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的诸神是如何排列等级的!
三清:
玉清圣境元始天尊 玉几下 清微天宫
有的地方直接称作“盘古真人”,是道教的开天辟地之神。
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生于太无之先,禀自然之气,初称元始天王。东晋葛洪的《枕中书》称,“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因其前身是盘古、元始天王,就称为元始天尊。
陶弘景编定之《真灵位业图》称,神灵所居之处是“玉清三元宫”,元始天尊居其“上第一中位”,即三十六天中之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天之最高位,即三十五天之上。玉清境内,有紫云之阁,碧霞为城。众神仙按时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道教宫观大多设有“三清殿”。元始天尊常以手持混元珠像居于大殿神像的中位。在大型道教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或神像,也均以元始天尊为中位。元始天尊的神诞之日是正月初一。中国的民间自古过大年初一,这就是道教的“天腊之辰”。
上清真境灵宝天尊 玉几下 禹馀天宫
灵宝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道教宫观里的三清殿中,灵宝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的左侧位。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以灵宝天尊居元始天尊的左位。灵宝天尊的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月中。民间于夏至日的供奉常以灵宝天尊为主神。
太清仙境道德天尊 玉几下 大赤天宫
三清是“道”的化身,是道教所供奉的诸神中职位最高的三尊神祗,全国各地,凡有道教,大都建有“三清殿”,供奉这三位道教始祖。其中,元始天尊象征道教的第一大世纪,混沌宇宙的“洪元”时期;灵宝天尊象征道教的第二大世纪,阴阳分明的“混元”时期;上述的二位太尊仅存在于神话之中,无任何的文字历史档案可查,只有代表道教的第三大世纪,万物生长的“太初”时期的道德天尊,才有了老子李耳生存活动的历史记载,有出生地和毕生事迹可查,有著作《道德经》可学。在中国民间,还有《西游记》上面,将道德天尊称作“太上老君”,比喻为“道祖”。还有一点,老子,原本姓老,名耳,字聃,楚国人,因中国古代“老”与“李”同音,所以变姓为李。
《玄门日诵早晚课》中的“太清宝诰”,就是讲的这位太上老君。道教宫观中的三清殿,都有太上老君之神像或神位。其神像常作一白须白发老翁,手执羽扇,居元始天尊的右侧位。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均设有太上老君的神位,亦居元始天尊的右侧位。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之神的诞辰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祖,在农历的二月十五日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齐梁道士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定太清太上老君为第四中位,居太清境太极宫,即三十六天中之第三十四天,在三十三天之上。但是那位元始天尊据说是盘古的化身,他比天地还要神圣,因为天地是他开辟出来的,他的夫人,就是道教中的最高女圣——太元圣母,先后生下扶桑大帝东王公、太真西王母等等天神。
三清总称谓: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 玉几下 三宝景阳宫j
三清的称谓产生于唐代,但那时的三清以老子为首,另二清之神为南华真人庄子,冲虚真人列子。现在的道教三清产生于宋代,至今不过千来年的历史。道教产生三清的提法,也是受到外来佛教的影响。佛教的大雄宝殿供奉着三世佛或三身佛,受此影响,道教于是开始产生自己至高无上的三清尊神。
四御(有的也称作四帝)
四御指的是道教三清尊神下的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尊神: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祇。道教宫观中多有在三清殿以外,另设有四御殿,供奉四御尊神。在大型斋醮仪礼活动中,除了供奉三清外,也另外设有四御的神位。 四御各尊神也分别有其神诞之日,玉皇大帝为正月初九日,紫微北极大帝为十月二十七日,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为二月初二日,后土皇地祇为三月十八日。
玉皇: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 御陛下 昊天通明宫P
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在四御当中名列第一,玉皇大帝是万神之主,位居三清之下,众神之上,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为天上的第一尊神。在道教中,是总执天道的最高之神,统御主宰道教所概括的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阴阳祸福。玉皇大帝地位虽高,但辈分却不大,产生于唐代,道教诸神基本上完备了之时。据《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皇大帝乃昊天界上光严净乐国王与宝月光皇后所生之子。每年农历的腊月二十五,是玉皇大帝的出巡日,所以,道观要在二十四日的子夜,举行接驾仪式,做道场迎接玉帝的光临,二十五日白天,要举行迎祥赐福道场。正月初九是玉皇的诞辰,道观还要做祝寿道场,诵经礼忏。,
玉皇大帝的形成自唐代开始,在南朝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中,玉皇和玉帝分别是两位尊神:
玉清三元宫上第一中位右位第十一:玉皇道君
右位第十九:高上玉帝
到了宋代,玉皇大帝正式进入到国家的祭天大典中去,玉皇的尊号正是产生。
玉皇大帝臣服于道教的三清,这只是道教自己一厢情愿的做法。在中国民间的排列中恰恰相反,三清是玉皇大帝的臣属。道教先人做了巨大的努力,不断调整玉皇大帝在道教中的位置,一度进入到三清之列,排名三清中的第二位。
紫微:万灵之主紫微大帝 玉几下 星汉天宫
紫微另有名为:紫微元皇天尊。在四御中名列第二,协助玉皇大帝职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所以,中天紫微北极大帝,是紫微垣中的大帝座星君,居于中天,也是万星的宗主。
天皇:百灵之宗天皇大帝 御陛下 勾陈上宫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职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所以,北极帝座之左四座星组成的勾陈,位同北极,为天转之枢纽,在四御中名列第三。
后土:万灵之主后土皇地帝祗 琼阙下 九华玉阙
在四御中名列第四,是一位女神,职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后土皇地祇,是天地中央之像,唐代以前作男像,唐武则天时出现女像。人又称“后土娘娘”,李莲翠是在《玄门日诵早晚课》中的“后土宝诰”认识的这位娘娘。
另外,后土也称作土皇,是道教的地神,神号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唐代以来,随着风水之术的广泛流行,道教信徒在动土、上梁、安宅、镇宅、建桥、铺路时,常要举行礼谢土皇的斋仪,以祈求路桥畅通、家宅平安、降福消灾。
四御总号:大罗玉京金阙四御四皇上帝 御陛下 四御宫
四御是辅助玉皇大帝的三位天帝和一位天后,也是辅助三清,管理天、地、人间的四位得力助手,在道教中的地位仅次于三清。据不同的记载,四御还有另外一种排列方式:第一位是上面那位紫微北极大帝,第二位是勾陈天皇大帝,第三位是位女性,后土皇地祗,第四位是南极长生大帝,又叫作南极仙翁或南极老寿星,这中间已经不再包括玉皇大帝了。
在最初的道教典籍中原是“六御”,后来,为了符合道经的四辅(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要求,从最初的六御中去除掉了“太乙救苦天尊”和“长生大帝”,成为了现在的四御。
四极:金阙都堂主宰天蓬天猷羿圣佑圣四真君 法陛下 金阙都堂院
在宋代以后,也有以四极大帝作为四御的。四极大帝也各有职能,即: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主管万灵之寿夭,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主管救度众生。其中,因为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主管万灵之寿夭,所以也被称为“寿星佬”。
南极:南极生长大帝统天元圣天尊 御陛下 金阙高上神霄府
道教称“南极仙翁”,民间俗称为“寿星佬”,以仙桃和灵芝草使人长寿。故民间有“男拜寿星,女拜麻姑”一说。在星宿中,寿星为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中的头二宿的角、亢星
成语 天()地() 地()天() 尽量多一点
【天崩地坼】崩:倒塌;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天崩地解】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裂】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
【天崩地塌】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
【天崩地坍】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天愁地惨】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
【天长地久】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天坼地裂】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天长地老】犹天长地久。
【天成地平】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天摧地塌】摧:毁坏,犹如天塌地陷。比喻重大事变。亦形容巨大声响。
【天长地远】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
【天差地远】比喻两者相差极大。
【天大地大】形容极大。
【天翻地覆】复: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天翻地复】复: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天复地载】复:盖;载:承受。象天复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天覆地载】复:盖;载:承受。象天复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天公地道】形容十分公平合理。
【天高地厚】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天高地迥】迥:远。形容极其高远。
【天冠地屦】比喻双方相差极大。
【天高地下】①比喻尊卑有别。②比喻各种情势。
【天高地远】形容相隔极远。同“天高地迥”。
【天昏地暗】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天昏地惨】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天寒地冻】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天昏地黑】天地一片昏黑。常用以形容风霾、雷雨时的自然景象。亦形容异常利害。
【天荒地老】天荒秽,地衰老。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天荆地棘】天地间布满荆棘,比喻世途或处境艰难。
【天经地纬】①指天地间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②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天经地义】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天开地辟】犹言开天辟地。
【天宽地窄】形容天下难有容身的地方。
【天凝地闭】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天南地北】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形容距离极远。
【天裂地坼】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天老地荒】指经历的时间极久。同“天荒地老”。
【天罗地网】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
【天平地成】指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
【天奇地怪】指天地间非常奇怪的事。
【天时地利人和】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
【天生地设】犹天造地设。
【天授地设】指天然形成。
【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惟:只有;尊:尊贵。佛家语。原是推崇释迦尼牟最为崇高伟大的意思。后形容目空一切,极端狂妄自大。
【天坍地陷】天坍塌,地下陷。形容剧烈的变动。
【天塌地陷】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灾变。
【天堂地狱】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天文地理】泛指知识、学问。
【天悬地隔】悬、隔:距离远。比喻相差极大。
【天旋地转】天地转动。比喻重大的变化。也形容眩晕时的感觉或闹得极凶。
【天摇地动】形容威力或声势极大。
【天涯地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天遥地远】比喻相差极大。
【天灾地变】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迷信,认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
【天震地骇】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天诛地灭】诛:杀死。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天灾地孽】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迷信,认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
【天造地设】造:制作;设: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
【天灾地妖】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怪异。
【天知地知】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也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
【天转地转】天地转动。比喻重大的变化。也形容眩晕时的感觉或闹得极凶。
【天值地值】指某种物品价格便宜,完全值得。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言除天地你我以外,没有别人知道。
【地北天南】一在地之北,一在天之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形容距离极远。
【地坼天崩】坼:开裂;崩:倒塌。地裂开,天崩塌。原指地震,后多比喻重大变故。
【地覆天翻】复: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地复天翻】复: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地久天长】时间长,日子久。
【地棘天荆】指到处布满荆棘。比喻环境恶劣。
【地角天涯】比喻偏远的地方或相隔很远。
【地阔天长】大地辽阔,天空广阔。
【地老天荒】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地老天昏】形容变化剧烈。
【地平天成】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地上天宫】比喻社会生活繁华安乐。
【地上天官】比喻社会生活繁华安乐。
【地塌天荒】犹言天塌地陷。形容盛怒。
【地网天罗】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
天( )地( ) ( )天( )地
【天崩地坼】崩:倒塌;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天崩地解】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裂】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
【天崩地塌】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
【天崩地坍】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天愁地惨】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
【天长地久】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天坼地裂】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天长地老】犹天长地久。
【天成地平】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天摧地塌】摧:毁坏,犹如天塌地陷。比喻重大事变。亦形容巨大声响。
【天长地远】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
【天差地远】比喻两者相差极大。
【天大地大】形容极大。
【天翻地覆】复: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天翻地复】复: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天复地载】复:盖;载:承受。象天复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天覆地载】复:盖;载:承受。象天复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天公地道】形容十分公平合理。
【天高地厚】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天高地迥】迥:远。形容极其高远。
【天冠地屦】比喻双方相差极大。
【天高地下】①比喻尊卑有别。②比喻各种情势。
【天高地远】形容相隔极远。同“天高地迥”。
【天昏地暗】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天昏地惨】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天寒地冻】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天昏地黑】天地一片昏黑。常用以形容风霾、雷雨时的自然景象。亦形容异常利害。
【天荒地老】天荒秽,地衰老。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天荆地棘】天地间布满荆棘,比喻世途或处境艰难。
【天经地纬】①指天地间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②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天经地义】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天开地辟】犹言开天辟地。
【天宽地窄】形容天下难有容身的地方。
【天凝地闭】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天南地北】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形容距离极远。
【天裂地坼】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天老地荒】指经历的时间极久。同“天荒地老”。
【天罗地网】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
【天平地成】指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
【天奇地怪】指天地间非常奇怪的事。
【天时地利人和】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
【天生地设】犹天造地设。
【天授地设】指天然形成。
【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惟:只有;尊:尊贵。佛家语。原是推崇释迦尼牟最为崇高伟大的意思。后形容目空一切,极端狂妄自大。
【天坍地陷】天坍塌,地下陷。形容剧烈的变动。
【天塌地陷】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灾变。
【天堂地狱】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天文地理】泛指知识、学问。
【天悬地隔】悬、隔:距离远。比喻相差极大。
【天旋地转】天地转动。比喻重大的变化。也形容眩晕时的感觉或闹得极凶。
【天摇地动】形容威力或声势极大。
【天涯地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天遥地远】比喻相差极大。
【天灾地变】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迷信,认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
【天震地骇】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天诛地灭】诛:杀死。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天灾地孽】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迷信,认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
【天造地设】造:制作;设: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
【天灾地妖】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怪异。
【天知地知】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也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
【天转地转】天地转动。比喻重大的变化。也形容眩晕时的感觉或闹得极凶。
【天值地值】指某种物品价格便宜,完全值得。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言除天地你我以外,没有别人知道。
【地北天南】一在地之北,一在天之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形容距离极远。
【地坼天崩】坼:开裂;崩:倒塌。地裂开,天崩塌。原指地震,后多比喻重大变故。
【地覆天翻】复: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地复天翻】复: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地久天长】时间长,日子久。
【地棘天荆】指到处布满荆棘。比喻环境恶劣。
【地角天涯】比喻偏远的地方或相隔很远。
【地阔天长】大地辽阔,天空广阔。
【地老天荒】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地老天昏】形容变化剧烈。
【地平天成】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地上天宫】比喻社会生活繁华安乐。
【地上天官】比喻社会生活繁华安乐。
【地塌天荒】犹言天塌地陷。形容盛怒。
【地网天罗】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
惊天动地!!哀天叫地 布天盖地 冰天雪地 补天柱地 参天贰地
怆天呼地 参天两地 椎天抢地 充天塞地 撑天拄地 洞天福地
刁天决地 戴天蹐地 戴天履地 顶天立地 顶天踵地 翻天覆地
翻天作地 沸天震地 感天动地 改天换地 高天厚地 规天矩地
昏天暗地 熯天炽地 嚎天动地 昏天黑地 嚎天喊地 呼天号地
呼天唤地 胡天胡地 花天酒地 呼天叫地 花天锦地 号天扣地
呼天叩地 轰天烈地 轰天裂地 黑天摸地 黑天墨地 呼天抢地
欢天喜地 呼天吁地 呼天钥地 撼天震地 回天转地 局天促地
跼天促地 惊天动地 极天际地 荆天棘地 九天九地 跼天蹐地
将天就地 局天蹐地 帡天极地 局天扣地 寂天寞地 极天蟠地
撅天扑地 经天纬地 极天罔地 锦天绣地 哭天喊地 开天辟地
老天拔地 流天澈地 擂天倒地 连天匝地 漫天遍地 骂天扯地
漫天盖地 瞒天瞒地 瞒天昧地 谩天昧地 谩天谩地 幕天席地
埋天怨地 漫天掩地 骂天咒地 漫天匝地 铺天盖地 扑天盖地
普天匝地 穷天极地 欺天诳地 欺天罔地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梭天摸地 上天入地 通天彻地 通天达地 啼天哭地 谈天论地
推天抢地 谈天说地 谭天说地 拖天扫地 乌天黑地 掀天动地
薰天赫地 熏天赫地 掀天揭地 焮天铄地 掀天斡地 谢天谢地
倚天拔地 吁天呼地 冤天屈地 云天雾地 一天一地 用天因地
怨天怨地 战天斗地 震天动地 遮天盖地 指天画地 咒天骂地
遮天迷地 钻天入地 柱天踏地 欢天喜地!哭天抢地 上天下地
通天彻地 感天动地 震天动地 上天入地 通天入地 哀感天地
哀天叫地 暗无天日 昂首天外 昂首望天 昂头天外 拔地参天
拔地倚天 白浪掀天 白日青天
惊天动地 铺天盖地 顶天立地 呼天抢地 经天纬地 开天辟地 欢天喜地
昏天黑地 改天换地 幕天席地 翻天覆地 遮天盖地 冰天雪地 花天酒地
梭天摸地 撑天柱地 高天厚地 撑天拄地 顶天踵地 谈天说地 指天画地
震天动地 参天两地 洞天福地 老天拔地 上天入地 枫天枣地 通天彻地
感天动地 掀天揭地 撼天动地 寂天寞地 瞒天席地 谢天谢地 九天九地
格天彻地 戴天履地 泪天泪地 极天际地 钻天蓦地 刁天决地 叫天吖地
胡天胡地 荆天棘地 漫天盖地 劈天盖地 参天贰地 倚天拔地 谈天论地
扯天扯地 薰天赫地 漫天匝地 花天锦地 昏天暗地 撅天扑地 焮天铄地
流天澈地 埋天怨地 极天罔地 竹天竹地 用天因地 乌天黑地 刁天厥地
遮天迷地 扑天盖地 锦天绣地 云天雾地 漫天遍地 翻天蹙地 怨天怨地
漫天掩地 轰天烈地 熏天赫地 熯天炽地 规天矩地 瞒天昧地 泪天倒地
战天斗地 啼天哭地 谩天昧地 哭天喊地 吆天喝地 呼天唤地 撼天震地
掀天动地 局天促地 欺天罔地 戴天蹐地 充天塞地 呼天钥地 呼天号地
轰天裂地 帡天极地 穷天极地 掀天斡地 极天蟠地 通天达地 蟠天际地
欺天诳地 谭天说地 怆天呼地 局天蹐地 骂天扯地 老天巴地 吁天呼地
普天匝地 嚎天动地 柱天踏地 一天一地 阔天阔地 局天扣地 跳天唆地
回天转地 呼天吁地 将天就地 见天见地 擂天倒地 椎天抢地 布天盖地
假天假地 骂天咒地 拖天扫地 连天匝地 黑天摸地 嘻天哈地 跳天撅地
咒天骂地 嚎天喊地 瞎天盲地 补天柱地 号天扣地 冤天屈地 推天抢地
跳天索地 钻天入地 谩天谩地 瞒天瞒地 呼天叫地 翻天作地 沸天震地
哀天叫地 呼天叩地 黑天墨地 远天远地
天高地厚 天诛地灭 天崩地坼 天崩地解 天崩地裂 天崩地塌
天崩地坍 天崩地陷 天愁地惨 天长地久 天长地老 天成地平
天摧地塌 天差地远 天大地大 天翻地覆 天覆地载 天公地道
天高地厚 天高地迥 天冠地屦 天高地下 天昏地暗 天寒地冻
天昏地黑 天荒地老 天荆地棘 天经地纬 天经地义 天开地辟
天老地荒 天罗地网 天南地北 天凝地闭 天平地成 天生地设
天授地设 天塌地陷 天堂地狱 天悬地隔 天旋地转 天摇地动
天涯地角 天灾地变 天震地骇 天诛地灭 天造地设 天灾地妖
天知地知
天经地义、
天崩地坼 天崩地解 天崩地裂 天崩地塌 天崩地坍
天崩地陷 天差地远 天长地久 天长地老
天成地平 天愁地惨 天摧地塌 天大地大 天地不容
天地长久 天地经纬 天地剖判 天地诛戮 天地诛灭
天翻地覆 天覆地载 天高地厚 天高地迥 天高地下
天公地道 天冠地屦 天寒地冻 天荒地老 天昏地暗
天昏地黑 天经地纬 天经地义 天荆地棘 天开地辟
天老地荒 天罗地网 天南地北 天凝地闭 天平地成
天生地设 天授地设 天塌地陷 天堂地狱
天悬地隔 天旋地转 天涯地角 天摇地动 天灾地变
天灾地妖 天造地设 天震地骇 天知地知 天诛地灭
白日升天 白天见鬼 半部论语治天下 包打天下 抱恨终天
暴殄天物 悲天悯人 鼻孔朝天 鼻孔辽天 鼻孔撩天
碧海青天 蔽日遮天 别有洞天 别有天地 冰天雪地
冰天雪窖 冰天雪窑 拨云雾见青天 踣地呼天 补天浴日
哀天叫地
冰天雪地
补天柱地
戴天履地
刁天决地
顶天立地
洞天福地
翻天覆地
改天换地
感天动地
黑天摸地
呼天抢地
花天酒地
欢天喜地
昏天黑地
极天际地 寂天寞地锦天绣地惊天动地荆天棘地洞天福地翻天覆地改天换地 感天动地 黑天摸地 呼天抢地 花天酒地 昏天黑地 极天际地寂天寞地锦天绣地
天()地()的成语
天高地厚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天崩地坼 天崩地解
天崩地裂 天崩地塌 天崩地坍 天崩地陷 天差地远
天长地久 天长地老 天成地平 天愁地惨 天摧地塌
天大地大 天翻地覆 天覆地载 天高地厚 天高地迥
天高地下 天公地道 天冠地屦 天寒地冻 天荒地老
天昏地暗 天昏地黑 天经地纬 天经地义 天荆地棘
天开地辟 天老地荒 天罗地网 天南地北 天凝地闭
天平地成 天生地设 天时地利 天授地设 天塌地陷
天堂地狱 天悬地隔 天旋地转 天涯地角 天摇地动
天灾地变 天灾地妖 天造地设 天震地骇 天知地知
天诛地灭 天震地骇 天知地知 天诛地灭 天灾地妖
天长地久 天荒地老 天旋地转 天塌地陷 天悬地隔
天涯地角 天诛地灭 天造地设 天罗地网 天南地北
天崩地裂 天崩地坼 天差地远 天愁地惨 天翻地覆
天高地厚 天赋地载 天公地道 天昏地暗 天经地义
【天崩地坼】崩:倒塌;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天崩地解】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裂】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
【天崩地塌】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
【天崩地坍】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天愁地惨】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
【天长地久】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天坼地裂】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天长地老】犹天长地久。
【天成地平】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天摧地塌】摧:毁坏,犹如天塌地陷。比喻重大事变。亦形容巨大声响。
【天长地远】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
【天差地远】比喻两者相差极大。
【天大地大】形容极大。
【天翻地覆】复: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天翻地复】复: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天覆地载】复:盖;载:承受。象天复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天复地载】复:盖;载:承受。象天复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天公地道】形容十分公平合理。
【天高地厚】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天高地迥】迥:远。形容极其高远。
【天冠地屦】比喻双方相差极大。
【天高地下】①比喻尊卑有别。②比喻各种情势。
【天高地远】形容相隔极远。同“天高地迥”。
【天昏地暗】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天昏地惨】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天寒地冻】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天昏地黑】天地一片昏黑。常用以形容风霾、雷雨时的自然景象。亦形容异常利害。
【天荒地老】天荒秽,地衰老。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天荆地棘】天地间布满荆棘,比喻世途或处境艰难。
【天经地纬】①指天地间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②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天经地义】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天开地辟】犹言开天辟地。
【天宽地窄】形容天下难有容身的地方。
【天凝地闭】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天南地北】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形容距离极远。
【天裂地坼】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天老地荒】指经历的时间极久。同“天荒地老”。
【天罗地网】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
【天平地成】指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
【天奇地怪】指天地间非常奇怪的事。
【天生地设】犹天造地设。
【天授地设】指天然形成。
【天塌地陷】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灾变。
【天坍地陷】天坍塌,地下陷。形容剧烈的变动。
【天堂地狱】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天文地理】泛指知识、学问。
【天悬地隔】悬、隔:距离远。比喻相差极大。
【天旋地转】天地转动。比喻重大的变化。也形容眩晕时的感觉或闹得极凶。
【天摇地动】形容威力或声势极大。
【天涯地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天遥地远】比喻相差极大。
【天灾地变】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迷信,认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
【天震地骇】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天诛地灭】诛:杀死。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天灾地孽】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迷信,认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
【天造地设】造:制作;设: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
【天灾地妖】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怪异。
【天知地知】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也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
【天转地转】天地转动。比喻重大的变化。也形容眩晕时的感觉或闹得极凶。
【天值地值】指某种物品价格便宜,完全值得。
愿你开心每一天!
天经地纬,星定乾坤什么意思
天和地由经度和纬度组成,而天为乾,地为坤,乾坤又代表天与地,意思是看星星的方位就能知道方位,跟风水学有关系
道士修炼都修炼什么?难道是为了成仙?
我国古代先民认为万物有灵,进而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图腾的崇拜,灵魂的崇拜,祖先的崇拜,慢慢发展到祖先与天神合一,成为至上神的雏形。鬼神崇拜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已存在。先民们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皆视为有神主宰,因而产生敬畏感,乃对之顶礼膜拜。那时先民们除认为万物有灵而产生自然崇拜外,还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因而又产生了对鬼神的崇拜。各种丧葬礼仪和祭鬼、驱鬼仪式随之逐渐形成。《竹书纪年》中载:“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至殷商时代,史前时期的自然崇拜已发展到信仰上帝和天命,初步形成了以上帝为中心的天神系统,遇事便由巫祝通过卜筮以向上帝请求答案;原始的鬼神崇拜已发展到以血缘为基础,与宗法关系相结合的祖先崇拜,其祭祖活动定期举行。这时期已出现专门从事沟通鬼神和人类的宗教职业者—巫祝。其中巫以歌舞降神,并有一套符咒驱鬼的巫术;祝以言辞悦神,是宗教祭祀活动中负责迎神祈祷的司仪者。他们替人治病、卜筮吉凶,画符念咒等。当时国家和社会均受巫祝支配。周代鬼神崇拜进一步发展,所崇拜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个系统。并把崇拜祖宗神灵与祭祀天地并列,称为敬天尊祖。盖所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后世道教所以成为多神教,即源于古代之鬼神崇拜;后世道教做斋醮法事,亦与古人鬼神祭祀礼仪和礼制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崇拜神灵就要举行祭祀活动,而祭祀活动离不开“礼乐文明”,礼乐文明随着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逐渐由上层走向民间,被后来的民间方士和巫觋所继承,道教成立后,演变为道教的斋醮科仪。所以说,夏商周三代的礼乐文明有相当的一部分被道教保存下来。道教实际上是礼乐文明的继承者。神仙信仰亦可上溯到我国远古原始社会时期。其证据之一便是《山海经》。该经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神话及宗教信仰,其内容相当丰富和系统。它为道教仙学的远源提供了依据。《山海经》中,提出了长生信仰;提出了神仙与羽士之存在;描述了神仙天都;记载了祭祀的祀礼及奇异的方术。
在远古原始社会时代,已有人开始学仙。史载轩辕黄帝“且战且学仙”, “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后修道成功,于鼎湖白日乘龙升天。
到了战国时期,神仙信仰已经相当广泛。这是,出现了许多记载神仙传说的著作,书中载有不少关于仙人、仙境、仙药等传说的文字。如《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的描写:“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风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它,如《列子》书中的《汤问篇》、《黄帝篇》、《周穆王》,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等都将仙境描画的美妙而神秘,其仙人亦被描绘成外生死、极虚静 、不为物累、超脱自在,能腾云飞行的神奇人物。汉代的《淮南子》、《史记》中亦有类似描述。
伴随神仙之说的出现,寻求仙境、仙人,传布成仙之方的方士便出现了。他们将神仙学说及方术与邹衍(战国时期著名方士)的阴阳五行学说柔和起来形成了方仙道,主要流行于燕齐的上层社会,其法形解销化,依托鬼神,企望长生成仙。从战国(前2 75—前221)中后期到汉武帝(刘彻,前140—前87)时,在方士(亦称神仙家)们与帝王将相之鼓动下,掀起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入海求不死药事件。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派方士到海上三神山寻求神仙及不死药,其规模越来越大。那时最著名的方士有宋毋忌、正伯侨、邹衍、徐福、卢生、李少君等人。 我国独有的神仙信仰沿袭而下,到东汉中、晚期为道教所继承,成为道教信仰的核心内容。
汉武帝后,方仙道逐渐与黄老学结合向黄老道演变。 东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陵于蜀郡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了正一盟威道。
【道教崇奉的神灵】
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道教崇奉的神灵种类繁多,下面只能介绍一些地位较高且较有影响者。
1.三清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它们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实是「道」的一体三位。「三清」的说法始于六朝,但此时「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别为神宝君、天宝君、灵宝君三位大神居住。后来,「三清」才逐渐作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称,而「三清境」亦成为其居住地。
2.四御四御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具体指:玉皇大帝(总执天道),中央紫微北极大帝(协助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勾陈上宫天皇上帝(协助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主持人间兵革之事),后土皇地只(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另外,又有以四极大帝为四御之说,具体为:北方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方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方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
3.诸星神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有五曜(五星)——岁星(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 此外还有东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垣众星君等。其中,最受崇奉的是「斗姆」。「斗姆」作女像,传说她生出了北斗七星,能普垂医治之功。此外,北斗、南斗星君也很受世人崇奉,据《度人经》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故民间多举办「北斗会」、「南斗会」。在诸星神中,影响较大的还有四方二十八宿星君。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龙形,称青龙;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组成鸟形,称朱雀;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组成虎形,称白虎;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组成龟形,称玄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合称「四方之神」。
4.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有关其来历说法颇多,或说起源于中国古代宗教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说起源于五行中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气,或以为即尧、舜、禹,等等。「三官」在早期道教中就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汉末天师道为病人祈祷时需举行「三官手书」仪式,即将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写于纸上分别送呈天、地、水三官。南北朝时期,「三官」又与「三元」相配而成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下元水官洞阴大帝」。据称,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赫罪、水官能解厄,分别诞生于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地的人们为了祈福、拔罪和禳灾,多分别在这三个日子举办「上元会」、「中元会」和「下元会」。
5.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似乎是天界最高的神灵,有人以为其乃是由殷商时期最高的天神「帝」或「上帝」发展而来。在早期道教的《真灵位业图》中,有「玉皇道君」和「高上玉皇」之名,但其阶位却并不高,仅排在玉清三元宫右位的第十一及第十九位。宋代,真宗皇帝称其远祖赵玄朗得玉皇之命而降授天书于赵宋,故特上玉皇大帝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后徽宗又再加封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从而大大提高了玉皇在民间的威望,令玉皇信仰流行开来。道教多将玉皇视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以为他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总领宇宙主宰之君」,其职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专掌,大事申呈」。每年正月初九玉皇圣诞日,道观和民间多举办「玉皇会」。
6.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被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汉代则专指天上文昌宫的第四星——司命星。其成为道教与民间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乃与蜀中的梓潼神张亚子(又作张恶子或张垩子)有关。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乱入蜀,曾梦见张亚子显灵,并追封他为左丞相;唐末,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入蜀,又亲祀梓潼神,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经唐朝皇帝的崇拜,梓潼神张亚子遂由地方神成为天下通祀的大神。宋代,梓潼神又多次得皇帝加封,并因预卜科举功名甚验而甚得读书人信向。元延佑三年(1316年),元仁宗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钦定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与文昌星神遂合二为一,称文昌帝君。元明以后,各地多建有文昌宫、文昌祠等,人们多于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日举行「文昌会」。
以上仅是道教所崇神灵中很小的一部分。实际上,道教崇拜的神灵成千上万,他们多在举行斋醮法会时被恭请莅临,如唐宋时的《道门科范大全集》、《道门定制》等道教科仪经典中即收录有大量的道教神名。此外,各路神仙的事迹在道教经典中也多有记载,如汉代的《列仙传》、晋代的《神仙传》以及元代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俱记有历代神仙得道之事。
【道教门派组织】
道教内部门派众多,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称各异。
据学理分有积善派、经典派、符录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五类。按地区分有龙门派、崂山派、随山派、遇山派、华山派、嵛山派、老华山派、鹤山派、霍山派、武当派等。
按人划分则有少阳派(王玄甫)、正阳派(钟离汉)、纯阳派(吕洞宾)、海蟾派(刘操)、三丰派(张三丰)、萨祖派(萨守坚)、紫阳派(张伯端)、伍柳派(伍冲虚、柳华阳)、重阳派(王中孚)、尹喜派(关尹)、金山派(孙玄清)、阎祖派(阎希言)等。
按道门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派(许旌阳)、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李铁拐)、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鼓祖)、铁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广慧派等。
历史上还有正一宗(张道陵)、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太一宗(黄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还有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说法。
而今许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崂山教、武当教、闾山教及香港、台湾的民间道教派别。
【道教组织】
中国道教协会,省一级地方道教协会,地区、市一级地方道教协会,
【道教法术】
道术一词,源出《庄子.天下篇》『见《庄子.天下篇》』,与“方术”、“方技”是一个意思,道教中人也有称为“仙术”的。
道教所从事的道术很多,如占卜、符篆、祈禳、禁咒、内丹、外丹、炉火黄白、辟谷、行□、房中、仙药、服气等等。宋马端临《文献通考》曾对道术扼要介绍,说:“盖清静一说也;炼养一说;服食又一说也;符篆又一说也;经典科教又一说也。”他说黄老列庄之书,所讲是清净无为,而略及炼养;赤松子、魏伯阳只言炼养而不言清净;卢生、桃少君、栾大言服食而不言炼养;张道陵、冠谦之言符篆而不言炼养、服食;杜光庭以下只讲经典科教。
道教之术繁多,共分五大类,道教五术大概解释如下:
一、山
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充满身心 的一种学问。
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筑基——是利用禅、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
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打坐、修炼、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
二、医
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
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络、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
的方术。
灵治——利用掌握人的心灵(心理状态),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也就是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
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
三、命
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
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学问,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需要。
四、相
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
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在中国,以前是权力的凭证。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
展的一种方法。
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
的一种方法。
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种
方术。
墓相(风水)——也就是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荫庇的一种方术。
总之,“相”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以达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
五、卜
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 为“易断”及“六壬神课”。
占卜——所谓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
凶的方法。
选吉——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
不吉的因素, 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
测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为代表,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
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
【道教修持】
★内 丹★养 生★武 术
道教修持,古代有许多名称,如修道、修真、修为、修养、养生、卫生、长生术的话等等。不一而足。现在一般称为“修炼”、“修持”或“养生”。
修持的含义,就是修性炼命。性指精神,命指肉体,修炼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精神和肉体进行自我控制,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崇高目的
【道教礼仪】
道教礼仪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规范。其与戒律所不同之处是,戒律是用条文明确下来,违者必罚。而礼仪则是道士最起码的举止规范,违者则视为品行不端。 属于道教仪范部分,道教的礼仪内容很复杂,小到日常称呼,大到出入行走。凡事都有一定的礼仪,同时,一个修道或奉道者的外在礼仪风范也是其道德修养的体现。
【道教人物】
黄帝 老子 庄子 列子 关尹子 茅盈 河上公 严君平 张陵 魏伯阳
于吉 左慈 葛玄 许逊 葛洪 寇谦之 陆修静 陶宏景 王嘉 孙思邈
成玄英 李荣 王玄览 司马承祯 吴筠 杜光庭 钟离权 吕洞宾 刘海蟾 彭晓
陈抟 张伯端 石泰 薛道光 陈楠 白玉蟾 刘永年 翁葆光 萧廷芝 彭耜
王重阳 马钰 邱处机 谭处端 刘处玄 王处一 郝大通 孙不二 曹文逸 李道纯
张君房 王志谨 张三丰 孙玄清 孙汝忠 陆西星 伍冲虚 王常月 黄守中 闵小艮
刘一明 傅金铨 柳华阳 李涵虚 黄元吉 汪东亭 徐颂尧 刘名瑞 赵避尘 陈撄宁
学术界称唐代为道教外丹的黄金时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唐代封建统治者尊崇道教,很多帝王迷信道教的服饵仙术,这极大的信推动了道教外丹的发展,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道教外丹术的历史发展本身.因为在某些重大原则问题上的分歧,特别是以什么药物作为还丹原料这一问题上主张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丹道流派,最重视炼制和服饵黄金,丹砂的金砂派;主张以铅汞为至宝大药的铅汞派;以及硫汞转炼合成的硫汞派.很多炼丹实践成果在古代化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以神符白雪丹,黄帝九鼎丹,老君还丹最为著名.
道教神仙思想的演变,事实上是一种自我更新.宋代全真教的出现正是这一更新的结果,全真教能建立道教丛林,使道教开始有了统一教团组织和明确的传法世系,元代以后道教基本被划为正一与全真两大派.从此也就结束了前代道教散乱芜杂的存在方式.
宋辽金元时期,四百余年间,道教进入了一个发展变革的新阶段。这一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相当尖锐,民族矛盾尤为突出。道教的兴盛,发达,与贯穿这一时代的民族矛盾关系至深。
外丹经过了数百年的实验,至唐末,终于使人们认识了外丹成仙说的荒唐,在此条件下,内丹成仙说乘时而起,以一套具有玄深哲理依据的内容成为了道教炼养术中的显学,并形成了以修炼内丹为主的教派-主要流传于南宋的金丹派及兴起于金朝的全真道。
内丹的传承第一代为钟离权,如<<混元仙派图>>,以下第四代是两宋内丹方面最重要的人物系出于刘海蟾门下:李练,张仲范,蓝元道(养素先生),马自然,张伯端,张继先,王庭扬,刘列,陈仲虚,小郑真人,麻衣道者,陈抟等。其中陈抟为五代末北宋初道士,通三教之学,多所师法。张伯端为金丹派南宗之祖。代表作为<<悟真篇>>,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被后人尊称为南宗五祖,一述张伯端一系,主张一已清修。内丹的盛行,使传统的丹鼎道教改变了其贵族专利品的性质,成为社会各阶层人士要吧普遍接受的东西,从而产生了内丹派前所未有的群众性教团南宗,全真道,这是丹鼎道教的一大改革,也是宋元道教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