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姓是占中国人口较多的第二百二十七位姓氏,江浙地区是戚姓占优势的地区。当今戚姓人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9%,,总人口大约有36万。
戚的名义 戚,为一古代武器名,斧属,也作“鏚”。戚字从戈,是一种小型的钺。在古代的武舞中,武士左手持盾,右手拿戚,边跳边舞。在殷商时代把戚用为仪仗或舞具,而不是实战的兵器。在古代祭祀或重大典礼时,需要“朱干玉戚”的舞蹈,以增加威武悲壮的气氛。戚人以制造铜戚而著名,以铜戚为氏族的原始图腾,以戚命名氏族名和族徽,戚人居住之地名戚,建立了城堡为戚邑,发展为戚国,最终出现戚姓。
戚姓的起源和演变 汉族戚姓系自姬姓。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八世孙为卫武公,其子为惠孙.至卫成公时,惠孙之六世孙、卫大夫孙林父封于戚,故地在今河南濮阳市内的戚城,为发明制造铜戚之古地。孙林爻之支庶以邑为氏。姬姓戚氏的历史大约有25OO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戚姓血脉一直纯正,几乎从没有混人过外族的血液。直到明、清时,在蒙古人、满洲人中出现了戚姓,东北地区的戚姓应当已经含有满、蒙民族的血液。
历史上戚姓的分布和迁移 起源于河南的戚姓不久向东迁移,进入山东滕县东部,其后又南下江苏沿海地区。 宋朝时期,戚姓大约有6万5千人,山东集中了戚姓的主要人群,其次分布于安徽、浙江、河南、江苏等省。 明朝时期,戚姓大约有3万6千人,当时浙江、江苏、安徽三省是戚姓比较集中的地区,大约占戚姓总人口的83%。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河南等地。 当代戚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戚姓的人口大约有36万,为第二百二十七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9%。目前戚姓的第一大省为江苏,大约占全国戚姓人口的16%。全国戚姓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这三省大约占全国戚姓人口的83%。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河南等省。全国目前形成了以江浙为中心的戚姓分布区。a-324/ 戚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227)表明:在上海、苏浙大部、安徽东部、辽宁南部、吉林东北、黑龙江大部、内蒙古东北、广东大部,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为0.08%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3%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1%,居住了大约49%的戚姓人群。在浙江南部、闽赣北部、皖鲁西部、鄂豫冀东部、辽宁北部、吉林大部、黑龙江西南、内蒙古东部、陕西西南、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广东东北、广西东部、云南大部,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在0.04%—0.08%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7%,居住了大约31%的戚姓人群。
戚姓的传统文化郡望和堂号 戚姓的郡望为东海。戚姓以“平倭”、“纪效”为其堂号。“平倭”和“纪效”的典故均出自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为福建总兵官,他所训练的戚家军纪律严明,勇敢善战。当年东南沿海经常有倭寇骚扰,尤其是苏、浙、闽沿海。戚继光日夜奋战,终于把倭寇消灭了,使沿海居民安居乐业。戚继光著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二书。楹联 有关戚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六副: 名扬坚素,惠及抚州。 练兵纪政,妙舞折腰。 荣封七代,礼义十代。 家藏三礼,国裨一心。 讨一虏备倭,功勋屡建;好施睦里,教谕成遵。 奕叶七侯,簪组临辕之盛;雄风百胜,稻钤定远之精。家谱 目前上海图书馆收藏戚姓族谱15部,全国其他单位和美、日等国的图书馆还收藏戚姓族谱32部。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戚姓历代名人32名,占总名人数的0.07%,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二百零四位;戚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6%,排在并列第一百八十八位;戚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7%,排在并列第一百六十七位;戚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7%,排在并列第一百六十九位。 戚姓历代重要人物有:西汉临辕侯戚鳃;南朝梁时江州刺史戚衮;北宋太平兴国进士、太常少卿戚纶,画家戚仲;元朝学者戚崇僧;明朝洪武进士、礼部侍郎戚存心,山东布政使戚逊,正德进士、南京监察御史戚雄,嘉靖进士、尚宝少卿戚元佐,嘉靖进士、刑科给事中戚贤,抗倭名将、福建总兵官、左都督戚继光;清朝康熙进士、侍讲学士戚麟祥,嘉庆进士、司经局洗马戚人镜,画家戚著;当代著名越剧演员戚雅仙。
戚姓血型 戚姓人群总的血型分布是:O型占33.9%,A型占28.6%,B型占28.7%,AB型占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