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五。
1、出自朱襄氏。
伏羲氏是比黄帝还要早的时代,传说伏羲氏制定了姓和氏的定义和传递的规则。朱襄氏族是以赤心木朱为图腾,活动于河南淮阳一带的部落,其后有朱姓,有5000多年的历史。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舜臣朱虎。朱虎氏族或为朱襄氏的后裔,朱虎的子孙表现不俗,西周的名隐士朱张、战国时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名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在先秦时一直活跃在冀鲁豫地区。
2、出自曹姓。
商朝初期,居住在河南灵宝东的曹阳的曹部落中分出一支,居于曹阳之西南的朱阳,称朱氏族。朱人随曹人而迁移,商朝时迁移到河南淮阳原朱襄氏居住过的地方,春秋时为陈国的株邑。西周初,周武王封女婿妫满于陈,夺株邑并入陈国,并封曹姓朱人的后裔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建立邾国,为鲁国附庸。公元前614年迁到绎,今山东邹城东南纪王城,一部分邾人南迁朱方,今江苏丹徒东南。战国中叶,楚宣王灭邾国,并迁邾人于楚的邾地,今湖北黄冈西北。邾人遂以邾为氏,继而去邑为朱姓。
曹姓朱氏是朱姓中最主要的成分。在先秦时期,曹姓朱氏一直活动于豫鲁苏鄂地区,曹姓朱氏的历史也有2400年。汉朝时沛国(今江苏徐州)成为朱姓最重要的繁衍中心和发祥地。
3、出自狸姓。
帝尧之子丹朱之后,以名为氏。因丹朱封在丹水流域,在今河南浙水地区,古号丹朱。舜封丹朱为房邑侯,故称房侯,别为狸姓。丹朱部落被舜打败后,族人四散居于河南、河北、山东、湖北、湖南等地,其中一支以丹朱的名为氏。隋唐时期,其后代在沛国相县发展为望族。狸姓朱氏的历史也有4000年之久。
4、源自子姓。
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庶出之兄微子启于宋,以奉商祀。至战国后期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居于江苏砀山的宋微子之裔公子朱的后代以先祖名为姓。秦汉之际徙于河南南阳,东汉时已发展成朱姓大族,直到唐宋时期,南阳朱姓仍是朱姓中的著名望族。子姓朱氏的历史有2300年。
5、外族基因的融入
从三国以来,重要的由其他姓氏改姓朱的有施、康、李、范、舒、邱、胡等姓,尤其明帝王的赐国姓朱,其人数之多,数目之大,是历史上罕见的。魏晋隋唐时,北方战乱和民众大迁移,中原百姓中融入了大量外族的血液,朱姓中也流入外族人的基因。最主要的有:北魏时鲜卑族慕容部的可朱浑氏族,宋朝金国的女真人兀颜氏族,清朝满洲八旗的乌苏氏、朱佳氏、珠锡哩氏等氏族集体改姓朱。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最终同化为汉族。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秦汉时,朱姓已普遍分布于中原和华东地区,尤其在江苏南部兴起,形成江南朱姓大族。同时由中原向西北的陕西挺进,至东汉末,朱姓的足迹已西达四川、南抵福建。唐朝时朱姓已出现在广东。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时期,朱元璋大封同姓王,大赐国姓朱,这样朱姓迅速地向全国发展,特别是明初向云南的进军和屯垦,西南地区的朱姓得到很大的发展。明朝末朱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1O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5.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南、江苏、浙江,这四省朱姓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湖北等。当时的赣苏浙皖豫、川鄂为朱姓的两大聚集地区。
明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8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列为第十一位。浙江为朱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9.4%。在全国分布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甘肃、山东、福建三省。宋元明600余年,朱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同时也向西北和西南运动。全国重新形成了苏浙赣鲁、福建、甘肃三块朱姓人口聚集地区。
三、郡望堂号
朱姓的郡望主要有:吴郡、沛国、河南、凤阳、丹阳、太康、钱塘、永成、义阳等九个。
除了与郡望同名的堂号外,朱姓堂号主要还有居敬、白鹿、折槛、紫阳、槐里、两仪、玉奇、明伦、婺源、新安、金陵等。
四、朱姓血型
朱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4.4%,A型占29.3%,B型占27.7%,AB型占8.6%。
五、当代朱姓的分布 ()
当代朱姓的人口已达1500多万,为全国第十三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2%。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朱姓人口由186万增到1500万,大约增长了8倍。朱姓人口的增加速度大大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可能与在明朝灭亡后,皇族朱姓因遭追杀、避国难而改姓,以及由其他姓氏所改的朱姓纷纷改回原姓有关。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南.安徽、浙江、广东五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湖南、山东、湖北、四川、江西、云南、河北、上海八省市,大约又占34%。江苏为朱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朱姓人口的15%。全国形成了苏浙皖的朱姓高密度聚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