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是一条曲线,而我们的心情,也随着这条曲线起起落落,时而高兴,时而忧愁,这条起伏的曲线,也和我们的运气有很大关系,运气好的时候,干什么都很顺利,运气差的时候,老是”犯小人”而且诸事不顺。
生活中处处是小人,所以古人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因为他们会悄悄在暗地里整人,如果不小心得罪招惹了小人,就有可能被各种烦恼和是非纠缠,这就叫“犯小人”。
在遇到小人诸事不顺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办法呢?当然有,今天咱们就跟着老子的《道德经》来学一个对付小人的“损招”,就可以轻松化解“犯小人”的遭遇。
春秋时期,在鲁国国君的王座右侧,摆着一种奇怪的器具,这个东西就像是一个倒着的吊钟,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装水。这个器具奇怪在哪里呢?就是因为这个器具“虚则欹, 中则正 ,满则覆”。
也就是说,当这个容器是空的时候,它就是倾斜的状态,如果给它加水加到一半,它就是直立中正的状态,但如果一直加给它加满,它就会突然翻一个跟头,把水全部倒掉,所以这个奇怪的器具就叫“欹器”。
鲁国国君将欹器摆在王座一旁,目的不是为了装水,也不是为了观赏,而是通过欹器“满招损,谦受益”的特点来警醒自己,因为人也是一样,获得的东西太满,就会骄傲自满,骄傲自满就会招人嫉妒,迟早有一天会被人倾覆,俗称——翻跟头。
很多年以后,孔子带学生参观这种欹器时,不无感慨地说:这世上哪有满了以后不会倾覆的东西呢?他的学生就问:那有没有办法不倾覆呢?
孔子回答说:如果你聪明过头,那就减损一点聪明,让自己笨一点;如果你功劳太大,那就推掉一些以免功高震主;如果你富甲天下,那就施舍一些出去,总之任何事情都要防止它出现“过满而溢出”的情况,这就是“持满之道,抑而损之”。
那么孔子的这番见解,其实是源自老子的智慧,因为早在孔子之前,老子就已经多次提到“损”的概念。
在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那么在《道德经》第九章,他还说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也就是说:任何东西都不能装得太满,要懂得适可而止,而且这种“止”不仅是停止,还要“损止”,也就是当你已经满了时候,就要往外面丢掉一点。
“为道日损”,就是指学习和修道,都要不断减损自己,人一旦满了以后,就会狂妄,就会骄傲,就会对一切失去必要的敬畏,如此一来自然就会招小人走背字。
但是当我们学会老子的“减损之道”来“自损”以后,就可以避免犯小人招致的“外损”,所以我们说,老子对付“犯小人”的这招是一个“损招”,实际上指的就是这个“为道日损”的道理,这就是《道德经》一招帮你解决“犯小人”的“损招”。
当然放到学习方面,也同样要有这种自损的精神,只有让自己时刻保持空一点的状态,你才会有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空间,而不是认为我已经什么知识都已经掌握。
骄傲自满,不但会招小人的嫉妒,还是阻碍自己学习和进步的障碍,所以呢,我们要保持让自己的心空一点,经常做一做减法,生活的运气自然也会更美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