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被誉为人鉴,几乎没有争议。左宗棠傲视群雄,目高于顶,看谁都只是武大郎,居然也乐得承认曾国藩有知人之明。据黎庶昌编纂的《曾文正公年谱》记载,道光二十四年(1844),曾国藩初识江忠源。
江公素以任侠自喜,不事绳检。公与语市井琐事,酣笑移时。江公出,公目送之,回顾郭嵩焘曰:‘京师求如此人不可得。’既而曰:‘是人必立功名于天下,然当以节义死。’时承平日久,闻者或骇之。
这段话应该是源自左宗棠所撰《江忠烈公行状》的结尾,文字方面小有出入。江忠源嗜赌好色,不拘形迹,这并未妨碍曾国藩的理性判断。数年后,江忠源转战江南江北,为国殉节,追赠总督,谥为忠烈。曾国藩的预言若合符节。
曾国藩观人鉴人,首看气魄、精神和性格,次看言语、形体和举手投足。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
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他说的这几句话中,端庄厚重和谦卑含容比较好理解。至于事有归着,就是做事要有归纳,有着落,知进知退,能放能收,善始善终。心存济物就是要乐善好施,主动帮助弱势群体,赞助公益事业,回馈社会。舍得,舍得,多舍者必多得,所以有富相。关于贵相,曾国藩还有一个更具体的说法值得参考:
细参相人之法,神完气足,眉耸鼻正,足重腰长,处处相称。此四语者,贵相也,贤才相也。
何谓神完气足?精神完好,意气充足。何谓眉耸鼻长?眉骨高耸,鼻梁端正。何谓足重腰长?步履稳重,腰板挺直。何谓处处相称?五官四体,搭配匀称。这样的体貌是贵相,是贤才相。
他还说:巧召杀,忮召杀,吝召杀。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巧者诡诈,爱使心机,爱耍心计;忮者妒忌,不能容人,不能容物;吝者鄙陋,一钱障目,不识大体。三者容易招致灾祸。孝敬父母,勤劳敬业,宽厚待人,则容易获得吉祥。
曾国藩品评人物,以不言者、寡言者、慎言者为上,以好言者、多言者、大言者为下。湘军名将刘松山不言而善战。挺拔明白,列入优等。湘军名将李续宾于稠人广坐之间终日不发一言,列入优等。湘军名将萧孚泗口拙讷,神不外散,也列为优等。他们讷于言而敏于行,深得曾国藩的信任和器重。
曾国藩鉴别人物,以静气良心孝心为上,以浮滑为下。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曾国藩特别留意对方的眼睛,凡是眼珠子滴溜溜乱转的,目光闪烁游移的,目光只盯着自己脚尖的,目动神狠目动言肆睛无神光之类,在他的日记中给出的都是差评。他认为目不妄视目不妄动的人才是可靠的。
曾国藩喜欢静而明白朴实明白明白有情的人,在他的日记中,鉴人甚多,凡获此类评语者,非优即良。军人须上阵杀敌,贵在挺拔壮健,有勇有力。在曾国藩日记中,凡是挺拔诚实挺拔有情意的,都获佳评。相反,无英气无雄气的娘娘腔,难获佳评。
咸丰九年(1859)三月初八,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夜思相人之法,定十二字,六美六恶,美者曰长、黄、昂、紧、稳、称;恶者曰村、昏、屯、动、忿、遁。
六种美相如何解释?长就是身材高大颀长,黄就是眼珠栗黄,昂就是器宇轩昂,紧就是神气密紧,稳就是举止沉稳,称就是四体五官匀称。六种恶相如何解释?村就是言行庸俗粗野,昏就是满脑子糨糊,屯就是神色愁苦,动就是躁动不安,忿就是好发脾气,遁就是眼神躲闪。
同治四年(1865)十一月十三日,曾国藩在日记中回忆自己往昔探求的观人之法,撰成口诀: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言语中。
这个口诀意思不难懂,但要具体掌握要领,拿捏分寸,难度很高,小小的偏差就会造成大大的失误。何况世间能装会扮的演技派高手不少,拥有火眼金睛的大圣却是凤毛麟角,诸葛亮看不准马谡,尚且栽了大跟头。知人善用,谈何容易。
曾国藩的相人之法观人之法大致如此。他要在行伍中挑选将才,所以特别留意对方是否沉稳、可靠、正直、忠诚、有主见、有定力、有静气、有韧性、有胸怀、有气魄、有良心,至于富贵贫贱,倒不是他关注的重点和要点。领导者要提高自己的眼力,曾国藩的鉴人之法是可资参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