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
相传有三个分支,第一分支是周武王灭商后,寻找泰伯和仲雍后裔,获仲雍曾孙仲奕封于阎乡,子孙以乡名为氏。第二分支是西周初,周康王封其孙于阎邑,子孙以邑为氏。第三分支是春秋时晋成公之子公子懿食采于阎邑,后来晋灭之,子孙散处河洛,遂以邑为氏。第三分支阎氏均出自周先祖古公宣父之后。春秋时鲁昭公九年,晋阎嘉与甘人争阎田。晋人阎嘉食邑于阎,阎在河阳解邑内,解在周京畿内,临近春秋时甘国,阎、解、甘等地处河洛,河洛指黄河和洛水之间的地方,所以阎的古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南。姬姓阎氏当以地名为氏,其历史至少有3000年。
2、出自芈姓。
楚大夫食采于阎,因氏。楚武王灭权后,迁权于那处,使阎敖尹之。阎敖,又叫鬲敖,乃楚武王时重臣,是芈姓分支,即楚之旁支。阎敖是楚公族,为阎氏族的豪酋,系楚王族中担任国家烧制鬲陶窑的官长。
3、出自外族的改姓。
我国的阎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历史上外族改姓阎的事件发生在南北朝以后,主要的有河南河阴的阎氏出自鲜卑族,清满八旗的布雅穆齐氏族的集体改姓阎。这些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居后,最终被同化成当地的阎姓汉民。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先秦时期,阎姓一直活动在河南、山西、湖北一带。秦汉时,阎姓西迁陕西、甘肃,进而入四川,向东抵达山东,北移河北、内蒙古。在唐朝,阎姓在山西发展迅速,成为太原郡十大著名姓氏之一。唐宋以后阎姓开始在江南出现。
宋朝时期,阎姓大约近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5%,排在第七十四位。四川为阎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阎姓总人口的1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山东、河南、陕西,这四省阎姓占阎姓总人口的66%,其次分布于河北、山西,这二省的阎姓又集中了16%。阎姓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全国形成了西部川秦、东部豫鲁两大阎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阎姓大约近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后。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阎姓人口增长是负值。这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尤其是元朝的野蛮统治有密切关系。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体在北方的人群,阎姓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山西为阎姓第一大省,约占阎姓总人口的4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山东、河北、河南,这四省阎姓大约占阎姓总人口的95%。宋元明时期,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西向东迁移,全国阎姓的分布集中向晋、鲁、冀、豫地区收缩。
三、郡望堂号
阎姓的郡望主要有天水、河南、乐安、太原等。
阎姓的堂号主要有丹青、右相等。“丹青”和“右相”堂号均典出唐朝阎立本。阎立本善画画,拜右丞相,当时姜恪因战功封左丞相,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赞叹。
四、阎姓血型
阎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0型占31.4%,A型占28.1%,B型占30.8%,AB型占9.6%。
五、当代阎姓的分布
当代阎姓的人口已达310多万,为全国第七十五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阎姓人口由12万激增到近310多万,增长了25倍之多,阎姓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阎姓人口增长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四省,大约占阎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安徽、黑龙江、甘肃、陕西、辽宁,这五省又集中了27%。河南居住了阎姓总人口的16%,为阎姓第一大省。全国的阎姓分布的高比率区在豫鲁冀和陇西。在近600年间,阎姓人口主要的流动方向是由中原向西部、东部的回迁,向南方的移民较少。 ()
阎姓在人群中分布阎姓在长江以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在豫晋鲁、冀京津、内蒙古大部、陕甘大部、宁夏、鄂皖苏北部、辽宁西部、青海东北部、辽宁大部、黑龙江中部,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2.8%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0.8%,居住了大约72%的阎姓人群。在青海湖以东、长江以北的其他地区,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25%—0.5%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4.3%,居住了大约17%的阎姓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