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是一个神秘的话题。《易经·系辞上》第十一章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即说黄河出现的河图,洛河出现的洛书,圣人作为所依据的原则都建立了功业。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河南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让伏羲氏观看,伏羲据此创制出先天八卦图。过了千余年后,传说大禹在治水期间,走到黄河的支流南洛河岸边,有一神龟从洛水浮出,龟背上书写着图形请大禹观看琢磨。大禹从图上受到启发,制定了九类大法,把辖地划分为九州,很快治理住洪水,得到百姓拥戴,成为夏朝的开国之君。孔子在《易经》上记述的这段话,就说的是这两个故事。但是,孔子却从未见过河图、洛书的样子,据《论语·子罕》记述他71岁时感叹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叹说凤鸟不飞来了,黄河也不现河图了,我这一生也就完了。
因为河图洛书的图形未流传下来,历代众多学者都按自己的理解画出图像,却都不能自圆典籍所述,破绽百出,得不到多数公认,彼此间争论不休。直到五代末北宋初,华山高道陈抟老祖还是按《易经·系辞上传》第九章:“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即古人从十根指头上识数把玩,知道五个单数(奇数)之和是25,五个双数(偶数)之和是30,便认为相加共55的数是神数。他由此创制“五十五点”图,后又去掉十,创制“四十五点”图,称《龙图易》授徒。他的再传弟子北宋中期官员、易学家刘牧,精研《龙图易》,著书《易数钩隐图》,把两图分别叫河图、洛书,逐渐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公认。
实际上,相对于高度复杂的现代社会来说,史前社会是个简单社会,越简单化越易理解河图洛书。河图貌似复杂,但记住对于方形,按“先下后上,再左后右”顺序,遇单数画白点,遇双数画黑点的办法,操作两遍便可画出图形,即头遍先画“下一上二,左三右四,中间五点”,二遍在所画之外层,按“下六上七,左八右九,中间画十黑点包住前边白五点”,河图就画成了。画洛书先明白东西南北四方位叫“四正”,东南、西南、西北、东北方位叫“四隅”,白点按“下一上九,左三右七”画在四正位,中间画白五点,黑点按上方“右二左四”、下方“右六左八”画在四隅位,洛书就画成了。画洛书有首简明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明白所讲画法就很容易理解了。当年伏羲看到河图,就把分散的八经卦首尾相连画出了先天八卦图;大禹看了洛书有了“井”形的九宫概念,作出了“洪范九畴”(意九部大法)。当然,后世的人对河图洛书的解读就复杂多样甚至神秘化了。
河图洛书的意义在于上古先祖不仅对事物有了定性认知,而且开辟了独特的数字运算和数学图形的定量认知,为后人深入认识客观世界开创了正确的科学方法,体现出中华先祖很早就懂得人们的认知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