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来,佛教是个很神秘的地方,里面有许多异国风情的文化,即使已经与中国一些传统文化进行了融合,但是其本身特有的西域风情还是那么浓郁,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佛教之中那些正确的三观,每个真正的学佛弟子都可以说是道德高尚的人。
在佛教之中,就不止一次对宇宙人生进行过探讨,在那个久远的年代,佛教之中很多大能都发表过许多超前的理念,例如恒星数量以及宇宙大小的观感,这些在如今看来,依旧很不可思议,同时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例如常见对人的观想解析就有“悲观”和“乐观”两种,其中悲观认为人生短暂,生命空虚,人活著就是等待死亡,因此整天愁眉苦脸,委靡不振;而乐观:这一类人也不是真的‘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因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的和意义,他们只是抱著‘及时行乐’的观念,用狂欢、纵欲、热闹来**自己的感官和心灵,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漠不关心,他们也不知道。
而在佛教的人生观之中,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有人觉得佛教是提倡悲观的,因为很多观点都是苦空无我,觉得世间充满苦恼,认为世间都是虚的,转眼即消逝,其实佛教只是不讳疾忌医而已,并不是真正悲观的,佛教并不是一种不负责的宗教,它先要我们认识这个人生是个苦恼的人生,然后进一步地分析这些人生的苦恼都是人自己的无知贪欲招来的,因此人人都可以自己克服这些苦恼。
最后指出人生的幸福之道,希望人们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多为别人服务。佛教深信:自己要想快乐,一定不能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只有全体众生都能幸福快乐,个人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快乐的。佛教认为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因此劝人不必太贪恋、太贪求;相反地劝人要布施,修福慧,要能看破,要能挣脱这些名枷利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财富的多少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精神的充实与否,只有修养品德,净化心灵,才能欢度心安理得的人生。
阅读推荐:佛教的人生三要是什么 佛教的人生三不要是什么 拜忏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