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
上元,中元,下元节各是什么时候1、上元节时间上元为正月十五,也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是始、开端的意思,农历正月为一年之始,故称元月。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2、中元节时间中元为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是汉族人祭祀亡故亲人、缅怀祖先的日子,也是重要的八节之一。
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农历七月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通常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通常都不动先人的牌位。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3、下元节时间下元为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相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官大帝又被分别对应于尧、舜、禹,所以,下元水官也就是因治水而闻名的大。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祭祀的规矩和忌讳欠佳的人不要去坟地;老人孩子不要去坟地;路上遇到不顺的事不要去坟地;天黑以后不要去坟地;不要在坟地嬉笑游戏;不要在坟地有不敬的言语;不要在坟地方便解手;离开时不要回头。祭祀这一天,妇女忌外出,妇女体质偏寒,需要特别的注意。不要在挂风铃,即便是从前就挂着的也要在这一天摘下来。因为风铃是容易招来邪气的器物,人们在睡觉的时候又往往是最容易招来邪气入侵的时刻。
元宵节的习俗当天吃元宵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针对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从而,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有何区别和习俗?】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是道教中的节日,分别来祭祀中国古代的三官。
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每个节日祭祀的对象不一样,习俗也有所不同。
先来说说上元节。上元节是指农历正月十五那一天,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元宵的意思代表这一天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这一天是天官大帝诞辰。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热闹闹。
大部分地区元宵节习俗有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还有擂鼓、舞龙、舞狮等活动,热闹异常。此外,在古代,汉族人还有在元宵节偷菜求子、偷菜求婿的习俗。
中元节,则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俗称七月半。中元节是祭祀地官诞辰的节日。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中元节是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鬼节当日,家家上坟扫墓,祭拜祖先。各大道观在这一天举行法事,希望能超度减轻亡魂身上的罪孽。
下元节指农历十月十五那日,也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该节日则是祭祀水官诞辰。相较于上元节和中元节,下元节有些渐渐被遗忘。下元节也是祭拜祖先的日子。
在祭拜中要焚“金银包”,叩拜后焚化。下元节时赠送亲友的礼品为家中做的糍粑或蒸麻腐包子等,尤其是探望病人时带着糍粑等礼品可以为其舒缓困厄。
【上元甲子中元甲子下元甲子是怎么分的】
上元甲子、中元甲子、下元甲子是根据甲子纪年法来分的。
甲子纪年法又名干支纪年法。在太乙数中,每个甲子是分为三元,1984年后为甲子下元。一个甲子六十年,六十刚巧又是木星公转十二年和土星公转三十年的最小倍数。
六十年也是土、木、水三颗行星的会合周期。三个甲子合计为一百八十年,一百八十年太阳系九大行星同处于太阳的一侧,分布成一个扇面形状,形成了九星大会合。二十年一小运,六十年是一个元,三个元合计九个小运。
扩展资料:
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土星与木星每隔20年就要相会一次,处于同一直线;每隔60年,土星、木星、水星就要相会一次;每隔180年,九大行星就会处于太阳的同一侧,分布在一个小的扇面中,形成“九星连珠”。
因这种天体运行规律永不改变,所以天文学家根据这种规律划定“三元九运”的时间体系,以180年为一正元,每一正元又分上、中、下三元,每元60年,每元分三运,即一至九运。
同时,北斗七星加左辅星和右弼星的运行规律与地球上自然现象和人事吉凶之间存在某种暗合关系,在每运20年都有其中一颗星起主导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元九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子纪年法
【上元、中元、下元,分别指什么时候?】
上元为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为七月十五(中元节),下元为十月十五。
1、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2、“中元”即汉族传统节日“三元”之一。“元”是始、开端的意思,农历正月为一年之始,故称元月。
古代术数家以第二甲子为“中元”,即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是汉族人祭祀亡故亲人、缅怀祖先的日子,也是重要的“八节”之一。
3、下元节为中国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十月十五,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相传当天禹会下凡人间为民解厄之日,这天人们会准备香烛祭品拜祀水官大帝,以求平安。因此又称“消灾日”、“下元水官节”。
1、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
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元宵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是中国传统节日。
2、中元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中元幽影倩,月圆引魂归,中元节,也是中国传统的鬼节之一。中元还是重要的“八节”(上元(元宵节)、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3、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下元节往往是以民族为单位来祭祖,华夏民族要在这一天祭奠心目中那些最值得敬佩的祖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上元??百度百科_中元??百度百科_下元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指什么节?】
上元节指元宵节,中元节指七月半祭祖节,下元节为农历十月十五。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鬼节、地官节,日期为夏历七月十五,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
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当天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人们会准备香烛祭品拜祀水官大帝,以求平安,因此又称“消灾日”“下元水官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