的范围锁定,如无专业设备,用粗铁棒敲击附近土地,如此片土地敲击之声与他地不同,则极有可能为墓地。盗墓觅宝的方法和技术 我国盗掘古墓之事由来已久,历史上有记的被盗最早的墓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汤,距今3600年,盗掘事件最早出现在277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有人从掘开的古墓中得到一个玉印,上有十字,无一人识得. 盗墓的行规和盗掘手法 干盗墓的人可分成两种,一种是官盗,像董卓,卓越民国时的孙殿英等,都很有民,他们动用大批士兵,明火执杖的干,还有一种是民盗分布各地,人数众多.集中在河南,陕西,湖南长沙周边一带. 专业盗者平常是两个人合伙,多人团伙是少数,独干的更少,因一个人顾不过来.需要一个人挖,党风不正一个人放风和清土,以后一个进入墓室,另一个人在上面接取物品,两个合作可朋友可亲亲,但父子合作的却很少.在找合作伙伴的时候需要很小心,防止有人见财起意. 这些人长期以盗墓为职业,有很丰富的经验,善于伪装,并对防盗机关很有办法,他们在确定目标后,如果小墓不会费多大功夫,用几个晚上挖开,,取出物品走人.如果是大中型墓,便一是以种地为名,在周围种下玉米高粱等物,以青纱帐掩盖其一个两个月的盗掘活动.二是在墓边搞个房子掩人耳目,然后从屋内挖地道通向墓室内,从外面看是什么也看不出来的的.三是在古墓边修一假坟时暗中掘一地道.通入墓内盗掘财物. 长沙盗墓四字决 在南方水多,洛阳铲不太好使,经古人将多方经验积累归纳了望,闻,问切四字要决。 一望为看风水,也就是盗墓者多会风水之术,以风水判断墓地的大小 二闻为闻气味,多玩鼻子之术。可于一小撮土就可断出为哪代墓葬。为信惊叹。有一传说:有一盗墓者三代盗墓,练就一身本事。但于80年代被擒。本应死罪。可正因有其一身本事。改为无期刑,终身为考古事业劳作。 三问多为口才好之人,去各地游访,专与老人谈古论今。用以得取墓葬信息。 四切为把脉诊断之意。有三层说法。一为根据土层来判断墓葬的年代和大小。二为在墓中棺材里摸死者身上的物品,先头后口至肛门最后到脚,作为无所差池。必然为心思细腻者。三为用手摸出土物品,以判断物品的价值大小。 盗墓觅宝之事古来有之,到今天更加高明,其方法技术,工具演变到今天更加现代化,集团化。智能化。他们用上了探测用的军用罗盘仪,探测仪。雷管,炸药,电锯。运输用的汽车。通讯用手机。因而如果你想学习此术,可谓之复杂艰巨,任重而道远呀 现代的盗墓贼已经把盗墓工具发扬光大了…… 一般的洛阳铲已经被淘汰,用的铲子是在洛阳铲的基础上改造的,分重铲和提铲(也 叫泥铲)。由于洛阳铲铲头后部接的木杆太长……目标太大,所以弃置不用,改用螺纹钢 管……半米上下,可层层相套……随意延长。平时看地形的时候,就拆开……背在双肩挎 包里。 同样的,挖的墓不同……盗墓工具也不同。探汉墓用洛阳铲演变而成的重铲,挖唐墓 时用扁铲(类似鲁智深的月牙铲),进入汉墓墓室(汉墓多为墓坑,多已塌陷)捣土时用 滚叉和撇刀。 一般来说,西汉墓不带耳房,东汉墓多带两个耳房,这是标志。唐墓是墓砖搭起来的 ,砖之间没有粘合,搭成穹顶。而有墓砖的汉墓并不常见(大墓除外),多为墓坑或坑上 加木方。明清墓则多为砖结构,墓砖之间以石灰和铁片镶死,有的明墓墓顶厚达两米多( 七辐七券墓顶)……非常坚固。 明墓距地面深度一般不超过六米,可以不用特殊方法而在一夜之间盗掘完成。汉墓一 般距地表十一二米左右,西周墓则更深,要想一夜之间盗掘完成……必须使用特殊方法。 尤其是汉墓、西周墓历史久远,标志难寻,先有一个“找地方”的过程。确定好位置、下 探条、下铲、看坑灰、落实墓室形状方位(也就是确定年代)…… 然后才能做好准备、 用特殊方法在一夜之间盗掘完成。 盗墓贼盗墓的目标性非常强,比如……进入墓室会直接挖向棺材的位置……然后在“ 左肩右脚”找东西,然后到耳室(东仓西库)搜罗,……至于其它位置,则看时间长短而 定,时间短则弃之不顾。“看地形”时也有很多“心得”,比如“秦埋岭汉埋坡”等 古代盗墓挖坑都是“方”型坑,近代为“圆”型坑 这就是所谓的 “古方近园” 反盗墓:“疑冢”传说的由来 最普通的反盗墓方式,是隐蔽墓址,使盗墓者不知其处。据说先古陵墓不封不树,不在地面设置突出的标识,其主要出发点之一,就是防止盗掘。 汉末三国时期盗墓现象的严重,致使种种反盗墓的形式中,曾经出现了所谓“疑冢”“虚墓”即以真假墓葬迷惑盗墓者的情形。其中,以曹操所设置的“疑冢”最为著名。民间传说曹操有“疑冢”多至72处,有的“疑冢”甚至是设置于水中。泉州民间也曾传说,施琅将军共有7处“虚墓”,分别位于泉州的几个古城门口。 传统的反盗墓手段,又包括石椁铁壁以求坚固,储水积沙以防盗凿,以及以机弩飞箭、伏火毒烟来杀伤盗墓者的方式。 古墓被盗严重,由此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以全国已经发掘的数千座汉墓为例,据介绍,目前只有3座墓葬幸免。 “我们在发掘古墓时,最担心的就是墓葬已经遭到盗墓者的洗劫。”一位长期从事考古工作的学者这样说。 “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古人视死如生,古墓成为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文化遗存,古墓里的文物代表着一个悠久文明所印记的历史。为了最完整地记录下古代文化遗存所反馈出来的历史、文化信息,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古墓时,并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随意发掘,而是通过对古墓进行科学的清理、记录、绘图后,再进行分析、比较、断代,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古墓所反馈出来的信息,供日后的研究使用,以此来补充或丰厚历史。而盗墓行为,说心里话则对考古工作造成干扰和破坏。真正的盗墓方法———北有洛阳铲,南有四字诀 洛阳铲:
北方特别是洛阳、关中地处黄土区,水深土厚,“洛阳铲”的铲夹宽仅2寸,弯成U字半圆形,铲上部装长柄,把此铲每向地下钻插一下,就可以进深三四寸,往上一提,就能把地下卡在半圆口内的地土原封不动地带上来。对提取的不同土层的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各种包含物进行分析,就能判断是否有古墓。 盗墓的四字诀
跟北方洛阳、关中等地不同,南方许多地方土薄石多水位高,“洛阳铲”无用武之地,当地盗墓贼总结了一套“望”、“闻”、“问”、“切”四字诀。
“望”:由于古墓在建造时多依风水布局,所以懂得风水就能了解墓室的结构。以风水术指导地面无标志的墓址的确定,百发百中。 “闻”即嗅气味。翻开墓表土层,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从泥土气味中辨别墓葬是否被盗过,并根据土色判断时代。 “问”就是踩点。以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身份拜访当地老人,从交谈中获取古墓信息与方位。 “切”即找好打洞方位,一般来说秦、汉墓从墓室顶部挖掘,而明清墓由于比较坚固,就要从墓室后部侧面进入。 从现在考古学的角度来看,洛阳铲与四字诀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洛阳铲能够提取土样,对通过土壤层面来判断古墓是有帮助的,而四字诀则是一些实践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