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太阳从哪边出来
正常来说,对于中国区域,早上太阳光从东边射来,中午太阳光从南边射来,傍晚太阳光从西边边射来。
早上的太阳方位角在90°左右(但一年当中,有一定的角度范围变化),正中午的太阳方位角在180°(正南方),傍晚的太阳方位角在270°左右(但一年当中,有一定的角度范围变化)。
例如北京处在北纬约40°,一年中,早上的太阳方位角变化量约为90°±31°。
对于陆地卫星系统而言,如美国的Landsat
TM/ETM+,该卫星的过境(中国)时间大概是早上到中午之间,因此其太阳方位角一般在90°和180°之间。
对于地球上任何位置,当太阳处于春分点或秋分点,即太阳赤纬是0°的时候,初升的太阳方位角是90°整,正午太阳方位角是180°,落日的时候太阳方位角是270°。
对北半球而言,当太阳赤纬大于0°的时候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此时太阳方位角小于90°,中午180°,落日时太阳方位角大于270°。当太阳赤纬小于0°的时候太阳从东偏南方向升起,此时太阳方位角大于90°,中午180°,落日时太阳方位角小于270°。
扩展资料
太阳的半径为69.6万千米,是地球半径的109倍。由此可以算出太阳的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
天文学家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利用地球的质量和它环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径及周期,还可以推算出太阳的质量为1.989×10³⁰千克,这个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
并且集中了太阳系99.86%的质量。但是,即使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在茫茫宇宙之中,却也不过只是一颗质量中等的普通恒星而已。
由太阳的体积和质量,可以计算出太阳平均密度为1.409克/厘米³,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0.26倍。太阳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等于2.739810厘米/秒3,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8倍,如果一个人站在太阳表面,那么他的体重将会是在地球上的20倍。
太阳表面的逃逸速度约617.7公里/秒,任何一个中性粒子的速度必须大于这个值,才能脱离太阳的吸引力而跑到宇宙空间中去。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太阳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的起源在哪里呢?
宇宙中的星系
太阳也有自己的系,那就是太阳系,而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那么,太阳的起源究竟在哪里呢?我们可能从一些科普书上有个大概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系统地了解一下太阳系的起源吧。
1543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了日心学说。随后,哥白尼的这种无畏的科学精神一直在鼓励着人们对太阳系的认知和对自然界本原的探索。
围绕太阳旋转的星系
1644年,法国科学家笛卡尔(R.Descartes)在《哲学原理》中认为,太阳系是由物质微粒逐渐获得漩涡流式运动而形成太阳、行星及卫星的。
1745年,法国博物学家布封(G.L.L.de.Buffon)在《一般和特殊的自然史》中第一次提出灾变说。他认为,质量巨大的物体,如彗星,曾与地球发生过碰撞,太阳物质也飞散出太空,后来才形成了地球与其他行星、卫星。
1755年,德国天文学家康德在《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提出系统学说,星云假说。太阳系是一团弥漫星际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聚集而成。太阳系的中心就是太阳,由于斥力的增加,使得周边微粒在斥力的作用下形成团块,小团块再形成行星、卫星。
1796年,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P.S.deLaplace)在《宇宙体系论》也提出了星云说。他认为,太阳系所有天体是由同一块星云形成。原始星云是气态,温度很高,并且在缓慢自转着。而后,星云逐渐冷却、收缩;随之自转加快,使星云越来越扁,当离心力超过向心力时,便分离出旋转气体环。再次重复,继而生成多个气体环。这样就在星云中心形成太阳,而各环则形成行星,热的行星同理形成卫星。
在科学界,人们将早期的星云说统称为康德—拉普拉斯说。这一学说在十九世纪占据太阳系起源的统治地位。由于该学说不能解释行星排列的质量分布问题和太阳系角动量特殊分布问题而遇到了困难。因此,人们又将目光转向了灾变说。
1900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伦(T.C.Chamberlain)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子说。随后,摩尔顿(F.R.Moulton)发展了这一学说。有一颗恒星曾经运动到距离太阳几百千米处,使太阳正、背面产生巨大潮汐,而抛射出大量物质,凝集成小团块质点,称为星子。星子是行星的胚胎,而后聚合成行星和卫星。后来,金斯(J.H.Jeans1916)提出的“潮汐假说”与上面提出的星子说略有相同。
关于太阳系起源的假说,真可谓多种多样。这也说明了人类始终都没有放弃对太阳系的探索。二十世纪以来,人们的天文学知识越来越丰富。并且认识到,在广阔的宇宙中,发生恒星相遇情况的可能性极小。五十年代以后,科学家们又提出了许多新的学说,这些学说大部分都是以星云假说为基础的学说。下列是六个影响最大的学说:
1.卡米隆(A.G.W.Cameron)学说。卡米隆的这一学说主要是从力学、化学等方面对地球起源进行了认真地探讨,并通过湍流粘滞理论计算了星云盘的演化。
2.戴文赛学说。五十年代,戴文赛提出了角动量斥力圆盘理论。
3.萨夫隆诺夫(В.С.СаФронов)和林忠四郎(C.Hayashi)的学说。他们的这一学说主要是湍流形成圆盘、环的理论。
4.普伦蒂斯(A.J.R.Prentice)—新拉普拉斯说。他提出了新的冷星云湍流说。
5.乌尔夫逊(M.M.Wolfson)的浮获说。他提出了小质量恒星天体相遇灾变说。
6.阿尔文(H.Alfvén)的电磁说。这一学说是以太阳早期存在强磁场作用的行星形成理论的。
以上这些理论各具特色。但是,一直都没有得到公认。那么,能够令人信服的太阳系起源说必需阐明下列主要问题:
1.原始星云的由来和特性。
2.原始星云或星子的形成过程。
3.行星的形成过程。
4.行星轨道的特性: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
5.提丢斯—波得(Titius~Bode)定则。
6.太阳系的角动量分布。
7.三类行星:类地、巨行、远日行星的大小、质量、密度方面的差别。
8.行星的自转特性。
9.卫星及环系的形成。
10.小行星的起源。
11.彗星的起源。
12.地-月系统的起源。
自从八十年代后期以来,科学家们对太阳系起源也就有了一个倾向性的认识。我们将这个倾向性的认识合理地细分为若干个演化阶段,加上深入地分析。这样以来,太阳系的起源问题就能够很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来的
可以说是东方,也不是东方。
相信几乎所有人都会脱口而出,太阳肯定是从东方升起,西方日落啊,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啊。其实是这样的。一般来说,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太阳都是从东方升起(除了南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和极夜)。但是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又引起的季节的变化,所以是不是正东方,也受这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季节的影响,中国处在北半球,夏季时太阳移至北回归线附近,所以,北回归线上的省份的人就能感觉到太阳是从正东方升起,而快接近赤道的海南岛的人就会觉得太阳是从东北方升起。
除了季节之外,跟地域也有关。有些地方,比如我国的黑龙江省,就不会看到太阳从正东方升起,而是东南方向,因为太阳是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移动,最别也就到北回归线,到不了黑龙江省。
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出来的
正常来说,对于中国区域,早上太阳光从东边射来,中午太阳光从南边射来,傍晚太阳光从西边边射来。
早上的太阳方位角在90°左右(但一年当中,有一定的角度范围变化),正中午的太阳方位角在180°(正南方),傍晚的太阳方位角在270°左右(但一年当中,有一定的角度范围变化)。
例如北京处在北纬约40°,一年中,早上的太阳方位角变化量约为90°±31°。
对于陆地卫星系统而言,如美国的Landsat TM/ETM+,该卫星的过境(中国)时间大概是早上到中午之间,因此其太阳方位角一般在90°和180°之间。
对于地球上任何位置,当太阳处于春分点或秋分点,即太阳赤纬是0°的时候,初升的太阳方位角是90°整,正午太阳方位角是180°,落日的时候太阳方位角是270°。
对北半球而言,当太阳赤纬大于0°的时候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此时太阳方位角小于90°,中午180°,落日时太阳方位角大于270°。当太阳赤纬小于0°的时候太阳从东偏南方向升起,此时太阳方位角大于90°,中午180°,落日时太阳方位角小于270°。
扩展资料
太阳的半径为69.6万千米,是地球半径的109倍。由此可以算出太阳的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
天文学家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利用地球的质量和它环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径及周期,还可以推算出太阳的质量为1.989×10³⁰千克,这个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
并且集中了太阳系99.86%的质量。但是,即使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在茫茫宇宙之中,却也不过只是一颗质量中等的普通恒星而已。
由太阳的体积和质量,可以计算出太阳平均密度为1.409克/厘米³,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0.26倍。太阳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等于2.739810厘米/秒3,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8倍,如果一个人站在太阳表面,那么他的体重将会是在地球上的20倍。
太阳表面的逃逸速度约617.7公里/秒,任何一个中性粒子的速度必须大于这个值,才能脱离太阳的吸引力而跑到宇宙空间中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阳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是从那边升起的?
太阳升起方向要分情况讨论,下面具体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地理》第一册P12(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图1.19北纬40°地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显而易见,北纬40°地区,只有春分、秋分这两天,太阳是从正东方升起来的,其余时间都不是。具体来讲,秋分到第二年春分的冬半年内,太阳是从东偏南的地方升起来;春分到秋分的夏半年内,太阳是从东偏北的地方升起来。
因此,就北纬40°地区而言,说太阳从东方升起来是不准确的!除二分日外,太阳都是从偏东的地方(或东偏南、或东偏北)升起来的。
扩展资料:
太阳的内部
核反应区
从中心到0.25R⊙(R⊙:太阳半径)是太阳发射巨大能量的真正源头,也称为核反应区。在这里,太阳核心处温度高达1500万度,压力相当于3000亿个大气压,随时都在进行着四个氢核聚变成一个氦核的 热核反应。
根据原子核物理学和爱因斯坦的 质能转换关系式E=mc2,每秒钟有质量为6亿吨的 氢经过热核聚变反应为5.96亿吨的 氦,并释放出相当于400万吨氢的 能量。
正是这巨大的能源带给了我们光和热,但这损失的 质量与太阳的 总质量相比,却是不值一提的 。根据目前对太阳内部氢含量的 估计,太阳至少还有50亿年的正常寿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阳
太阳是从哪来的?
你好,太阳从道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从道来,道法自然,万物自然而来。
中华文化是人本位;西方文化是神本位,他们会说太阳是神造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