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支出于召方。
召,商朝时活动在今河南鄢城东召陵一带的黄帝部落的一支,史称召方。大约在商王武丁时代,召方屡遭商的征伐,西移到渭河和泾水之间,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召陈。商末周国兴起,周文王封子奭于召,史称召公奭,召方族人归顺于周。召、邵原为一姓,后分二姓。这支邵姓的历史至少有3200多年。
2、支出自姬姓。
商末,周文王在陕西岐山兴起,封其庶子奭于召,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古召方居地召陈,史称召公奭。周武王灭商后,移封召国于河南济源西的召亭,分周公旦诸子凡、茅、蒋、邢、祭、胙、卫以及郑等国一起,环绕古商朝都城监管商之遗民。后来,召公奭之长子转封于南燕,留在济源的次子仍称召公,三子南迁伏牛山东端南麓的南召,以别济源的北召。入春秋不久南召被楚所并,陕西的召被秦吞并。公元前513年春秋后期,召简公盈因卷入周王室王位之争而被京城人所杀,召国亡,子孙四散。其中有北上山西垣曲东的召原,再东北入河北易县北的古涞水城,又东南迁山东惠民的邵城,这些均为召人迁徙中的遗迹。姬姓邵氏的历史也有3100年。
3、出自外族的改姓。
邵姓中融入外族的事件发生罕见,仅在清朝时满洲八旗乌雅氏族在改汉姓时,一部分人选用了邵姓,族人后来多转化为汉族。今东北多邵姓可能与此有关。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先秦时期,邵姓主要活动在河南、山东地区。到了秦汉时,邵姓已扩散到江苏、安徽。到两晋南北朝时,邵姓已越过长江进入湖南、江西、北边到达河北。唐朝时期,中原邵姓二次南下移民福建、广东。清初邵姓进入台湾。
宋朝时期,邵姓大约22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9%,排在第六十八位。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北、浙江,这三省的邵姓大约占邵姓总人口的52%。邵姓第一大省是江苏,约占全国邵姓总人口的24%。其次分布于湖南、广东、山西、河南、安徽等省。全国的邵姓分布形成了以东南江浙、北方晋豫为中心的两大块邵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邵牲大约近2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1%,排在第七十三位。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这两省邵姓大约占邵姓总人口的62%。浙江为邵姓第一大省,约占邵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安徽、贵州、江西等省。宋、元、明600余年,邵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同时也向西南方迁移。邵姓聚集地区的重心在江浙地区。
三、郡望堂号
【郡望】
1博陵郡:东汉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博陵。西晋置国,治所在安平。相当于今河北安平、深县、饶阳、安国等地。
2汝南郡:汉高帝四年置郡,治所在上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颖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移至平舆。
3安阳县: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正阳西南。西晋置县,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南西南。
【堂号】
1安乐堂:宋时邵雍,好《易》理,把他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顾颐称赞他有内圣外王之学。
2邵姓又以博陵为堂号。
四、邵姓血型:
邵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3.9%,A型占28.8%,B型占28.5%,AB型占8.8%。
五、当代邵姓的分布
当代邵姓的人口270万,排在全国第八十四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2%。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北、江苏、浙江三省,大约占邵姓总人口的29%。其次在安徽、山东、甘肃、辽宁、河南,这五省的邵姓又占了35%。湖北居住了邵姓总人口的10%,为邵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东部鲁皖苏浙、中原鄂豫两块邵姓聚居区。 ()
在皖苏浙大部、湖北东端、山东东部、辽东半岛、黑龙江西北角、内蒙古东北角和中西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广西南部、云南西南,邵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42%以上,其中心地区可达17%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1.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5%的邵姓人群。在鄂豫东部、苏皖北部、山东大部、浙江南部、赣闽北部、河北东部、天津、内蒙古东部、黑吉辽大部、甘肃南部和东部,、宁夏、四川北部、陕西西南、广西大部、广东西南、海南北部、云南中部,邵姓频率在0.21%—0.42%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4.3%,该地区居住了大约41%的邵姓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