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你的姓氏的起源麽?别人问你佘姓是怎么来的你是不是会一时语塞?不用怕,星座网小编为你整理出佘姓的姓氏起源。
佘(Shé)姓源出有六:
第一个渊源:源于人皇氏,出自远古三皇之一人皇氏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据1995年《邵东佘氏五修族谱》所记载的“佘氏得姓源流考”中说:“据旧谱残卷相与考订,佘姓出自人皇氏之支裔,因以人为氏(称人氏)。后为黄帝作合宫接万灵,黄帝使主祀天神地祗人鬼之事,古以示为氏,因以示为氏(称示氏)。及夏后时失官,遂与不窟同于戒翟之间,聚族而谋曰:‘吾欲仍以人为氏,则以远而忘君,仍以示为氏,又恐以远而意亲,不如合人与示而一之,庶君亲两无背乎。’于是遂合‘人’与‘示’为佘姓,此佘氏得氏命姓之始。”由此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商末周族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姬泰伯,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佘”字,本意为山阳之貌,是始于夏商之世居于今江浙之地的一个氏族,社会生活为刀耕火种,华夏称之为“化外之民”,故又曰“畲”。商杼中兴之时,该氏族族人积极义助,苛钺涉江,故又称之为越。
姬泰伯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古公亶父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姬泰伯,次子姬虞仲,三子姬季历。
姬季历的儿子就是著名的姬昌、后来的周文王,深受古公亶父的喜爱。后古公亶父病卧在床,即将去世,王位必须下传,心里想传给季历,于是将三个儿子叫来,对他们说:“我生了这种病,不可能痊愈了,继承我而发展壮大的,恐怕是姬昌吧。”
姬泰伯见周太王想将王位传给三弟姬季历,于是和姬虞仲主动离开故国,断发文身,改变外貌,借口是为周太王采药。后来听说古公亶父去世,才回来奔丧,在门外痛哭,以示自己是夷狄之人,不得进入王庭,以这种方法将继承大统的位置让给季历。
姬季历说:“泰伯是长子,应当立为国君,为何不就位?”
姬泰伯答道:“太王活着时,我不能奉养;入殓时,我没在他口中放饭;哭泣时,我没有靠近棺材;这都是不孝之子之举,怎么能够继承父位呢?我现在断发文身,这是犯罪获赦的人的形象,是戎狄之民。三者除去,怎么还可以担任君王?”
姬季历垂泪一再挽留兄长,但姬泰伯始终不肯留下,最后脱身走了。
此后,姬季历创作了著名的追念兄长泰伯的哀慕之歌:“先王既徂,长陨异都。哀丧伤心,未写中怀。追念伯仲,我季如何?梧桐萋萋,生于道口。宫馆徘徊,台阁既除。何为远去,使此空虚?支骨离别,垂思南隅。瞻望荆越,涕泪双流。伯兮仲兮,逝肯来游,自非二人,谁诉此忧?”
姬泰伯后来一直到了江海的边际,吟咏优游,仰览俯观,寻求肥沃的地方。后来又到了虞越之地,故又曰“虞”,至战国后期始改称“吴”。
姬泰伯在当地以仁义为表率,用道德作政令,在佘地(今江苏江阴)建立起佘城,为后世吴国最早的城池,以作教化荆越民众、移风易俗、成就韶夏之乐、模仿中国气派之所,当地民众遂有以佘城之名为姓氏者,称佘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大夫由余之后,属于姓氏音变转化为氏。
据史籍《姓氏寻源》中的记载:“古有余无佘,余转韵为遮切,音蛇。”
汉朝以前,在姓氏群体中并没有佘氏这一姓氏,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也都没有佘氏一族的记载。后来的“佘”字是从“余”字音变后转化而来,亦或笔讹随赊音而来。
实际上,佘氏大多就是一些余氏的后人因其上述两种缘故,逐渐形成佘氏。而这些余氏族人多是春秋时期秦国大夫由余的后裔子孙。
上页12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