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支出自姞姓。
黄帝之子廿五人,分为十二姓,其中有姞姓。姞姓之别,有阙、尹、蔡、光、鲁、雍、密须等国。古鲁国是黄帝族一支,故地在西方陇东。在今甘肃天水、甘谷之间的卤城,后东移山西繁峙,西汉在此设置卤县。夏时已迁河南鲁山,在商武丁时,已东迁山东奄,即曲阜,成为商王重要的盟国。周武王灭商,也灭了姞姓鲁国,封赐其弟周公旦。其后有鲁、卤等氏,但后裔中无显赫者。
2、源出姬姓。
商末周文王时,封其子旦于鲁,即姞姓鲁国古地。周武王灭商,封其弟周公旦于鲁,始封于河南鲁山,史称西鲁,后改封山东曲阜,史称东鲁。周公任职于京城,使其子伯禽代往鲁地,史称鲁侯或鲁公。至站国末,鲁顷公二年为楚考列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姬姓鲁氏的历史有2200多年,是组成当今鲁姓的主要部分。
3、出自外族的改姓。
我国的鲁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但外族改姓鲁的大事件不多见。东晋时乌丸人有鲁姓;宋时北部金国的女真人孛术鲁氏,全部改为汉姓鲁;而在南蛮中形成了鲁姓大族,主要活动于豫南鄂北地区;元、清时期,蒙古人、满洲人中也出现鲁姓。这些民族长期与汉族混居,多为汉化,成为汉族。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先秦时期,鲁姓主要活动在河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地区。两汉时,鲁氏已南下抵长江北岸。两晋时,鲁氏已从中原和鲁皖南渡长江进人湖广和东南。特别是在唐、宋,西南的鲁姓发展很快,形成汉族鲁姓与土著之间互通的长期局面。
宋朝时期,鲁姓大约4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6%。浙江为鲁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鲁姓总人口的37%。鲁姓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二省,约占全国鲁姓总人口的72%。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福建等省。全国形成了东南沿皖豫、联西川的鲁姓分布带。
明朝时期,鲁姓大约13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4%,排在第一百一十五位。江苏为鲁姓第一大省,约占鲁姓总人口的20%。江苏、浙江、甘肃、湖北四省的鲁姓,大约占鲁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山西、河南、湖南、河北、江西等省。宋、元、明600余年,鲁姓人口主要向东南、南方地区迁移,形成了以苏浙为中心,沿豫鄂向西的分布带。
三、郡望堂号
鲁姓的郡望主要是扶风、新蔡。
鲁姓的堂号有高蹈。“高蹈”堂号典出战国鲁仲连。
高蹈表示行为高尚,与众不同。鲁仲连高蹈不仕,善为人排难解纷。时值秦国围赵,魏国派使者劝说降秦,鲁仲连坚决反对,恰巧信陵君率兵救赵。其后燕国占据聊城,齐国攻燕,一年未果,鲁仲连出面说服燕、赵,齐国收回聊城。齐王想封鲁仲连,他坚决推辞,逃到海上藏了起来。
四、鲁姓血型:
鲁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3.3%,A型占29.4%,B型占28.3%,AB型占9%。
五、当代鲁姓的分布
当代鲁姓的人口近150万,为全国第一百一十五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2%。自宋朝至今1000年间鲁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厂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山东、湖北、云南、江西、河南六省.大约占鲁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湖南、陕西、四川三省,大约又占鲁姓总人口的17%。安徽居住了鲁姓总人口的13%,为鲁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东沿长江向西分布的鲁姓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