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建筑风水学的心得---2000字
答对于建筑风水学的学习与探秘都是现如今许多求知欲比较强,有强烈好奇心驱使的一类人群,他们对风水有着比较痴迷的态度。潘谷西教授在《风水探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含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村落、城市诸方面。
如何辩证看待建筑‘风水’
我先说说我的看法,风水学并没有不加入宗教信仰在里面。风水学是这么多代风水老爷子通过生活上的积累得出来的经验,而且很多风水学里面的内容因为当时的知识并非像今天那么阔达,很多都有待解释。也因为当今有了科学对自然的不断了解、开拓,风水学里面很多内容也能从中得到解释,风水学也因此受惠。 其实大学开展风水学,我个人是持赞成态度的。因为很多风水学的内容也是现代自然科学里有待解决的内容,大学开展风水学,对当代大学生认识风水学是一个启发的作用。时代在变迁,知识也在更新,大学生所学的现代知识对风水学的知识更新也是一个好事,最好能给大学生灌输科学辩证观的风水学知识,而非把风水学宣传的神乎其技,那就真的扭曲我们历代风水老祖宗的心血了。所以老师教学的本意很重要。 我学风水不久,对它我依然保持客观学习态度去理解。因为初学我觉得就 更应博学,通过不断的知识积累了解其根本。我学习的过程中还发现风水和中医原来是近亲(当然很多风水学的前辈都知道,我只是初学者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沾沾自喜),因此我更对中医和风水之间的联系更感兴趣了。当了解到风水学和中医很多近似的地方时,我更觉得中国老祖宗的东西在现代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不要再一味的持抛弃的态度,对国外人的知识却一味的接受,国外人都开始研究我国的风水学而我们却因为对它是中国的古代的知识看都不看而把它直接批判成古代遗留的迷信产物甚至抛弃在一边。这样会不会太可惜了呢?韩国在注册中秋节、中医学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是不是该对我国一些古代知识自己进行辩证了解而非异国人不惜突破语言障碍来研究我国的知识呢? 当然,以上都是我个人观点,我也会继续学习下去,到底是宝还是真的是迷信产物,我要通过亲身的学习了解,我自己才能说服自己。我觉得学什么都不重要,用我学的知识尽量去帮助别人。
建筑风水的重要性
历史上最先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中说:“葬着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清人范宜宾为《葬书》作注云:“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这就是说,风水是古代的一门有关生气的术数,只有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生气。
什么是生气呢?《吕氏春秋-季春》云:“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气是万物生长发育之气,是能够焕发生命力的元素。
对于风水一词,《辞海》的定义是: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着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如今学者们对《辞海》的定义持不同见解,主要倾向是不同意将风水与迷信划等号。尹弘基在《自然科学史研究》1989年第一期撰文说:“风水是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布局的艺术,不能按照西方概念将它简单称为迷信或科学。”潘谷西教授在《风水探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含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村落、城市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称阴宅,涉及住宅方面的称为阳宅”。最近台湾学者又提?风水是地球磁场与人类关系学。看来,风水大有被抬高扶正的趋势。
在论及风水界时,我们既要充分理解和吸收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风水学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一种有关阴宅与阳宅的理论与实践系统的理论,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积淀。从现代科学理论来看,风水学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宇宙星体学、地球磁场方位学、气象学和人体信息学合一的综合性科学。 风水是文化?是科学?是技术?是迷信?
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
风水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 风水学与中国营造学和中国造园等构成了中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
风水实际是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和建筑学的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它是关于“理”、“数”、“气”、“形”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遵行如下法则:
1、自然的法则;
2、自然的数值比;
3、自然的气息;
4、自然的外形。
风水是这样的一门艺术,它通过对事物的安排,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企图对一定场所内的气势加影响。它有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阴阳之平衡,来获得吉祥之气,从而促进健康,增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