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支,源于子姓,始祖是商纣王的宠臣雷开。商纣王很大程度上就是被雷开教唆坏的。周武王灭商以后,雷开的后裔子孙就姓雷,这是一支。
第三支,源于蛮夷。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过去有一支民族叫潳山蛮。“潳”这个字有两个音,一个念tu,还有一个音念zha,所以潳(tu)山蛮
也叫潳(zha)山蛮。这是当年楚国很多民族的一个结合体,这支民族的酋长被一致称作“雷迁”,就是首领的意思。其部族人多以首领之官称为姓氏。
其中的一支后来慢慢迁到岭南地区,就融入到苗族、瑶族、彝族、侗族、畲族、壮族、黎族、布依族这些兄弟民族当中去了。现在,这支雷氏主要分布在广西、
湖南、广东等地区,严格意义上不算汉族,但是今天恐怕早就汉化了。这个雷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聚居地,就是广东雷州半岛地区。
其他的来源就是很多兄弟民族了,比如古代的氐族,当代的蒙古族、满族。蒙古族里面的雷氏很有意思。蒙古族有一种乐器,蒙古语发音叫“忽
雷”,是元代宫廷音乐的主要乐器。这种乐器后来一直流传下来,到了民国年间,还有人收藏着。过去的某些音乐都是家传的,像中医一样,一代传一代。
所以,这种乐器弹奏者的子孙就以雷为姓了。满族里的刘佳氏,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也有改姓为雷的。总之,兄弟民族们改汉姓的时候,有很多
取了雷姓。
得姓始祖
方雷。炎帝神农氏的第九代孙名雷,黄帝论功行赏,雷被封于方山(今河南省禹州市),其族称方雷氏,为古诸侯国之一,方雷氏的后代有以国为氏者,称雷姓。他们尊方雷为雷姓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雷登高:江西吉水县人,有六子,于明季景泰间迁武陵梁山。
字辈
重庆永川雷氏字辈:”三千正栋腾云凤 四季青天碧化龙”。
堂号
谦让堂:东汉雷义和同郡陈重是好友。太守举陈重孝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允。刺史举雷义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雷义遂装疯披发而去。
郡望
豫章郡: 汉置豫章郡,治南昌(今江西省会),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世所辖浙缩为南昌附近一带。又隋改南昌县为豫章县。唐后期改为钟陵县,又改为南昌。西晋雷焕为豫章郡丰城令,现居丰城南昌、吉安、赣州等地雷姓均为雷焕后代,其家谱雷焕为一世祖孔章公。
冯翊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置”左冯翊”的行政区,与“右扶风”、“京兆尹”合称“京畿三辅”。三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北魏移治高陆(今陕西高陵)。此支雷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晋雷焕之族的后裔。
先秦时期,雷姓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河南叶县、方城、嵩山这一带,刚开始时还不活跃,史书上很少记载。到了秦汉时期,雷姓东迁到安徽和江西,
在南方发达起来了,形成了豫章雷氏,成为一个望族。魏晋南北朝是雷姓发展的重要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西北羌族、氐族和巴蜀蛮族中的雷姓
开始兴起,并且汉化。随着大量兄弟民族的雷姓汉化,陕甘宁地区和川鄂地区成为雷姓的重要活动中心。唐宋时期,雷姓一方面在西北发展,一方
面开始向东南地区移民。到了明朝时期,雷姓的重心已经迁到了南方,南方各地基本都有雷姓了,尤其是江西、福建地区比较多。现在雷姓的第一
大省是四川省,四川的雷姓人口占了全国雷姓总人数的16%。
雷姓在很多人印象中不算大姓,能想起来的也就是雷锋。雷姓其实不小,在历史上出过很多了不起的人,随便就能举出几个。雷发达(1619-1693),
江西建昌(今江西永修)人,明末清初有名的建筑工匠。故宫太和殿就是雷氏家族主持重建的,圆明园、颐和园等皇家园林的大部分建筑也是雷发
达家族建造的。雷氏家族设计的建筑样式独具特色,人称“样式雷”。现在的故宫工部档案里,雷氏家族主持营造工作200多年的档案都还保留着。
雷氏家族后来就留在了北京。可以这么说,没有雷发达这个家族,后来的颐和园、后来的故宫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
还有雷以针,也有写作雷以诚的,这个人一般人不太知道,湖北咸宁人。雷以针有什么贡献呢?他是道光年间的进士,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他奉
办江北大营军务。当时朝廷打太平军打得没钱了,他就在扬州创办了一种税收制度,叫厘金,一下子使清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如果没有他创办
的厘金制度,清朝的军费根本就接济不上,恐怕就被太平天国给灭了。雷以针顿时名声大噪,得到了清政府的重用。
再举一个吧,雷履泰(1770-1849),山西平遥人。道光三年(1823年),他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票号——日升昌。今天若到平遥古城去看,
日升昌的老房子还在。
雷姓在今天的中国姓氏中,排在第78位,人口369.2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