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其中也包括了传统节日的风俗。每一个节日都是有意义的,比如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感恩纪念介子推而定下的节日,到今日就演变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并且有不少的风俗习惯。
清明节最初是源自春秋时期,传说晋公子重耳为逃避加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许多年后,重耳成为国君,再去找寻介子推,而他早已死去,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富有特色的节日
这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是非常丰富的,习俗有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
放风筝除病消灾
春季是适合放风筝的时候,因此在清明节大家都会去郊外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