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源自姬姓。
西周初,周康王封唐叔虞少子公明于贾,伯爵贾国为周附庸国。唐叔虞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贾国古城先在今陕西蒲城西南,后迁移到今山西襄汾西南。公元前678年,晋武公灭贾国,子孙以国为氏。贾人一支南逃于贾河,贾河源出今河南方城县牛心山,东南向水流叫洪河,经汝河至新蔡注入南汝河。晋襄公(公元前627—公元前621年在位)封同姓亲戚狐偃之子射姑于古贾国之地,称贾季,亦称贾佗,其后裔以邑为氏。两支贾姓均出自周文王之后。贾姓有3000多年的历史。
2、出自狐偃之后。
据《姓氏考略》等所载,春秋时,晋文公重耳灭贾国后,晋襄公便把贾地赏给辅佐晋文公称霸的狐偃之子狐射。射字季他,故又称贾季、贾他。襄公去世后,在立襄公的哪个弟弟为君上发生了争斗。贾季为避祸便逃亡翟国,其子孙便以贾为姓,称贾氏。
3、出自外族的改姓。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北方地区民族大融合和中国历史上人群大迁移的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和外族进入中原,贾姓随其他的华北居民一起向四方迁移。贾姓与外族之间发生了基因交换,这种血液互相流动事件主要发生在宋朝以后。北宋金国女真人中有贾姓。清朝满洲八旗姓嘉佳氏族集体改姓贾。女真任和满洲人中的贾姓很可能原先来自汉民,被同化成为北方民族的成员,随着北方民族的不断南下与中原汉民混居,很快又被同化为汉族。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先秦时期,贾姓活跃于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地区。两汉时期,由于中原战争频繁,贾氏西奔陕西、甘肃,北移河北。两晋南北朝时在华北地区已经遍布了贾姓,其中一支渡过长江进入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唐宋时期,贾姓移民四川和福建。
宋朝时期,贾姓大约有39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1%,排在第四十位。贾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贾姓总人口的4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四川、河南,这三省贾姓大约占贾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山东、浙江、陕西、山西,这四省的贾姓又集中了24%。冀豫鲁、四川是两个贾姓人口聚集地区。
明朝时期,贾姓大约有2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7%,排在第八十八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贾姓人口增长为负值。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力在北方的人群,因贾姓是北方姓氏,自然受到了惨重的损失。山西为贾姓第一大省,约占贾姓总人口的3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山东、河北三省,这三省贾姓大约占贾姓总人口的69%,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陕西,这三省的贾姓又集中了29%。宋元明600余年,贾姓的分布总格局发生了变化,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西部和东部迁移。全国形成了华北地区贾姓人口聚集区。
三、郡望堂号
【郡望】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元鼎后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移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建都于此。
【堂号】“至言堂”:汉时贾山博览群书,给朝廷奏本谈治乱之道,借秦的灭亡做比喻,名为《至》。此外还有“武威堂”
四、贾姓血型:
贾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1.7%,A型占28.2%,B型占30.6%,AB型占9.5%。
五、当代贾姓的分布
当代贾姓的人口已近370万,为全国第六十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9%。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贾姓人口由25万激增到370万,增长了14倍多,贾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贾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大约占贾姓总人口的45%,其次分布于山东、甘肃、黑龙江、四川、陕西,这五省的贾姓又集中了25%。河北居住了贾姓总人口的18%,为贾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北部豫冀晋、南部四川两块高比率贾姓区域。在600年期间,贾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人群流动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强劲回迁,向西部加速流动。 ()
在冀豫晋、京晋、内蒙古中部、山东大部、江苏西北角、安徽北部、湖北北部、陕西大部、甘肃中西部和南部、宁夏北部、辽宁西部、黑龙江北部,贾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7%以上,有的达到2%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3.2%,居住了大约62%的贾姓人群。在青海湖以东、长江以北的其他地区,以及新疆西北部,贾姓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在0.19%—0.57%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3%,居住了大约31%的贾姓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