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是古代汉族人民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将古代哲学理论中以木、火、土、金、水五类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来认识、解释自然的系统结构和方法论运用到中医学而建立的中医基本理论。
八字阴阳五行科学性
1、阴阳五行的起源
阴阳五行说最早见于周易与《尚书·洪范》,最早被阴阳家使用,后来阴阳家消亡,汉代时佛教东传,道教兴起,五行说就被道教吸纳了。
在道家起源很早,而道教比较道家后道教里不只有道家东西,还民间东西,五术等,所以道教和道家思想是不太相同,只是主要部分是相同的。
2、阴阳五行的本质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
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这种观点中是建国以后,老中医为了表明中医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特征而注释的。
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3、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五种物质
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
预测未来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在这一观点中,“行”被理解成运动。
4、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阴阳学说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灵枢·阴阳系日月》: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道:指“道理”、“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1、五行相生相克
(1)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2)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2、天干地支
(1)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干支阴阳
(1)甲乙同属木
甲为阳,乙为阴;
(2)丙丁同属火
丙为阳,丁为阴;
(3)戊己同属土
戊为阳,己为阴;
(4)庚辛同属金
庚为阳,辛为阴;
(5)壬癸同属水
壬为阳,癸为阴;
(6)亥子同属水
子为阳,亥为阴;
(7)寅卯同属木
寅为阳,卯为阴;
(8)巳午同属火
午为阳,巳为阴,
(9)申酉同属金
申为阳,酉为阴;
(10)戌未同属土
子为阳,未为阴,
(11)辰丑同属土
辰为阳,丑为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