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为了修行,一个人命好不好,不是取决于他的出生环境。
有些人生来富贵,拿着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
有些人出生平凡,拿着一手烂牌,却能打出精彩人生。
所以说真正好命的人都源于内在,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好命的呢?我觉得《道德经》这三句话,说到心坎上了。
1.谨言慎行
《道德经》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聪明的人说话都十分谨慎,那些侃侃而谈,随意发表言论的人,都不是有大智慧的人。
三国时期的杨修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出生弘农杨氏,是世代簪缨之家,聪明好学,在建安年间被举孝廉,后来成了曹操的主簿。
根据《世说新语》记载,连一向颇为自大的曹操都曾对杨修的才华自叹不如。
可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之人,最后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究其原因就是“祸从口出”。
当时曹操率军正和马超对峙,进退不得。
部将夏侯淳向他请示夜间的口号,他随口道“鸡肋”。
时任行军主簿的杨修听闻后,便吩咐士兵收拾行囊,准备归程。
夏侯淳听闻后大惊,问他何故。
他道:“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夏侯淳觉得有道理也准备收拾行装,而军中将士都闻风而动。
曹操半夜睡不着,发现将士都在准备归计,召夏侯淳询问,才知是杨修在扰乱军心。
于是便下令将他斩首示众。
其实曹操心中未必没有退意,只是他自己这么想是一回事,旁人当众点破又是另一回事了。
杨修确实很聪明,可以看透曹操的心意,但就坏在那张嘴上,“看破又说破”,这才是曹操所忌讳的。
从这一点来看,杨修不能算是有智慧的人。
真正聪明的人都知道谨言慎行,才是安身立命之道。
不看对象,不分场合,说话口无遮拦,这样很容易给自己招来麻烦,甚至造成一生悔恨。
我们应该时刻谨记:福生有兆,祸来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
2.善始善终
《道德经》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事既要有好的开头,也要有好的结尾。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不仅是善于做事,更善于把事情做成。
曾经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技艺精湛的木匠,受雇于一个老板。
一直兢兢业业,建造了很多精美绝伦的房子,深受老板信赖。
忙碌了大半辈子,年事已高的他向老板提出了辞呈,表示要回家颐养天年,和妻儿共享天伦之乐。
老板再三挽留,无奈他心意已决。
后来老板便让他最后再建一座房子,当是收官之作。
可是这次就连外行人也看的出来,老木匠已不同于以往的尽心尽力了。
偷工减料,草草应付,很快一座房子便建成了。
让他惊讶的是,最后老板将这座房子的钥匙交给了他。
他建了一辈子的房子,最后却将粗制滥造的房子留给了自己。
想必当他听到老板要将房子赠与他时,心中定是后悔万分。
都说万事开头难,但其实最难的还是始终如一。
人生就像一盘棋,无论开局怎样占据优势,若是一着不慎,也是有可能满盘皆输的。
真正聪明的人都知道,行百里者半九十,即使最后只差一步,那也是失败。
越是最后关头,越要小心谨慎。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3.知足常乐
《道德经》四十六章:罪莫厚于甚欲,咎莫憯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下最大的罪莫过于放纵欲望,最大的错莫过于贪得无厌,最大的祸莫过于不知足。懂得知足的人才能保住恒久的满足,知足的人才会快乐。
佛说人生有“八苦”,其中一苦便是“求不得”。
“求不得”便是一种执念,一种不满足。
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若是一直困于这三字,那么永远是不会幸福的。
只有知足的人才会快乐,就像明朝的胡九韶。
他家境贫寒,一边耕种,一边教儿子念书,每日勉强温饱。
但是每天下午,他都会焚香感谢上天,又让他享了一天的清福。
他的妻子见状,便嘲笑道:“每日吃糠咽菜的,算哪门子幸福?”
胡九韶回答道:“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受战乱之苦;有吃有穿,不受饥寒之苦;无人卧病在床,不受病痛之苦;无人被冤入狱,不受牢狱之苦。怎么就不是享清福呢?”
他的妻子听后也是默然不语。
所谓“幸福感”最关键的便是知足,若是不懂知足,即使每天锦衣玉食,恐怕也不会快乐。
而相反的,若是懂得知足,那么即使是吃糠咽菜,也会觉得幸福。
每个人的幸福是不一样的,不要羡慕,不要攀比。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但却可以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
谨言慎行,善始善终,知足常乐,这是《道德经》告诉我们的哲理。
真正聪明的人,身上都有这三个特点,愿你都能成为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