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百家姓邵姓。追溯邵姓的来源,出自姬姓,为黄帝、炎帝之后。邵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83位,人口约30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4%左右。邵氏名人有邵雍、邵飘萍等。
邵姓起源
汉语拼音:shào汉语注音符号:ㄕㄠ
粤语拼音:SIU闽南语拼音:台湾seu5,厦门siau5,潮州sieu5吴语:zoh
日语:しょう(siou)朝鲜语(韩语):?越南语:Thi?u
出自姬姓
出自姬姓,为黄帝,炎帝之后。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万姓统谱》等史料所记载,周初大臣召康公,周同族,姬姓,因食邑于召,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古召方居地召陈,被称为召公或召伯。周武王灭商后,移封召国于河南济源西的召亭,与周公旦诸子凡、茅、蒋、邢、祭、胙、卫以及郑等国一起,环绕古商朝都城监管商之遗民。后来召公奭之长子转封于北燕国,留在济源的次子仍称召公,三子南迁伏牛山东端南麓的南召,以别济源的北召。入春秋不久南召被楚所并,陕西的召被秦吞并。春秋后期公元前513年,召简公盈因卷入周王室王位之争而被京城人所杀,召国亡,子孙四散,即以召为姓。其中有北上山西垣曲东的召原,再东北入河北易县北的古涞水城,又东迁山东惠民的邵城,这些均为召人迁徙中的遗迹。姬姓邵氏的历史也有3100年。邵、召古时通用,史书上一般汉朝以前的多用召,三国以后多用邵,河南汝南、安阳召人最早改用邵。根据习惯,在当代的人群中已分邵、召为两姓,汉族中以邵姓为多。邵姓的正式使用历史才2000年。由于这支为邵姓的主体,故而后代邵姓人尊奉召公为邵氏得姓始祖。
据史籍《姓谱》记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之后有邵姓。属于以居邑地名为氏。
出自芈姓
楚昭王之后有邵姓。楚昭王诸器皆作“邵”。
出自部落
出于召(shào)方。召,商朝时活动在今河南鄢城东召陵一带的黄帝部落的一支,史称召方。大约在公元前1250-前1192年商王武丁时代,召方屡遭商的征伐,西移到渭河和泾水之间,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召陈。商末周国兴起,周文王封其姬奭于召,史称召公奭,召方族人归顺于周。召、邵原为一姓,后分两姓。这支邵姓的历史已经至少有3200多年。
出自汉化
如清满洲八旗乌雅氏有改邵姓者;明清时云南定边土把事有邵姓;今瑶、彝、蒙古等少数民族均有邵姓。另外朝鲜半岛亦有邵姓的分布,多是古代从中国内地迁徙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