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处处都说人间疾苦,菩萨救苦救难,那么众生到底受得什么苦?其实按照佛教的角度来看,这苦分为八种,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八苦之爱别离苦
爱别离苦,乃是我们人最常经历的苦,其包含了生离死别、家庭不幸、长辈仙逝、亲人命陨等等,像爱别离苦这种苦,固然悲痛万分,就算不是生死相隔,只要是彼此爱得人长期分隔两地,或者两人无法相见,也一样会受到痛苦折磨。但是这种苦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因为人有生老病死,终有一天会彼此分离。
八苦之怨憎会苦
如果说“爱别离苦”是爱的哭,那么这“怨憎会苦”则是恶的哭。是自找的苦,因为自己心生恶念,对人充满嫉妒,又或者是觉得对方面目可憎,或是因为彼此有利益纠纷,却又不得不在一起面对面。所以这种苦又是强迫的苦,特别在某些形势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随形,好像再也没有分散的时间,真是让人痛苦不已。
八苦之求不得苦
求不得苦,不如说是欲望之苦。因为自己想要某件东西,但是却不能得到而生起的苦。可以讲这种苦即算好事也算坏事。好的一方面则是让痛苦鞭挞自己,让自己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而坏的一面,则容易心生恶念,为得到想要的东西不折手段,甚至损人利己,伤天害理。因此求不得苦,即为痛苦也为福报。
八苦之五阴炽盛苦
所谓五阴,即五蕴,前面七大苦皆由此苦所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推荐阅读:正确认知佛教(上) 正确认知佛教(下) 观世音菩萨,拜普陀山的意义
佛教中的八苦,六苦,五苦,三苦是什么含义
1、佛教八苦是佛教用语。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2、没有六苦只有七苦:佛家对人生组成的七种痛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红尘无可留恋,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在于人。在于人与生俱来的弱点和本性。
3、五苦:佛教言生老病死苦、爱离别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盛苦为五苦。
4、三苦:因为寒、热、饥、渴等原因造成的苦。
扩展资料:
佛教中有时又把苦分为苦苦、坏苦、行苦的三类。
1、苦苦
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经中即使没有指出,我们也是认为是苦的,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
由社会环境引起的爱别离苦:即亲爱的人不能厮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能如愿;怨憎会苦:是怨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及五蕴炽盛苦:即五蕴身心不平衡的痛苦。
2、坏苦
是指我们通常快乐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来看,我们所谓的快乐受并非真正的快乐,其实质也是痛苦的。
3、行苦
行,是迁流变化义。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这乃是宇宙人生之规律。世间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世事无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佛教八苦
百度百科-佛家七苦
百度百科-五苦
佛教的“八苦”是什么?
这个在百科里边有很详细的内容。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佛教中的八苦是哪位高僧的著作?
是佛祖说的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若比丘于苦圣谛已知、已解,于苦集圣谛已知、已断,于苦灭圣谛已知、已证,于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已修。如是比丘则断爱欲,转去诸结,于慢无间等,究竟苦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
佛陀曾经说过:
弟子们!我由于未了悟,未明了四样东西,所以和你们一样在这个苦海中不断生死轮回。
是哪四样东西呢?它们就是:
①苦的圣谛(dukkha),②苦之起源的圣谛(dukkha-samudaya),③苦之灭的圣谛(dukkha-nirodha)及④导致苦灭之道的圣谛(dukkha-nirodha-gāmini-paṭipadā)。
《长部》16
只要我仍无法完全认知这四圣谛的智见,我是无法肯定自己是否已证得了超越世间一切天、魔、梵、以及人间的沙门与婆罗门、君主及人民的无上正等正觉。
但是,当我已完全认知这四圣谛的智见后。我就肯定自己已证得了无上的无上正等正觉。
《相应部》LVI.11
什么是苦圣谛?
苦圣谛
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伤心、悲鸣、痛苦、忧闷与绝望是苦,求不得是苦。略说执著五蕴就是苦。
什么是生呢?
不论是任何众生,从开始入生、住胎、出生、诸蕴的呈现、生起一切感官,即称为生。
什么是老呢?
不论是任何众生老化、衰退、白发、皱纹、衰弱、感官的退化、即称为老。
什么是死呢?
不论是在任何众生灭、消失、死亡、寿尽、诸蕴的破离、弃身、丧命,即称为死。
什么是伤心呢?
由于遭受不幸的事忧虑、担忧、伤心、极度伤心,即称为伤心。
什么是悲鸣呢?
由于遭受不幸的事而悲鸣、哀号、大悲鸣、大哀号、过度悲鸣、过度哀号,即称为悲鸣。
什么是痛苦呢?
身体的痛苦、身体的难受、由身体触觉所感受到的痛苦和难受,即称为痛苦。
什么是忧闷呢?
心中的痛苦、心中的难受、由心意触觉所感受到的痛苦和难受,即称为忧闷。
什么是绝望呢?
失望,懊丧,沮丧,颓丧,即称为绝望。
什么是求不得苦呢?
有情受到老、病、死、…忧闷,而有如此的欲望:“最好我不再受到再生的支配;最好我不再有来生”,但这不能只靠欲望而得到,所以不能得到所求是苦。
《长部》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