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宇宙魔方”的河图洛书,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
河图洛书里面掩藏了关于八卦、数字、阴阳、五行、天文、地理的秘密。历朝历代,有很多人都对河图洛书进行了研究,河图洛书也是中华文化的人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伦理科学知识。
一、八卦的起源
根据古代的传说,在上古伏羲时期,在洛阳的黄河中浮出一匹龙马,背负了河图。后来在洛河里,浮出了一只神龟,背上有洛书。伏羲看了河图洛书之后,依据这个道理推变成了八卦,后来就是《周易》的来源。在后来很多人们都对河图,洛书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将八卦与周易联系在了一起。朱熹更是将河图洛书制作为易学的卷首并大加推崇。因此,人们有理由认为,周易源于八卦,而八卦归根结底源于河图洛书。
二、数字的秘密
在河图上,有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这里面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在洛书上,有横线,竖线和斜线,这三条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等于15。古今中外的学者对这两张图的依据作出了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思想的结晶。河图中的圆点其实代表着天圆地方,其中共有十个数字,单数寓意着阳,双数寓意着阴,总体寓意着万物皆来源于阴阳。
三、五行的秘密
在河图洛书中,还藏着关于五行的秘密。河图中,定五行先天之位,东代表着木,西代表着金,南代表着火,北代表着水,而中间是土。从河图中,我们可以推测出五行相生相克、万物生息的道理。而洛书中显现的数字变化,也可以看出四时八节、气候变化、凶吉推演的规律。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对河图、洛书有着什么样的了解呢?还想知道什么?欢迎在评论区中说一说。
为什么河图洛书是风水学的重要依据
河图与洛书是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总结出来的自然学说,是五千年来的一个令人不解之谜,在宋代以前以汉易为主,只有文字记载,如系辞、卦辞等,至宋代由华山道士陈希夷传出的太极图河图洛书等图,才统称为先天图(是指没有发明文字时,有文字以后称为后天)。朱熹于周易本义中云“右易之图书,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文王之易,孔子之易,自伏羲以上没有发明文字,只有图与书,其玄妙之处最宜深研,文王之后皆有文字,而可从汉易中的系辞。卦辞等内容中追其理,皆不可作象”;北宋哲学家邵雍称图书为先天图,南宋朱熹称它为自然之易,这说明了此《图书》的价值,图与书是古人用来表示天地运行变化的依据,是以小天地的形式来模拟自然,执行鬼神之事,也就是用于卜筮。
河图洛书对对传统风水学的影响
“河图”是传统风水的根源(先天),“洛书”是他的扩展与延续(后天),所以传统风水学有这么一说:“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风水运用,河图洛书应用
河图文字表述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北方为水,为寒,其数一、六):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南方为火,为热,其数二、七):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西方为金,为燥,其数四、九)﹔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中央为土,为湿,其数五、十)。一、三、五、七、九为天数,为阳﹔二、四、六、八、十为地数,为阴。
风寒暑湿燥火为天之阴阳。金木水火土为地之阴阳。我们通过上面的学习、认识一些与阴阳术数的见解,就是“数法阴阳”、“数法日月星辰”、“数法天地”。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在我们的阴阳术数构造体系里,方位始终是与四时,与数,与阴阳,与风寒暑湿燥火,与金木水火土联系在一起的,再结合到我们人体,就有一个脏腑相配属的问题。如果我们用成数来表示,就是北方六配肾,南方七配心,东方八配肝,西方九配肺,中央十配脾。因此中医的数是阴阳术数的数,是河图的数,不是现代数理逻辑体系的数。
总之,伏羲画河图,是数法阴阳,数法日月星辰,数法天地,表五方、四时、风寒暑湿燥火,表阴阳术数构造体系,表植物与气候关系图,更是表数与象的基本关系图。
洛书。洛书产生于伏羲时代,当时人根据太阳系运动的变化规律,总结出地球绕太阳一周变化规律,用数来表示:1十5十9=15﹔8十5十2=15﹔3十5十7=15﹔4十5十6=15,得出洛书。如图3所示,它们的相加的和都是15。15这个数是一个节气数。《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岐伯说,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也就是十五天为一节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正好三百六十天,加上中央一候五天,就是三百六十五天一年的整数。气的基本单位是候,强调候,是把气放在更细微的层次来考虑。每5天是个小变动,3个5天就是一个中等变化,是为一气,6个气为一时,4个时加上一个候就构成一年,构成了春夏秋冬的循环。
以上说的气候,从现代气象学角度讲,可以说是反映了湿度、温度、气压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直接间接地影响植物动物也包括人类本身的变化。洛书除了表阴阳,表廿四节气气候的变化,还表四方四隅的空间方位、时间和月份。总之,伏羲画洛书,用阴阳术数构造体系,使我们看到了由于数的变动,带来了时间、方位的变动,而由时间、方位的变动,带来了阴阳的变动,由阴阳的变动,又带来了气候的变动,而气候的变动又带来了人类活动的变动,真是触一发而动万机,所以上古人就告诉我们,要想全面了解一个问题,就必须结合天地人这三方面的因素来考虑,凭借河图洛书这样一些阴阳术数构造体系来认识、改造、创造世界,同时认识、改造、创造人类本身。
太极。太极产生于伏羲时代。太极指原始混沌之气。《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乃指气运动而分阴阳,由阴阳而生四时,因而出现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衍为宇宙万事万物。这是伏羲时代对宇宙观察总结演绎出来的感知认识论,是阴阳术数构造体系的具体运用。由于伏羲时代农牧业生产的需要,产生了天文学。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最重要贡献之一是确定了廿四节气。廿四节气从那里来呢?它来自“黄道”,黄道是太阳系运动轨迹,也包括月球绕地球运动和地球自转的轨迹。中国先民在地球表面上通过感官知觉出来,太阳的东升西沉,五大行星的运转以及月亮的圆缺。中国先民在日中的时候看太阳在八尺圭表的阴影,就可知道黄道运行情况,将太阳的运行圭表阴影长短尺寸,按顺序排列在一个圆上,分出廿四节气,如图4所示。
我们不仿用河图洛书太极图所组成的阴阳八卦,来印证现代应用。现从认识哲学、祛病养生、防灾平安举例说明。认识哲学。哲学是关于如何看世界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中国人讲哲学,自上古以来以《周易》开始的,从一(阳)讲至二(阴),从二讲至三(阴阳和合),从三讲至万物,生息无穷。概括起来有阴阳,有八卦,有八条处理事物的八条基本公式,也可以说是六十四卦,六十四条公式,只要你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套进去,至万事万物,至生息无穷,延续几千年都是这样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包括人类本身。
老子《道德经》的第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讲的是“道”、“名”的形象概念。“玄”的概念是什么?“玄”就是晷(音:鬼。义:太阳光线照射到八尺圭表的阴影)。我们只要在日中的时候看看太阳在圭表下的投影长短数字,就可以知道天道的运行情况,将运行情况绘制成太极阴阳双鱼图。因为这个晷影是黑色的,所以叫做“玄”。中国哲学就是这样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思维,还可通过晷的长短推知太阳系各星球运行规律。你难道在强光照射下看不见摸不着自已的晷影。中国哲学就是这样通俗易懂,但是这影子有多重,现代的科学发展还不能确知,有待今后的科学发展。还得依靠阴阳八卦的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