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自在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民间多以观音菩萨相称。虽然名号代表的菩萨一样,但名号本身却各自有不同的含义,例如观世音菩萨的观世音,就是观察众生,聆听民音的意思,那么观自在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寿自在
相传以前有阿罗汉的踪迹,但在劫难中已经消失不见了,因为他能够随意住世一戒,但只能存活一世。而菩萨却不同,寿命可长可短,可以自己随意安排,还能随机示现,已无生死寿夭之相。延万劫而不长,促一念而不短,这就是寿自在。释迦牟尼佛也是寿自在,只要众生请佛住世,佛可以住世间一劫来度化众生。
财自在
所谓财自在,就是说菩萨不用可以去追求这些钱财,因为只要自己想要,随手就能得到,因为菩萨在过往已经修行有成了,果报也得到了实现,钱财之物应有尽有,这就是财自在。天人心想要进食,其所想要吃的食物就现前,这也是财自在,只是其自在力有限。
业自在
业力无处不在,众生都随着业力而转,因为业力而投入不同世界去轮回,因为业力而去修行。但佛和菩萨不受业力的影响,不为之所转,他们能够洞察众生前世现在未来,所以只要跟众生有缘,随手都能进行点化,利济自如。这与阿罗汉不一样,阿罗汉称为无生,这一生了结了生死,就进入涅槃,不再出生了。
推荐阅读:善知识拥有的妙相(上) 善知识拥有的妙相(中) 善知识拥有的妙相(下)
观音菩萨为什么又叫观自在菩萨?
关于观音菩萨的四个名号
第一个,“观世音菩萨”,这个就体现观音菩萨的慈悲心,上面已经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
第二个名称叫“观自在菩萨”,体现他的智慧,观照般若的运用无碍。说他能够在定中观察诸法的自相、共相,具足彻底明了缘起性空的智慧,中道智慧。“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是观音菩萨的智慧,包括了根本智、后得智、妙有智、性空智,也包括了唯识学讲的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这也是如来的智慧。恢复到这个智慧就能出离生死,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而且进一步得到神通自在、救度众生自在,所以叫“观自在”,即没有一点束缚,很自在。
第三个叫“普门大士”。观音菩萨在因位、在果位他走的是正道,通达无碍,很广大。这个道、这个门就不是三恶道的门,也不是人天道的门。人天是比三恶道好,但是毕竟在六道中还是有生死的呀!而他这个门是三乘之门、菩萨之门、如来之门。观音菩萨在因位修行的时候受苦受难就是为了走这个门。所以修因要修菩萨因,象四无量啊、四摄六度啊、四宏誓愿啊……。他在果位,以如来身现菩萨相救度众生。所以这个门在因位、在果位周遍法界都是通达无碍的,叫“普门”。你们看现在有些寺庙叫普门寺。“大士”就是菩萨。所谓“大心之士就是菩萨”。
第四个名号叫“圆通大士”。“圆通”,你看有些观音寺都有圆通殿,普陀山普济寺就有圆通殿,以供观音菩萨为主。“圆通大士”,到了如来的果位,福德圆满、智慧圆满、一切法都能通达,有福有慧、有悲有智。这一个智慧就是圆成实智。具足这个智慧就叫如来、又叫真如、又叫法性、又叫空性。“圆通大士”就表明观音菩萨早成佛道,具足佛的功德,是为圆满,悲愿都很圆满。通达一切而没有障碍.
观自在和观世音是同一个菩萨吗
净空法师---观世音这个名号着重在教化众生,观自在这个名号着重在自己修行,着重在自利,观世音着重在利他,是一个人不是两个人,自利利他都功德圆满。
观达自在,这就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入这个境界才称为观自在菩萨。又观机往救,这就是跟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菩萨就来应。
下面介绍,「观世音菩萨,又名观自在菩萨。浅说,则观世人称念彼菩萨之名而垂救度,故名观世音」。观世音这个名号着重在教化众生,观自在这个名号着重在自己修行,着重在自利,观世音着重在利他,是一个人不是两个人,自利利他都功德圆满。底下一句说,「遍观法界众生随其机缘,而自在拔苦与乐,故名观自在」。这是菩萨的德号,教育,重要的教育,我们从经典里面深深的体会到、深深的认识到,世出世间还有比这个教育更重要的吗?找不到!佛是我们的老师,菩萨是我们的学长,菩萨是跟佛学,没毕业,但是他的年级比我们高。等觉菩萨是最高的,我们现在初学才一年级,他是五十一年级,比我高太多,但是他还是我们学长,他没毕业,他毕业就成佛了。所以我们跟菩萨的关系要搞清楚,跟阿罗汉的关系要搞清楚,都是同学,先后同学,年级比我们高一些。
「进言之,如法藏之《心经略疏》曰:于事理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立此名(观自在)。又观机往救,自在无失,故以为名(观世音)。前释就智,后释就悲」。这是《心经略疏》解释菩萨的名号。于事是事相,理是理体,理事无碍的境界。观达自在,这就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入这个境界才称为观自在菩萨。又观机往救,这就是跟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菩萨就来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只要真诚心去感,菩萨肯定有应。关键就是真心,真心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没有杂念。当然人遇到大灾难的时候,肯定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不善业感召。不善业有过去造的,有现前造的,过去、现前都可以忏悔。如果没有忏悔,求观音菩萨来救你,观音菩萨没有法子来;你真正忏悔,后不再造,有求必应,这个道理一定要明白。过去造的罪业忏悔,感应特别明显,现前所造重大的罪业,真正忏悔也行,这个自古至今都有这个例子,所以菩萨真正慈悲。我们中国谚语所谓的浪子回头金不换,再恶的事情,五逆十恶,就怕你不肯回头,回头是岸,回头就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