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本不是用来算命的,占卜只是帮助人们找到定位和方向,去学习应变处世之道的工具而已。当你完全了解《易经》的六十四卦,遇到问题根本不需要透过占卜,直接就可以根据现在处境所相应的卦象,找到处世的方法。最近都在整理一些《易经》的资料,原因是有一些害怕《易经》,觉得它是魔鬼的作为,算命的工具,一般人不敢靠近它也不该算命。很多人排斥《易经》,应该都是因为社会上普遍用来算命。
其实,在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就把《周易》列为五经之首。这不是令人好奇的一件事吗?因为它显然不只是用来来算命占卜的,不然为什么会被“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儒家学术如此尊崇,成为群经之首,读懂它还能直接做官。
进一步想,《周易》最初的创作动机是为了占卜吉凶而设计,后来才被儒家诠释成“经”。还是它的创作原本有其他的目的和功能,而它著作形式有利于占卜,所以才被用于算命或占卜。还是它是透过这套占卜吉凶的法则和规律,来传达它想达成的功能和目的吗?
在论证之前,先介绍一下我所采用的版本,我用的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的《周易》和有朱熹注的《周易正义》还有三民出版社的《新译易经读本》。讼卦翻译的部分还搭配了《辞海》、《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来察考文义。
《易经》的创作动机,其实是教导人们在各种环境中处人处事。
要了解这些问题,首先要追溯到源头来问最初八卦的创作动机。
在《易经 系辞传下》里有提到:「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意思是:伏羲作八卦,是用来通晓变幻莫测且灵巧有智慧的规律,用来区分万事万物的情形与状况——也就是说,伏羲用来寻找规律,分类情况。
后面又提到:“作绳结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意思是伏羲发明了结网捕鱼,对物物相连,万物相连都有了一些启发。
伏羲观察大自然和人类活动来寻找规律,最后归纳出人世间的八种情境,便是八卦这个哲学体系(宇宙观),更因为其中一个卦相的启发,而发明了利于民生日用的物品。
以这样的最初的创作动机和他衍生出来的效果(指的是观察离卦而发明了结网这件事)看来,八卦并不是为了算命的占卜而生,应该有更高层次的关怀。
而文王所创的《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正是从八卦演化而来。
在《易经 系辞传下》〈第八章〉里说《易经》是: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之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
《易经》是要启发人的进退举止合于法则规律,处世不论或隐或显于世,都知道戒慎恐惧,又可使人明察忧患和往昔之事,即使没有老师的保护,却好像父母亲临教诲一样。学《易经》,刚开始要遵循《易经》的卦、爻辞,而后要思索其中的道理,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则。
可见,探究并教导人们如何在各个环境情势中行为处事,才是《易经》所关注的主要焦点。《易经 系辞传下》〈第三章〉也提到了《易经》的卦象、卦辞、爻辞都可以体现人事的吉凶悔吝(悔吝是后悔和遗憾)。
在《易经 系辞传下》〈第六章〉的:“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就是说〈易经〉是运用卦象(处境)的吉凶来济助百姓的行为处事,并且用来显明所应验的得或失。也就是说《易经》的卦象、卦辞、爻辞是告诉你当你处在一个情境中,在每个阶段你要用什么态度去应对,才能趋吉避凶避免后悔跟遗憾。
看看这些卦象,你就会更加了解
先讲一下,易经以“九”称呼阳爻,“六”称呼阴爻,六个爻自下而上称初、二、三、四、五、上。如〈讼卦第六〉: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讼卦象征争讼,因为诚信的德行有所阻塞所引起的。若心中戒慎恐惧,坚守正道居中不偏会获得吉祥;如果坚持把官司打到底则最终有凶险。坚守中正之道就像遇到公正的大人来解决争讼则有利,坚持诉讼到底就像徒步穿越大河一样凶险不利。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讼卦的初爻为阴爻是说不要长久的纠缠于争讼,虽然会稍有闲言的指责,但终能有吉祥的结果。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讼卦的第二爻为阳爻是说当下位者与上位者争讼失利时要懂得及时中止,马上逃跑回来,躲避到只有三百户的小城,才能不遭祸患。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讼卦的第三爻是阴爻,是说当避祸之时,安静守著原有的家业,坚守正道,处处小心防备危险,终久会获得吉祥。如果辅佐人建功立业,成功后也不要居功。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讼卦的第四爻是阳爻,意思是在这争讼失利后,开始反省自己,回过头来只持守正理,改变坚持争讼的初衷,安静持守正直之道,就可避免损失。
九五,讼,元吉。
讼卦的第五爻是阳爻,此时因为坚守正理正道而诉讼得到了公正的判决,开始获得吉祥。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讼卦第六爻是阳爻,是在说若靠著自己强势争讼所得到丰厚的利益也终将在一日之内多次被剥夺。意思是如果强行争讼所得到的丰厚利益终将会失去。
上述每一卦象后,都有卦辞来说明此卦是象征著怎样的情境,后面又有〈彖传〉和〈象传〉的补充说明才让我们更好理解,而每一爻的爻辞,则是阐述在此情境中每一阶段可能出现的状况,和应对之策。
今天的《易经》算命,和他最初的设计完全不同
《易经》有64卦,每一卦都是如此,也就是说《易经》将人世间归纳成64种情境,并且教导人在每一个情境下的每一个阶段要如何自处,这似乎是要让人们在各个情境中的每个阶段都做好调整,以得到最适宜的结果。
这样看来,《易经》其实是一本教人处世之道的书。
它提供了一套生存法则,让人们在使用后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这才是《易经》所要表达的重点——它就是一本生存教战手册。在上位者可以用它来经世济民,一般民众可以用它来知应对进退,谋求更好的人生,从这个角度来看《易经》很实用呢,难怪儒家对《易经》如此重视。
特别强调,本文并没有要否认《易经》的占卜功能,从前文提到的系辞传第六章中,孔子就认同了占卜出来的吉凶可以帮助人们的行为处事,《易经》的〈系辞上传 第九章〉还记录了完整的卜筮之法,可见《易经》是可以用来占卜的。
但它占出来的是一个卦象,也就是告诉你现在现在处于那一种情境,而卦的内容,还是在教你在这个情境下的每个阶段你要如何应对调整:怎样做会是吉?怎样做会凶?让人趋吉避凶,能有更好的生活。孔子之所以说《易经》的占卜吉凶可以帮助人行为处事原因就在此。
然而,这跟现今社会强调结果的算命完全不同。
我们去算命大可能会问爱情(例如,这个男的/女的是不是我的真命天子/女?我什么时候会有正桃花?我什么时候会结婚?)、工作(我什么时候会找到工作?这个创业会不会成功?)、家庭(另一半会不会有外遇?什么时候有小孩?)、健康(病何时会痊愈?该不该接受治疗?),甚至还有问比赛结果和选举结果的。
然而,这些求问明确结果的问题,都不会是《易经》占卜所处理的范畴,因为《易经》占卜给的是方向和定位,从来不是结果。
《易经》占卜只是告诉你现在的处境任务,剩下的,就是在卦的内容中教你立身处世的应变之道。所以《易经》占卜更像是帮助人们立身处世的手段,当你完全了解《易经》的六十四种情境时,遇到问题根本不需要透过占卜,直接就可以根据现在的处境所相应的卦象,找到处事的方法。
所以《荀子大略篇》才会说:「善为《易》者不占」。因为不需要了。
所以说,《易经》本不是用来算命的,《易经》占卜只是帮助人们找到定位和方向去学习应变处世之道的工具而已。许多的排斥,都是原于不了解和第一眼得到的坏印象,凡事只要慢一点排斥,多一点认识,你会发现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可爱,更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