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算命 > 正文

蓝氏家族(蓝氏是即墨古老的姓氏家族 !那么是从哪里来的?)

2023-09-27 算命

青岛百家姓,即墨姓氏历史悠久,一如底蕴深厚的即墨。

早在战国时期,即墨已巍然屹立在齐国东方,富饶,广阔。多年累积建立的古城,黛瓦灰墙,亭台水榭,青石小巷,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有太多的故事,有太重的背负。

史料记载:“即墨之名,因水而得;即墨之设,其来久远,分析合散,代有不一;亘山联海,不改其常。”“即墨”,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因故城(位于今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田单破燕处)地邻墨水(源出平度市古墨山)而得名。“即”,指邻近、靠近;“墨”,便是墨水河。

商、周时期的莱夷之地,在齐国灭了莱国后,齐大夫朱毛始建即墨城。即墨的威名来自于一个成语故事。齐威王即位以后,沉湎酒色不理政事,齐国内部政务混乱,外患不绝,国家危在旦夕,九年之后,一个叫淳于髡的人忍无可忍,善用隐语的他对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鸣,不知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齐威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一改往日作风,把齐国七十二个县的县令都召集到国都来举行朝会,奖励了勤于政事治理有方的即墨大夫;烹杀了丢城失地,靠贿赂赢得赞扬的阿大夫。自此,即墨名声大噪。

田单借此一座孤城,巧用火牛阵大破燕军,即墨更是声名鹊起。秦一统天下,实行“郡县制”,即墨始定为县;汉初,高祖刘邦的孙子刘熊渠被封到这里称“胶东王”。刘姓子孙先后有六七位王子在胶东王的封地里坐享荣华富贵,此时的即墨,成为胶东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王莽脑子一热,把即墨改为“即善”,但这个新名称跟他的政权一样,只是昙花一现。虽然在南北朝时期,即墨县制发生了一次重大历史变故,与不其县一同并入长广县(今平度市)。但在隋朝,即墨县制恢复,版图也扩大,包括原壮武、皋虞、不其三县故地,即现在的即墨市、崂山区、城阳区和青岛市内四区的广袤地域。古人在县治的选择上很有讲究,煞费苦心,也富有远见,即墨县新城址坐落在盟旺山下,墨水河环绕古城。

对于蓝氏来说,盟旺山是一个关键词,是始祖们迁徙即墨之地。据蓝氏第二十世孙蓝信宁说,《即墨蓝氏族谱》内就刊有《盟旺山祖林碑记》一文,这是元泰定元年(1324年)胶州学正邢世英为即墨蓝氏盟旺山祖林撰写的碑记,其中有:“春、就裔出昌阳舁山祖宅,自先公徙居黄埠,以至于此”之语。这是关于即墨蓝氏祖籍问题最早的文献记录,明确指出,即墨蓝氏自昌阳舁山迁入即墨,其祖籍为昌阳舁山(莱阳所辖山峰)。

迁徙之地不是云南,迁徙的时间不是明朝,“蓝水先生在《即墨蓝氏》一文考证蓝氏迁徙时间时曰:‘蓝氏故居舁山,自南宋咸淳(1265年~1274年)间迁居即墨之黄埠。’明确提出蓝氏于南宋咸淳间迁居即墨”。所以,蓝氏在即墨是个较早的姓氏,“蓝氏家族从昌阳舁山先迁至即墨县东北之黄埠(今即墨市田横镇房家村、黄龙庄村一带),短暂停留后,方迁至即墨城东盟旺山一带”。在这里他们几代为农,勤勤恳恳,养育后代。“蓝氏家族自宋元至明清两朝,家族兴旺,人才辈出,他们秉承儒家思想,为官者清正廉明,忠君报国。仅明清时期,蓝氏就出了五位进士(一位武进士),九位举人,五十六位贡生,庠生、监生等有上百人。”虽然,蓝氏后人算不上高官厚爵,却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蓝章,朝廷曾十一次为他立坊表,“进士坊”、“少司寇坊”、“父子进士坊”等,去世后,还获嘉靖皇帝赐葬,这是何等的荣誉!天才蓝田16岁中举人,主考官曾赞:“不期即墨之乡,而产蓝田之玉!”他为官后,因仗义直言而被奸人陷害,离开政坛在文坛上大放异彩。

除此之外,蓝涺、蓝再茂、蓝润等人也在即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忠义厚道,仗义疏财是后人对蓝氏的评价,即墨市博物馆副馆长陈海波就说:“几百年来,蓝家陆陆续续上百人入仕为官,却没有一人贪腐。”

时光澄澈如流,滔滔不绝;风物欣然葱茏,生生不息;人才钟灵毓秀,源源不断!

相关资讯

优风水是预测未来爱情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真真正正看到未来了,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改变婚姻。
Copyright ©  youfengsh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2021007644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