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带洲字意义好吗
中国 先秦时即有州的名称。传说禹治水以后,将天下分为九州。也有尧时天下分为12州之说。秦朝建立以后实行郡县制,无州之设置。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 前106 )创部刺史制,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监察区名为州,州设刺史。除13州之外,另在三辅(京兆、右扶风、左冯翔)、三河(河内、河南、河东 )、弘农 7 个郡设司隶校尉部 , 与州同级 ,由中央直辖,主管京师附近地区,与13州合称14部州。东汉时,州已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全国仍为13州。魏晋南北朝时沿用。隋炀帝时为郡县二级制。唐高祖又改郡为州。以后中国历朝不再设郡。唐代的大州称为府,仍为州级。自从在边境设立节度使后 , 节度使发展成为州之上 、道之下的行政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 ),尽罢天下节镇所领支郡,从此全国诸州直辖于中央,州的长官称知州事,简称知州。
辽代诸州有节度州、刺史州之分,分别置节度使和刺史。金代的州隶属于路,分节镇州、防御州、刺史州 3 类,以节度使、防御使、刺史为长官。元代的州有的属于路,有的则属于省,即直隶州。
明代的州有直隶州和属州之分。直隶州上隶于京师或各布政使司,地位视府;属州上隶于府,地位视县。州的长官也称知州。清承明制,直属于布政使司的州称直隶州。直隶州有属县 ,是相当于府一级的地方行政区 。隶属于府的州,称散州、属州,是相当于县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直隶州和州的长官都称为知州。
州
一些国家的行政区划单位。中国先秦时即有州的名称。传说禹治水以后,将天下分为九州。也有尧时天下分为12州之说。秦朝建立以后实行郡县制,无州之设置。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前106)创部刺史制,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监察区名为州,州设刺史。除13州之外,另在三辅(京兆、右扶风、左冯翔)、三河(河内、河南、河东)、弘农7个郡设司隶校尉部,与州同级,由中央直辖,主管京师附近地区,与13州合称14部州。东汉时,州已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全国仍为13州。魏晋南北朝时沿用。隋炀帝时为郡县二级制。唐高祖又改郡为州。以后中国历朝不再设郡。唐代的大州称为府,仍为州级。自从在边境设立节度使后,节度使发展成为州之上、道之下的行政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尽罢天下节镇所领支郡,从此全国诸州直辖于中央,州的长官称知州事,简称知州。
(1)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县。杭~。
(2)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海南省黎族 苗族 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