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属什么的?”
当你看到这个问题时
脑海里一定会不由自主地
浮现出某种动物的形象
生肖文化源远流长
与每个中华传人息息相关
早在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中
就出现了与今相同的十二生肖记录
除此之外
生肖文化中还有更多有趣的内容
今天就和李小白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十二生肖的“十二”,到底有什么讲究?
可能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是十二生肖,不是十三、十四生肖呢?
说到这个“十二”,就要提到古人对自然现象的归纳性认识了。
古人观察月亮盈亏,发现12次月圆正好1岁,也就是1年,而被古人称为“岁星”的木星,绕行太阳一周的时间也正好是12年(实际上是11.86年)。
《周礼》中有记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将“十二”用于记录年月、时辰,而与时间密切相关的生肖,也由此被定为十二个。
除此之外,“十二”还被古人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十二经脉”是中医对人体经络的认知;“十二律”是古代的定音方法……
看来不止生肖是“十二”个,古人对“十二”这个数字的喜爱,实在是一发不可收拾!小白不禁陷入沉思,现在改名为李十二,会不会更受欢迎一些?
2十二生肖和十二时辰,居然是配套的!
在古代,人们用十二时辰划分一天的时间,子时、丑时、寅时……同时,每个时辰还对应一个特定的肖兽。
子时:夜晚23点至次日凌晨1点,正是老鼠频繁活动的时间,故称“子鼠”。
丑时:1点至3点,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这时起床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寅(yín)时:3点至5点,昼伏夜行的老虎常在此时呼啸,故称“寅虎”。
卯(mǎo)时:5点至7点,兔子纷纷出窝,吃带晨露的青草,故称“卯兔”。
辰时:7点至9点,旭日东升,又容易起雾,传说龙最喜欢在这时腾云驾雾,故称“辰龙”。
巳(sì)时:9点至11点,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称“巳蛇”。
午时:11点至下午13点,野马在此时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未时:13点至15点,正是放羊的好时间,故称“未羊”。
申时:15点至17点,太阳偏西,猴子开始啼叫,故称“申猴”。
酉(yǒu)时:17点至19点,太阳落山,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
戌(xū)时:19点至21点,人们劳碌一天归家休息,狗卧在门前守护,故称“戌狗”。
亥(hài)时:21点至23点,夜深人静,只有猪还在拱槽发出声音,故称“亥猪”。
古人对动物习性的观察细致入微,并将肖兽与时辰一一对应,这样的奇思妙想,真是令小白佩服不已!
3生肖文化中不受欢迎的本命年
所谓本命年,就是指与自己属相相同的年份,本命年又叫“槛儿年”,在传统习俗中,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年份,民间甚至还有“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俗语。
古人每到本命年,就会系上红腰带、穿红色内衣裤、垫红鞋垫、用红丝绳系挂饰物随身佩带……以此祈求趋吉避凶、消灾免祸。
本命年运气不好的说法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本命年“穿红”的习俗却流传至今,在这其中,小白看到的却是人们祈求平安顺遂的心愿,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生肖文化作为我国别具魅力的传统文化,应当传承下去,我们在了解基础知识后,还要学会在实际运用中进行复习。
那么,怎样才能将生肖文化与实际学习相结合,让孩子收获有用又有趣的知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