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这句话一听、一看,带着一个“火”字,往往就容易望文生义,认为是盛夏暑热时节,天气像火一般的酷热难耐。其实,流火不是热流,它的意思也不是指天气炎热,那么,它的具体意思是什么,为什么古人用“流火”代指老黄历的七月呢?
原来,“流火”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豳风‧七月》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是古豳(bīn)国的风俗歌谣。豳,是一个地名,这首诗描述的,就是豳国农民全年的生活和劳动。
《豳风‧七月》是西周作品,采用夏历和周历两种历法,诗中的“七月”并非指现在的七月,也不是炎炎夏日,而是指古代的夏历七月,若换算为现在的日期,相当于八九月份,此时正是由夏季转入秋天的时候,天气也逐渐开始转凉了。
解释完了“七月”,再看“流火”。
“流火”在《毛传》中记载∶“火,大火也。流,下也。”其中“大火”是星名,故火是指“大火”星,“流”是动词,表示星宿西沉。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依据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来划分天空中的恒星。每个方位各有七宿,共二十八宿。
“大火”星就是属于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五宿——心宿。“心宿”又包含了三颗星,在《宋史‧天文志三》有记载:“心宿三星,天之正位也。”
其中,“大火”星在中间,叫做“心宿二”,是这三颗星中最亮的一颗。
大火星为恒星,能发出红色的亮光,在每年夏历五月黄昏时,大火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月时,它就逐渐向西下行,到了七月,继续西沉,天气也渐渐转凉。故郑笺云∶“大火者,寒暑之候也。火星中而寒暑退,故将言寒,先着火所在。”
在《诗经‧豳风‧七月》上载∶“七月流火,八月其获,九月授衣。”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的夜晚,就可以看到“大火”星向西落下,天气开始逐渐转凉,到了八月农作物就该收割,九月就要准备冬天衣服了。
如此看来,七月流火指的主要是古代夏历的星象转变和天气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