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讲什么?很多人都知道《易经》,但很少有人能说清楚易经到底讲的是什么?甚至在很多人眼中就是算命,迷信,当然说这些话的人绝大部分都没有看过《易经》。
真实的《易经》是中华文化总源头,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始。是建立在中国古代阴阳二元理论基础上的一部哲学史,古人用它来描述和论证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
孔子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日用而不知。
《周易》又称《易经》,最早见《周礼》”太卜“记载有三易,分别为不同朝代的占筮书,最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大事,剖析社会现象,八八六十四卦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关于《周易》作者,离不开三位圣贤,《汉书》云: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上古人皇伏羲一画开天
在人类还没有进入农业社会的史前时代,一切依赖天气打鱼、狩猎为生,这时候伏羲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总结规律,告诉人类每天的天气变化,当时没有文字,就用画像表达。
慢慢地,伏羲发现生活中很多相关东西都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表达,而后,他通过世间万物消长,探索出一阴一阳产生宇宙万象,而后用“一”代表天,为阳,“--”代表地,为阴。阴阳二爻,三叠而成。这就是伏羲一画开天,先天八卦图成。
中古文王拘而演周易
商朝末年,西伯侯姬昌(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羑里,关押七年,狱中的姬昌潜心研究伏羲八卦,并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推演,两两相重,阴阳交变,得出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条线表示,也就是六爻。
并且根据卦形符号为每一爻写文辞,每卦先一则,总括大意。每一爻,一则爻辞,共计64则卦辞和384则爻辞(备注:乾坤两卦各有用九,用六两段文辞,实则386则爻辞)。
共计4000多字,这是中古时期《周易》的全部内容。例如:六十四卦第一卦“乾卦”的卦辞 乾:元亨利贞,爻辞初九,潜龙勿用
春秋孔子韦编三绝
春秋时代,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十四年,最后回到故乡,开始潜心修编六易,其他书孔子都做过了删减,对于《周易》,孔子未做任何修改,而是做了增补。
孔子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共计十部分,像是给《易经》按上翅膀,被后世称为《十翼》,这部分也叫“传”。
《彖传》:上下两篇,六十四节,分别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辞、和每一卦大旨意思。
乾卦《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象传》:分上下两篇,阐述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解释卦象的为《大象传》解释爻象的称为《小象传》,这部分也出现了最著名两句话:
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初九爻: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文言:共两节,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意旨,主要是在《彖传》和《象传》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和拓展深意。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元,是众善的首领;亨,是众美的荟萃;利,是仁义之聚合;贞,是事业成功的根本。
系辞传:分上下两篇,主要说易经经文要领,贯彻卦爻辞的基本义理,对《周易》经文进行全面的辨析和阐述,抒发易理精妙,展示易理的精髓。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说卦传:专门阐述的是八卦取象,是探讨《易》象产生与推展的重要依据。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序卦传:《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演内容,揭示各卦之间的相辅相成,前半部分从乾卦到离卦主说天道,后半部分从咸卦到未济三十四卦主说人伦。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
杂卦传:最后一部分,将“六十四卦”重新编为三十二对“错综卦”目的是阐述事物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出来的变化规律。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
历史上《易经》地位和评价
《易经》确立了二进制和十进制,这两者是世界现代科技的根据,并且首次确立客观世界数字模型,并对除法和余数进行探索。
周易启蒙了中国古代生命哲学“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黄帝内经》中把这些数字表达成万物生成的描述。
唐代医圣孙思邈: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
易经还为中国管理提供指导思想,唐代的宰相虞世南曾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德国最伟大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说:“《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易经》。”
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临终时说:“未来中国一定会大放异彩,要注意《易经》。”
《易经》历经几千年传承,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后世研究《易经》者不绝如缕,流传各类易学专著,或在此基础上发展易学流派,而追本溯源,万法归易。
写在最后:
这篇文章是我对着《易经》一书写的,坦白说,脱离文稿,我自己都说好像知道又不知道,或许这就是《易经》奥秘,不是一篇文章能说清的,本人尽力为之,客观介绍。
今天,全国上下都在提倡民族文化自信,《易经》作为几千年历史文化之源,我们更要相信易学的智慧,修身养性,指点迷津,趋吉避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