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上坟扫墓,是中国人的传统,虽然不是每个地方都是这样的风俗,但是你知道中元节是鬼节吗?中元节的由来有怎么样的故事呢,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也是不一样的,接下来就为大家带来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的介绍,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中元节是鬼节吗】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尚书大传》说:“夏以十三月为正,色尚黑,以平旦为朔。殷以十二月为正,色尚白,以鸡鸣为朔。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
这就是说,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把十二月当正月的。这样算下来,7月正好是一年中间的那一个月,7月15正好是这个月最中间的那一天。因此老年推测,中元节起源于商朝。
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来历
中元节原本是跟鬼没有关系的。但是到底是怎么个起源,现在众说纷纭,都没什么根据。据说中元节最初其实是丰收节。也就是在秋收之后,农民庆祝丰收,并用新的农产品祭祀祖先。这个说法很有问题的。不管是农历7月还是6月,都不是收获的时候,不管在中国的南方还是北方,都是如此。这个时候倒是农作物开始成熟的时候,已经能够估算一年的收成的时候。
除夕连着春节,人们好好地吃几天,然后开始干农活。干农活的时候因为特别忙,没有时间做好饭,都只能粗茶淡饭将就一下。到了清明节,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好好吃了,大家都馋了,所以借祭祀祖先的机会好好煮肉吃一顿。过了是端午节,再过了就是中元节,也是利用打发祖先这个借口好好吃一顿。之后是中秋节,接下来秋收要狠狠忙一段时间,然后才杀猪过年,又开始解馋了。
鬼节是对中元节的俗称。在同一天其实有好几个节日,佛教的盂兰盆节,民间的七月半,道教的中元节。所以这四个称呼并不是一个意思,鬼节也仅仅是针对中元节的俗称。
所以,中元节本身是一个道教的节日。道教认为,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所以一天地官来到人间,为人赐福,给人赦罪。但是在宋元之后,这个节日就逐渐变了,逐渐成了鬼节。
之所以叫鬼节,据说这天地府之门会打开,把所有的鬼魂放回人间来。那些还有后人的鬼魂,就会回到后人的家里。而没有后人的孤魂野鬼,就只能在人间到处游荡,看有没有好心的人给他们烧点散钱。
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要烧香蜡纸钱。然而过这个节南北方不一样,就算同在南方或者同在北方,各地的差别也非常大。老严以自己老家,也就是四川省宜宾市的习俗来讲一下流程。
四川腊肉名满江湖。杀了过年猪之后制作腊肉,包括猪头。一般猪头是在除夕这天祭祖用的。当然祭祀之后,还是活人吃了。但是除夕这天只煮一半。如果当年家里杀了两头猪,那就煮一个猪头。如果只杀了一个猪,那就煮半个猪头。另外的一半就是留到中元节。
早晨一大早女主人开始收拾腊肉,放到大锅里煮着。而男主人就开始打纸钱。纸钱用的是草纸,街上卖的时候是一刀一刀的,需要拿回来自己裁,自己打铜钱印。
纸钱打好了,还要一小叠一小叠封包。包皮用的是白纸,折信封的方法是固定的。包上封严之后,还要写封面,就跟今天收包裹的时候,上面总会有快递单一样。这其实也是寄到阴间的快递。封面的写法非常有讲究。按照古时候的规则,从右到左竖写。以苏轼苏辙给苏洵的烧纸为例,一共三行,依次是:
故显考苏公(讳)洵老大人收用(并没有括号,而是把讳字写在列的旁边);
中元化财之期预备银钱六封奉上;
孝子苏轼、苏辙叩
这是基本格式。必须写繁体字。如果是女性祖先,则应该这样写:
故显妣苏胡氏老孺人收执。
古时候女人没有名字,对她们的称呼是在丈夫的姓后面加上娘家的姓,加一个“氏”字。古时候妻子是没有花钱的资格的,都是丈夫花,所以给女人写是“收执”,她只有保管的权利,哪怕在阴间也是如此。
另外就是纸钱的数量,是有不成文的规定的。一般最少6封,多则无限,但都必须是6的倍数。这是什么来历,老严没有弄明白,但肯定不是所谓的六六大顺。
所有都准备好了,在八仙桌的神龛前点香,八仙桌上放上猪头。当然还可以有另外的祭品,就看你家里有什么了。但绝对不能有蔬菜。在祭品的两边点蜡。然后在八仙桌前烧纸。家长领着一家人下跪磕头,不用说话,不用祝祷,一直要等纸钱烧完了才能起来。如果有没有烧着的,可以手拿工具去拨弄,直到全部烧成灰。
祭祀完毕之后,还要拿一些没有封包的散纸钱,到门槛外面去烧。这是烧给那些孤魂野鬼的。烧的时候还要说:“你们在人间没有亲人,把这点钱拿去,好好投生,不要祸害人间。”用词可能不一样,但大体上是这个意思就行。
到了这一步,中元节就过完了。之后女主人把祭祀用的猪头拿去切片炒回锅肉什么的,本身不属于中元节的内容,但是人们真可以借此机会解解馋。除夕节、清明节祭祖要放鞭炮,中元节是不放鞭炮的。
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中元节是最不想过的一个节日,因为鬼都到人间来了啊!这天神经一直很紧张,往往一个不经意间的风吹草动,就会吓一大跳。
风俗
【做3事】
一、祭祖
在民间认为,七月半的时候,先人会回来探望子孙后辈,所以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把先人的牌位请出来,并且在早上的时候就要准备好祭品,摆放在餐桌上,点上蜡烛,请已故的亲人吃“团圆饭”;
二、烧纸钱
给已故的亲人烧纸钱也是中元节的习俗之一,在民间,人们认为这样做是给另外一个世界的亲人送钱,能让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生活的更好,但是现在很多都不提倡明火,为了安全,
三、放河灯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元节的习俗有很多,各地差异也很多,在很多地方就有放河灯的习俗,但很多地方是没有的,这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放河灯可以寄托对先人的思念,还有将厄运随着水东流的寓意;
【忌3事】
一、忌办喜事
由于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在民间被认为是阴气较重的日子,所以,在这一天一般会避开一些喜庆的事情,例如:嫁娶、乔迁、领证、开业、奠基等等,这些并不是迷信,而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忌晚归
中元节被称为是“鬼节”,用老一辈的话说,就是这一天“阴气”比较重,尤其是太阳下山之后,阴森的气氛会比较浓,不建议大家晚归,尤其是小孩子,要早点回家;
三、忌吵架
中元节是一个很严肃的日子,很多朋友的感情都是悲伤的,因为思念已故的亲人,这个时候更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就把不好的情绪传染给别人或者因为没有调整好心情和别人发生争吵,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对已故亲人的不尊重;
【食3样】
一、吃鸭肉
老话说:“七月半吃只鸭,万事不用怕”,中元节吃鸭肉是有讲究的,鸭子属于“扁嘴”的水禽,鸭子的“鸭”和“压”谐音,中元节的阴气和霉运比较重,吃鸭子有压住霉运的说法,而且中元节还在三伏天,天气比较燥热,鸭肉是凉性的,这个时候吃点鸭肉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二、米糕
七月半吃米糕是江南地区的传统习俗,米糕既是一种小吃,也是江南很多地区祭祀祖先会用到的祭品,但祭品是不能吃的,所以一般家里做米糕都会多做一些,留给自己的家人吃,米糕的品种有很多,红糖糕、白糖糕、赤豆糕、千层糕、肉糕等等。
三、茄子
立秋茄子赛人参,现在已经过了立秋了,但依然处于三伏天,暑气一时难消,所以还是适合吃润燥的食物,茄子就是最好的选择,有助于缓解秋燥,补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