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钟声已经敲响,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朋友圈充满了庚子鼠年的祝福。大年初一新闻也会播出了新年出生的第一个鼠宝宝。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时候其实只是旧历新年到了,而庚子年还并没有到来,大年初一出生的宝宝还是猪宝宝。到了2月4日立春之后出生的小宝宝才是鼠宝宝。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主要是因为我国实现阴阳合历的原因。阳历和阴历不能保证每年的大年初一和立春都是同一天。(关于阴阳合历的问题可以看前文《今年是二婚年,不利结婚怎么破?》)
所以就会出现立春有的时候在新年前,有的时候在新年后了。 新年是大年初一,那么属相的变更到底是要按大年初一?还是按立春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先从干支纪年、属相、正朔和改正朔说起。(如果对理论没有兴趣,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的生肖对照表进行查询)
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
中国古人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从甲配子开始,按顺序两两相配。干支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六十甲子表
基于干支纪年的历法可称之为干支历。干支历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
如《红楼梦》第九十五回:“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春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
属相
众所周知,属相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并且十二属相和十二地支是对应出现的,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种属相和地支对应的十二生肖体系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比较完整的存在了。
在湖北云梦睡虎地所发掘出的两批秦代竹简中既有“子,鼠也……丑,牛也……寅,虎也……卯,兔也……亥,豕也。”的内容。
《诗经·小雅·吉日》所载”吉日庚午,既差我马”,也反应出先秦时属相和干支已经配合出现。
所以自古以来属相均基于干支历进行变更。
正朔
《史记·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正朔者,正谓年始,朔谓月初。既为一年第一天开始的时候。(历代皇帝也借此词表示“正统地位”,与“正统”同用,如”奉正朔”)
在古代,为了表示和前朝的区别,朝代更换后是要改正朔的。如夏朝以寅月为正月,商朝以丑月为正月,周朝以子月为正月,秦朝以亥月为正月。
后汉武帝改用夏正,即以寅月为正月,为一年的开始。
自此以后,后世的帝王即便改朝换代一般也只改年号而不再改正朔了。(当然,王莽、武则天、太平天国也是改过正朔的)
所以放眼商周时期,属相和新年更是对应不上了。
改正朔
虽然自汉代之后很少改正朔,但是更改年号和重新修订、颁布历法,是后世体现改朝换代的重要标识。
在古代,大年三十称之为“除夕”,大年初一称之为“元旦”,那个时候并没有“春节”的概念。
民国建立后,在民国政府思想意识西化的影响下,民国政府宣布民国纪年改用公历纪年,废除夏历及夏历新年,改公历1月1日为“元旦”。
虽然民国政府如此规定,但是民间及基层公务员继续我行我素,并没有对此政令进行接收。所以民间出现了新历和旧历并行的情况。而且即便大年初一没有放假,基层公务员和民间也自行放假了,而且其他旧历节日都照过不误。
鉴于旧历新年已经普遍扎根于人们心中。在1913年7月(民国二年),袁世凯批准旧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并同意春节例行放假,于1914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夏历岁首的名称就由以往的“元旦”改称“春节”了。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法”。在称谓上持续民国的叫法,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公历新年),夏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旧历新年、农历新年)。
综上所述,干支纪年属于历法现象,而正朔新年属于政治现象,虽同为纪年,但两者的本质是有一定差异的。
所以对于属相的变更,要在立春过后才能/就已经更换属相。 不知道生在春节之后的你有没有过错属相呢?
下图是从到1940年到2022年的属相日期对照表,大家可以进行查询。
你身边有没有朋友是立春前后过生日的?你可以问问他/她,“你的属相属对了吗?”
其实,属相属于一种民俗文化而非术数,所以也不必过于纠结,如同黄道十二星座已经变成黄道十三星座一样。一切高兴就好。
以上是这么多年,你的属相竟然属错了!附对照表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生肖相关知识,请持续关注算婚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