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姓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一十五位,在豫晋鲁冀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当代乔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13%,总人口大约在173万。
乔的名义
乔是高而上部弯曲。会意字,上下结构,上面从“夭”,下部从“高”省笔,表示高而上曲之意。甲骨文中的乔字,乃是在“高”字的上端增加一个“弯钩”,表示主干挺直,上部可向外扩展,示意基础十分高大和牢固后可以向外延伸、弯曲和跨越,整体保持平衡,有高远之意。桥,指架在河溪水面上的桥梁,借乔的形和义,采用木料构筑而成,可见最早的桥,先人是用硬木造的。桥氏族以桥命地、命山,进而命氏族名和族徽,最终形成姓。
乔姓起源
乔姓的起源与演变:
一、源出姬姓,出自桥姓
外族基因融入
其实外族乔姓的诞生要早于汉族乔姓。秦汉时期,北方匈奴贵族有四大姓族,为呼延氏(呼衍氏)、卜氏(须卜氏)、兰氏(乌洛兰氏)、乔氏,乔氏也称丘林氏,世代为匈奴国辅政相卿,匈奴乔姓在东晋末十六国春秋时颇为显赫,族人繁衍兴旺,在各国中多任达官显宦;匈奴之属稽胡中也有乔姓。北方匈奴乔姓进入中原,改变了汉族原有乔姓的结构和比重。直到清朝前,几乎没有再发生过外族用乔姓的事件。清满洲八旗中有乔姓,世居辽阳,原本出自汉人,入旗满化,也有改用满姓乔佳氏,后来除一部分称满族外,多数与汉族混居成乔姓汉族。所以乔姓的历史又向前推延了300年!
乔姓分布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乔姓人口由11万增到173万,增长了近16倍,乔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乔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山西、山东、河北四省,大约占乔姓总人口的48%,其次分布于陕西、内蒙古、江苏、安徽,这四省区又集中了乔姓人口的23.1%。河南为当代乔姓第一大省,居住了乔姓总人口的18%。全国形成了豫晋鲁冀高频乔姓聚集区。在600年期间,乔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由东南向中原和北部的回迁成为主流。
乔姓血型
乔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0.9%,A型占27.4%,B型占31.9%,AB型占9.8%。
乔姓名人
乔行简
乔行简(1156年—1241年)字寿朋,浙江东阳人。南宋大臣。宋光宗绍熙年间进士,宋理宗时曾任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进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左丞相,晚年至平章军国重事,并被封为鲁国公。著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
乔致庸
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人,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祁县乔家第三代人,是乔家第四位当家人,也是乔家门中最长寿的人。乔致庸于同治初年(1862年)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被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乔冠华
乔冠华(1913年—1983年),江苏省盐城市人,毕业于图宾根大学,中国政治家、外交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原部长。他早年为《时事晚报》《世界知识》等刊物撰写国际述评,获得一定影响力,与胡乔木并称“南北二乔”,后来在周恩来的带领下逐渐处理外交事务,一生参与过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日内瓦会议、草拟中美联合公报等重要外交事件,在中国的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乔姓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乔姓的郡望主要有:梁郡、冯翊、浚阳等。除了以郡望同名的堂号外, 乔姓堂号主要还有文惠。“文惠”堂号出自宋朝乔行简。乔行简历官淮西转运使、参知政事。多次向朝廷疏论时政,因此升右丞相,参知军国重事,加少师封鲁国公,死后谥“文惠”。后人以此谥为堂号。
乔姓的重要楹联有三副:
相推文惠;邑号神君。
学先经术;望重曰严。
乔公女生成国色;碧玉奴死报主恩。
家训格言:乔氏家训当举清乾隆年间乔漌的《训子要言》。乔漌,江苏宝应人,生平笃于论常,故以孝道和谨身之道教子。论学习“不贵贪多,只要有益”,“读书果有得力处,只一二句便终身受用不尽”。聪明的读书是要消化,“离了书,义理都在我”,又能于“无字句处”读出意味,因为圣贤的言语“包涵无尽”,须沉潜理会。论道德须在“大本大原”上作“工夫”,严守“仁义礼智”。提出保家十善:“祭祀诚敬,孝事父母,兄弟友恭,夫妻和谐,熟读经书,亲贤乐善,忠信不欺,持身谨饬,退让谦和,克勤克俭”。又有《败家十恶》:“居心刻薄,比近匪人,言语诡谲,长傲逐非,耽嗜曲蘖,纵欲败度,贪财黩货,刚暴健讼,奉身华侈,懈惰废弛”。乔漌的训子虽多老生常谈,但仍不失为当今青年的警示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