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源自姒姓。
帝尧之时,尧命颛顼帝的后裔鲧治理洪水,鲧采用堵塞之法,九年治水不成功。舜继承尧的帝位后,把鲧放逐于羽山,起用鲧之子禹来治水,禹改用疏导之术,历经13年平息了水患,封于阳翟、即今河南禹州。公元前2070年禹继承舜的帝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封建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姒姓。夏朝初,已流行用炊器甑,发明甑的氏族称曾人,是姒姓部落的一支。到夏朝中期,甑器十分盛行,曾人的地位也被提高,活动于河南方城北的缯邱。夏朝中叶,夏后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缯,子爵,缯子国在今河南方城北,缯、鄫、曾古时通用,也称鄯子国。商朝初,邮国北迂于新郑与新密市之间的潧水。商朝末,东迁今河南柘城与安徽亳州之间的层邱,也作缯邱,鄯子国是商朝的盟国。西周初,周武王灭商后封鄫为子爵,北迂到山东苍山西北。到春秋后期鲁襄公六年,即公元前567年被莒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后去邑为曾氏。姒姓曾氏的历史有4000多年。
2、出自姬姓。
西周初,周穆王南征江淮时,移封诸姬姓诸侯国于汉阳地区,穆王之裔封在缯邱,今河南方城北的姒姓鄫国的故地。曾国因扶立周平王有功,封为侯爵,国势一度强盛。春秋初,楚国逐渐强大,向北推进到淮汉地区,灭了申、吕、应、霍等小国,曾国沦为楚的附庸,被迫东迁于西阳,今河南光山西南,站国初楚灭随国,迁曾国于随地,今湖北随州,曾国不久也为楚国所灭。姬姓曾氏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
3、外族基因的融入
在历史上,我国曾姓虽不断于其他民族有交往,但是很少发生的规模的外族改曾姓的事件。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曾氏立姓之后,一直活动在河南、山东一带。姒姓鄫子国灭后,太子曾巫逃奔鲁国,其子为鲁国季氏宰,五代孙曾参,为孔子的学生,即大名鼎鼎的曾子。因此,山东地区是曾氏最早的发源地和发祥地。秦汉时期,曾姓向河北、陕西、湖南、江西等地迁移,尤其在江西地区繁衍昌盛。到了晋朝,曾氏从江西出发向浙江、江苏等地区扩展,向西部的湖南、湖北、四川移民,南方的广东也出现曾姓的足迹。唐朝末期,曾姓由江西南下迁往福建,随后向广东再移民。清初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曾姓大约有5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6%,排在第三十一位。曾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曾姓总人口的57%,是当时江西的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安徽,这三省曾姓大约占全国曾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广东、河南、陕西,这三省的曾姓又集中了14%。全国形成了以赣、皖、闽为中心的曾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曾姓大约有4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9%,为明朝第四十四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曾姓人口增长为负值。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广东,这两省曾姓大约占曾姓总人口的65%,其次分布于湖南、福建、湖北,这三省的曾姓又集中了23%。江西为曾姓第一大省,占曾姓人口的5l%。其人口主要向南部地区迁移,北方地区曾姓人口萎缩严重。全国重新形成了江西和广东为中心的两块曾姓人口聚集区,曾姓人口重心由东南向南漂移。
三、郡望堂号
【堂号】
“三省堂”:孔子弟子曾参非常注意修身,每天从三方面检查自己:(1)为人做事有没有尽到心;(2)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3)老师教的东西有没有复习好。“三省堂”即由此得名。
此外,曾氏还有堂号“鲁阳”。
【郡望】
鲁郡:西汉改薛郡置鲁国,治在鲁县(今山东曲阜)。相当今山东曲阜、滕县、泗水等县地。晋改为鲁郡。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初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县西北)。相当于今甘肃通渭、秦安、定西、清水、庄浪、甘谷、张家川等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西晋移上邽(今天水市)。北魏相当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
庐陵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石阳(今江西吉水东北),三国吴移治高昌(今江西泰和西北)。相当今江西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
鲁阳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鲁山县。
四、曾姓血型
曾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的是:O型占37.3%,A型占29.6%,B型占25.5%,AB型占7.6%。
五、当代曾姓的分布
当代曾姓的人口已达近680万,为全国第三十二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4%,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曾姓人口由46万增到680万,增长了近15倍,曾姓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曾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广东、江西、四川四省,大约占曾姓总人口的58%,其次分布于福建、湖北、重庆、广西、台湾、贵州,这六省有集中了29%的曾姓人口。湖南为当代曾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曾姓总人口的16.6%。全国形成了江南多曾姓、江北少曾姓的分布现状。人口流动主要有江西和广东向西部的两湖和四川移民,全国形成了川、渝、鄂、湘、粤、桂、赣、闽、台联成一片的曾姓密集分布区。 ()
曾姓在人群中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在湘赣粤闽大部、台湾、广西东北,曾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28%以上,中心地区可达2.3以上,这一区域覆盖面积大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6.6%,居住了大约42%的曾姓人群。在广东西南、海南、广西大部、云南北部、黔渝、四川大部、湖北大部、湖南北端、江西北部、皖浙南端、福建北部,曾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4%--1.28%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的15%。居住了大约40%的曾姓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