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不单纯是指代个人的符号,而且是个人在社会秩序中位置的标记。小名是人在少儿时所起的名字,又称“乳名”、“奶名”、“幼名”或“小字”。为宝宝起个乳名,一方面便于口头呼唤,另一方面也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下面就从古至今来讲讲为什么要给宝宝起小名。
给宝宝起小名的历史渊源我国民间有小名不避丑怪俗鄙之俗,这一习俗延续至今。中国人对姓名的重视是从商周时代开始的。商周时,人们开始重视姓名,姓名逐渐礼仪化、制度化,对名的种种禁忌和限制也产生了。由于上层社会中,无论起名还是择字都要经过很隆重的仪式,而且相互之间不能随便呼名,于是许多家庭就给童稚的宝宝先起一个小名,以便在家庭和较亲密的人中进行称呼。因为小名往往是小宝宝出生不久,还在哺乳时期就起了,所以又称作“乳名'在春秋时期,贵族家庭成员中起小名的做法已经十分普遍。而社会上的下层平民阶层,由于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进行隆重的起名择字仪式,他们小时候起的“小名”,往往也就是成年后的“大名”。据史籍记载:晋献公小名虿,虿是蝎子意思,郑庄公生时难产,所以取小名为“寤生”,孔丘儿子小名为“鲤”。石崇小名“齐奴”,王献之小名“官奴”,顾惜之小名“虎头”,陶渊明小名“溪狗”,王安石小名“獾郎”,宋孝宗小名“小羊”等等。不独汉族如此,当时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阶层也往往在史籍上留下了小名的记载,如辽太祖耶律亿小名是“啜里只”。此外由于封建社会上层阶级女性成员长期生活在家庭闺阁之中,很少在外抛头露面,因此小名更流行,只是这种小名仅在家中使用,又称为“闺名”。如汉武帝陈皇后小名“阿娇”,唐寿昌公主小名“虫娘”等。我们可以发现,上述大多数“乳名”都是昵称,相传这样可以使宝宝平安长大,趋吉避凶。这一习俗在汉魏时期应该就已形成了。可见,乳名现象是一种历史久远的生活习俗。据姓名学家考证,起小名之俗“兴于两汉,盛于六朝”。古代文献中关于古人小名记载是不鲜见的。如《南史?张敬儿传》记载:南齐时,有兄弟俩,哥哥张敬儿小名叫狗儿,弟弟张恭儿小名叫猪儿。张敬儿受卜术及梦境的启示,以为自己将成天子,遂密谋反叛,编造童谣说:“天子在何处,宅在赤谷口(张敬儿房前地名),天子是阿谁?非猪如是狗。”后被齐武帝所杀。《唐书?李君羡传》则记载了一次关于小名的宫廷游戏:唐太宗曾请武官们在宫内饮宴,令大家作酒令,并各报自己的小名。华州刺史李君羡自报小名叫五娘子,太宗笑他说你算什么女子,这么勇猛无畏。”当时起小名的习俗是极普遍的,不仅民间百姓、文人官宦起小名,号称天子的皇帝也有小名。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吟:“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可堪回首,狒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词中的“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狒狸”则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最为人熟知的古代帝王小名是刘禅名“阿斗”,名臣曹操小名“阿瞒”。以上可见,小名不管是平民百姓的还是官宦皇室的,都以俚俗丑为原则,这与从正面体现社会秩序和生活理想的典雅好听的人名迥然不同。可见小名是一种有独特社会文化价值的命名和称谓习俗。小名在人们意识中具有保佑功能。宋人王琳在《野客丛书》中说:“父母欲其易于生养,故以狗名之……今人名字犹有此意,其理甚明。”另据宋人邢居实《拊掌录》及清人梁章钜《浪迹丛谈》卷六记载,欧阳修有儿名僧哥,人问他既素不重佛,何取此名,他回答说:“人家小儿,要易长育,往往以贱物为小名,如狗、羊、马、牛之类,僧哥之名,亦此意耳。”《红楼梦》中王熙凤对刘姥姥说:“你就给她起个名字……你们是庄稼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得住她。”在富贵人家看来,贫人所起名字就是小名,就能避邪祛病。传统意义上给宝宝起名为“锁”“拴”,以为经常念诵这已成为名称的字眼,就能生出一种灵力,真的能将宝宝留住,不致夭折;起名为“牛儿”“小猪”,以为宝宝就真的像牛、猪这类低等而易养活的畜类一样,吃粗劣的食物、不必怎样精心看护他也能成人;起名为“铁”“钢”“金”,以为能令幼儿身体如这些金属一样结实不生病等等。古人还认为,通过对名字施加外力,就能影响到人自身的状况。从这个角度看,小名在传统信仰中能起到保护幼儿的作用,不仅依赖顺势巫术的思维方式,也有接触巫术思维方式的配合。如果说小名作为幼儿生命脆弱期暂用名,因而人们认为它不算真名的话,那么起小名可看作一种藏名的方式。这样不仅带有明显巫术性字眼或以巫术方式起的小名有避邪作用,而且所有的小名都以藏名方式而具避邪佑儿之效。只不过这种藏名的作用在习俗长期流传中已被人们所忽略了,便在小名用字或命名方式上再加上各种更积极的措施。在传统时期,物质生活水平低,医疗水平差,加之迷信思想盛行,起小名的超现实因素占据突出的位置。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都有了根本改善,幼儿的夭折率已极低,人们已不再过多地忧惧婴儿难以养活了,所以在命名上的超现实信仰就淡化以至消失,而小名的现实性功能就占了主导位置。
小名为什么仍旧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主要是因为它叫起来既简单、顺口,又亲切、悦耳。大名比较庄重正规,要考虑每个字的音、形、义,而小名可以顺手拈来,不拘一格,具有随意性,显得风趣、活泼、自然,只要父母喜欢,随便叫什么都行。在现代,我国小名中加“阿”、“小”、“大”和“子”的较多,如阿娟、阿根、阿莲、小兰、小刚、小顺儿、大勇、大乖、英子、牛子等,但更多的还是使用双声叠韵的方法起小名,如楠楠、搏捧、明明、圆圆、毛毛、飞飞、佳佳、珊珊、丹丹等。在北方,为了表达父母对婴儿的喜爱、轻松、亲切的情感。往往把小名“儿化”,如小草、小川变为“小草儿”、“小川儿”。在起正式名字前取个小名,古往今来,人人都有这一习惯。小名的作用和影响不及正式的名字及字、号,由于从古至今几乎人人都有,因此,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父母给宝宝起个小名,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又能表达对宝宝的深爱之情。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现实当中绝大多数年轻的爸爸、妈妈,都是等孩子出生以后,视孩子性别的不同才给孩子起名。从有益于孩子智力发育角度讲,当胎儿长到5~6个月时,就应取一个乳名先叫着。这是因为发育到5~6个月的胎儿,听觉器官的发育已基本成熟,并与神经系统反射建立起了联系,从这时开始给孩子起上乳名并经常呼唤,当未来的爸爸、妈妈每次和胎儿搭话时先叫一下孩子的乳名,这样比较容易沟通父母和胎儿之间的信息交流,更重要的是胎儿出生后,当婴儿听见呼唤自己的乳名,小家伙就会表现的非常熟悉,而具有特殊的安全感,即便是在烦躁哭闹的时候,叫一下宝宝的乳名也会安静下来。所以,在孕期丈夫应与妻子商量着早给胎儿起个乳名。
总结给宝宝取小名的原因1、取贱名利养活。出于这种目的的,孩子的小名一般是怎么难听怎么来,像狗剩、狗蛋、癞痢头等等。据说是孩子的名越难听,牛头马面也嫌弃,也就懒得来找事了。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