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相生相克是谁提出来的?天干有十干,地支有十二支,干支对应着五行属性,所以根据四柱八字的干支五行,五行属性之中,不同属性所体现出的性格特点不同,可以从生辰八字之中得出八个五行属性,想知道五行相生相克怎么理解才是对的呢,那么小编就在这里,为各位介绍五行相生相克怎么理解,快来看看吧!
【五行相生相克是谁提出来的】
五行的最初起源是在西周末年,那时被称为五材,后直到《尚书·洪范》中正式提出了五行的说法,将五材重新命名为五行。至于五行的相生相克的思想,是在战国晚期才正式提出的。在这个时候,《内经》将五行应用于医学。
春秋数百年的兼并战争后,进入战国时代,只剩下几个大国争雄。此时,诸子百家都推出了自己的学说,向各个国君兜售。到了战国末期,由于争霸战争的推进,各国认为原来“王”的称号已经无法代表其地位,各国先后率自称帝。在这样一个帝制运动的时代里,急需一种为其服务的思想。齐人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应运而生。五德终始说的核心“五德终始”源于我国历史早期的“五行”观念。
五行观念产生的具体时间现已不可考,但它与中国先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交通出行、图腾崇拜均有密切的联系。由于材料不足,导致学者对于“五行”最原始的指代争论不休,。但《逸周书》记载,周公回答周武王问题时曾讲道:“五行: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苍,位木;四白,位金;五黄,位土。”因此西周时期,“金、木、水、火、土”被视作五行应该没有疑问。五行被认作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基础物质,他们相互之间既可以相互克制,又可以相互衍生。
邹衍利用五行相克的学说,结合了传统“阴阳”观念与天人感应学说,建构起一套合法解释权力更迭的思想。他首先将五行学说运用到王朝变迁上。他指出:黄帝为土德;夏代黄帝世系,所以夏为木德;商克夏,商为金德;周克商,周为火德。将来代替周王朝的,必定为克火的水德。那么德运之间为何会转换呢?他说是因为君主的不道德行为。如果君主有不道德行为,神龙、凤鸟、麒麟等吉祥的生物就不会出现。同时,将会出现许多吉祥的预兆在新君诞生的地方,这种现象叫做“符应”。新的政权建立后,要根据其所属的德运制定相应的政策。
【五行相生相克怎么理解】
(一)相生关系:木火土金水
1.正常状态:相生关系;
2.异常病态:母子关系;
3.规律为:前母后子。以“火”为例,火前面是木,火后面是土,“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
(二)相克关系:木土水火金
1.正常状态:相克关系;
2.异常病态:相乘关系(与相克顺序一致,即为“过克”)、相侮关系(与相克顺序相反,即为“反克”);
3.规律为:前不胜后胜。以“火”为例,火前面是水,火后面是金,“克我”(所不胜)者为水,“我克”(所胜)者为金。所以水为火之所不胜,金为火之所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