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语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它说明的是宇宙万物存在和运动的道理。老子曾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种观点认为,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关系,都是阴阳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在宇宙中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它们的关系是对立互存的。这一思想在实际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太极拳和书法理论之中,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1.太极拳中体现的负阴而抱阳
太极拳是以“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作为艽基本拳理,动作中蕴含的动静、虚实、刚柔、上下、内外、快慢等处处都体现出“负阴而抱阳”的思想。太极拳中所i并求的“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以及“心舴身正,以意运动”等拳法,则无一不是对阴阳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如若到达阴阳和合的境界,便能二而得一,进而得以体认“神明之道”。
2.书法中体现的负阴而抱阳
书法理论认为“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它通过对黑白两种线条进行相5组合变化,以追求“负阴而抱阳”的和合境界。书法中的方圆极缓,内外藏露,纵横曲直,刚柔燥润等用笔手法,无不体现着辩证统一、阴阳和谐的思想。
刘熙载在《艺概》中也说:“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沉着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可见,书法中的阴阳二气要兼而有之,即是要“负阴而抱阳”。姜白石的《续书谱》
中说:“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浊;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莆:不欲深藏圭角,藏则体不精神;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髙右低,不欲前多后少。”这其中的几个“不欲”,生动地表现出了“冲气以为和”的辩证关系。以上就是“万物负阴而抱阳”为什么被古人认为是一语道破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