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效应的生活例子
1、心理学锚定效应举例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指投资人会以某一个初始值来作为今后分析判断的依据。
一般投资人最经常“锚定”的就是某一只股票的买入/卖出的价格。举例来说,如果投资者是以10元/股的价格买入股票A的话,那么他会在12元的时候容易做出卖出的决定,而如果要股价在8元时抛售就会犹豫不决。
2、定势效应的生活实例?最好多举几个~·
定势效应-相关故事
故事一 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曾经讲过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阿西莫夫从小就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者”之列,他一直为此而洋洋得意。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 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说思考题:“有一位既聋双哑的人,想买几根钉子,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柜台上,右手所致拳头做出敲击状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立着的那两根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聋哑人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看样做?”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说着,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汽车修理工一听笑了:“哈哈,你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 智商160的阿西莫夫,这时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是个“笨蛋”。而那位汽车修理工人却得理不饶人,用教训的口吻说:“在考你之前,我就料定你肯定你要答错,因为,你所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实际上,修理工所说的受教育多与不可能聪明之间关系,并不是因为学的知识多了人反而变笨了,而是因为人的知识和经验多,会在头脑中形成较多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会束缚人的思维,使思维按照固有的路径展开。 故事二 清朝时期,通山县有个叫谭振兆的人,小时候因为家里比较宽裕,父亲给他定了亲,亲家是同村的乐进士。后来,谭父死了,谭家渐渐衰退,经济条件远不如以前,乐进士便想赖婚。 一天,谭振兆卖菜路过岳父家,就进去拜见岳父。乐进士对他说:“我做了两个阄,一个写着‘婚’字,另一个写着‘罢’字。你拿到‘婚’,就把女儿嫁给你;拿到‘罢’字,咱们就退婚,从此谭乐两家既不沾亲也不带故。不过,两个阄你只看一个就行了。”说完就把阄摆出来。 谭振兆心想:这两个阄分明都是“罢”字,我不能上他的当。想到这,他立刻拿了一个阄吞在腹中,指着另一个对乐进士说:“你把那个阄打开看看,如果是 ‘婚’字,我马上就离开这,咱们退婚;若是‘罢’字,那就说明我吞下的是‘婚’字,这门亲事算定了。”乐进士煞费苦心制造骗局却被谭振兆识破,没办法只好把女儿嫁给谭振兆。
[编辑本段]定势效应-问题举例
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在100名被试中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 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对如此简单的问题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这就是定势效应:按照成人的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个心理定势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没有心理定势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3、以前看过一个心理学上的东西,叫抛锚效应,求教
锚定效应,指用户对事物的认知,总会根据第一印象或信息形成一个自己对此事物的片面认知。就好像锚对于船只一样,用户会在自己的心里抛下一个对该事物的认知锚一样。
锚是一种工具,专门用于船只停泊或靠岸时所用。一般使用较重的石头或铁器打造,目的是想把船固定在其停靠的地方。
由此得知,沉锚效应就是人们对某物形成的固有看法。
比如对于某个城市的认知,大多是取决于第一次去这个城市的某个地方的认知。如果这个地方脏、乱,那在认知中就会觉得这个城市比较脏乱;如果这个地方干净、舒适,那在认知中,很可能就会觉得这个城市特别的干净舒服。
其实这个是片面的,也是非常不科学的,可是那个城市的印象早已根深蒂固,很难改变。也就是人们根据这个城市的某个局部地区就在心中抛下了一个“锚”,一个对此城市认知的“锚”,从此你人们对这个城市的认知,一直停留在了那个锚点。
人们常说的“第一印象”、“先入为主”、“大中小杯”、“高中低等级”等,其实均是锚定效应的实例。
扩展资料:
沉锚效应的影响因素
1、参考物是否能够引起决策者的足够注意。
2、参照物与目标之间的相似性。
3、极端型的参照物。研究发现,参照物越是极端,沉锚效应越小。
4、受试者的认知能力和学识程度。
5、奖励的效果。
综上所述,沉锚效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潜意识里自然生成的,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正是由于这种天性的存在,才导致人们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容易形成偏差,从而影响最终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沉锚效应
通常翻译为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也有翻译为沉锚效应,指的是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心理学家特沃斯基和塔尼曼曾因此发现获诺贝尔奖)。
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所谓锚定(anchoring)是指人们倾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已采用过的估计联系起来,同时易受他人建议的影响。
生活的例子如讨价还价,一件衣服如果标价1000元,消费者就会以1000元为基准进行还价;如果标价100元,消费者就会以100元为基准还价——同样的衣服、同样的消费者...但最终的卖价会明显不同——在此,最初的标价就是“锚”。
我们的决定和选择有一个奇怪的、使人为难的习惯:它们会和不相关的东西联系到一起。这被称为“抛锚效应”。
告诉某人一个数字,然后让他预估一个与该数字毫无关联的事情,他的估计结果会“锚固”于第一个数字。我们来看看称为“成吉思汗之死”的经典实验。研究人员要求一组受测人员先写下自己电话号码的最后三位,然后估计成吉思汗的去世年份。这项实验一再出现相同的结果:两组数字存在关联性。受测者以为成吉思汗生活在第一个千年(年份是三位数),但实际上他的生卒年份分别为1162年和1227年。
每当我们只能基于极为有限的信息作选择时,“抛锚效应”便有可能发生。由于信息太少,我们似乎更加容易让无关的东西左右我们的判断。举例说,当我们走进一家商店,看见一件商品在打折的时候,“抛锚效应”就发生。因为商品的原价成为了和折后价的对比,让我们觉得合算,就算商品本身仍旧很昂贵。
我们的决定和选择有一个奇怪的、使人为难的习惯:它们会和不相关的东西联系到一起。这被称为“抛锚效应”。
告诉某人一个数字,然后让他预估一个与该数字毫无关联的事情,他的估计结果会“锚固”于第一个数字。我们来看看称为“成吉思汗之死”的经典实验。研究人员要求一组受测人员先写下自己电话号码的最后三位,然后估计成吉思汗的去世年份。这项实验一再出现相同的结果:两组数字存在关联性
通常翻译为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也有翻译为沉锚效应,指的是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心理学家特沃斯基和塔尼曼曾因此发现获诺贝尔奖)。
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所谓锚定(anchoring)是指人们倾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已采用过的估计联系起来,同时易受他人建议的影响。
生活的例子如讨价还价,一件衣服如果标价1000元,消费者就会以1000元为基准进行还价;如果标价100元,消费者就会以100元为基准还价——同样的衣服、同样的消费者...但最终的卖价会明显不同——在此,最初的标价就是“锚”。 我们的决定和选择有一个奇怪的、使人为难的习惯:它们会和不相关的东西联系到一起。这被称为“抛锚效应”。
抛锚式(教学)效应: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4、速度,详细解释锚定效应。。
比如说,一个班有50名同学,有3名同学考试不及格,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2643233某当事人知晓之后,一定会相当难过。但如果有30名同学不及格,那么,他一般就不会像前面那样难过不堪,甚至可能还会不以为然,因为有29个人、而不是2个人陪着他。这个现象实在蛮奇妙。班里究竟是3个人不及格,还是30个人不及格,都没有改变那个同学的福利状况。他不及格和要参加补考的状况都没有改变,但在两种不同的参照系里面他的心理感觉却会完全不同。这就是“锚定”基准的不同、进而人们对同一件事评价不同的原因。前者是只有少数人要补考,而后者是多数人都要受二遍罪。似乎,有那么多人一块受罪,苦就不再是苦了。 锚定效应在不自觉中常常会被人们应用。比如,我们有时会特别在意和谁在一起做事,我们在公众场合亮相时,谁和我们在一起。因为所有这一切都会影响到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我们身边的“锚定”成为评定我们个人价值的基准。商业上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就是当新产品推出时,产品推广计划里如何对其进行定位:商品摆放在哪一个货架,放在哪一种商品的旁边。比如,一种新饮料面世,如果它被放在货架上与我们目光平视的高度上,它的左边是可口可乐,右边是百氏可乐,那么,十有八九它的高价政策可能会被消费者接受。相反,如果它被放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与价格低廉的商品摆在一起,则即使质量超群,功能强大,也很难被判定为是一个好的产品。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任何商品都可以归类为指导型产品或是经验型产品。这两类产品的差异在于前者在购买之前就可以被判断出质量,而后者则只有在消费之后才会真正被感知。事实上,即使是前一种产品,有不少也是在消费之后才能感知到其部分功能的真实性。这都为企业家利用锚定效应提供了空间。最近几年,有一家皮具制造商就成功地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它不断地在机场和高端百货商店扩展自己的专卖店体系,并且常常与名牌店比邻而居。这使其产品的价格相当不菲。一方面,它在不知情消费者心目中至少建立了一个高端品牌的形象;另一方面,它与邻居相比又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从它这几年的增长势头上看,应该是一个有效利用“锚定效应”的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