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故事有一些神话色彩,其实这些传统都是从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派生出来的,有些传统在今天看起来有点不合时宜,但我们还是有义务继承。农历二月初二有个响亮的名字叫“龙头”,这是什么意思?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农历二月二日,我国民间有“二月二日,龙头”的谚语,标志着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传说武测天成为皇帝后,玉帝下令三年内不要让人类下雨。然而,掌管银河的玉龙却不忍心人们挨饿,偷偷下起了大雨。玉帝知道后,将掌管天河的玉龙扔下天宫,压在大山下。山下又立碑,说:“龙王冒雨犯天定数,受人间千秋之罪。要再次登上灵柩阁,扁豆开花的时候除外。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第二年二月初的一两天,人们正在晒金黄色的玉米种子。突然想起来了。这玉米就像黄金豆一样,开得漂亮,不就是黄金豆的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在院子里设案烧香,供奉“开花金豆”,给龙王和玉帝看。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了。放我出去!“玉帝见人家院子里开着金豆花,就要传谕,诏龙王回天庭继续给人家下雨。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到了二月二日,人们把玉米花爆了,还有人炒豆子。成熟的孩子读“二月二、龙头、大仓满、小仓流”。有些地方在院子里用炉灰做了一个大圆,把五谷杂粮放在中间。被称为“囤积”或“仓储”。
在民间,龙是吉祥物,掌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是龙欲上天的日子。据节气介绍,农历二月初,正好处于“雨水”、“启蛰”和“春分”之间,我国许多地方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龙在人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的,也是风化雨的统治者。因此,出现了“二月二,龙头”的说法。
其实,“龙头”是指经过冬眠后,百虫开始醒来。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和娱乐的白蜡树出头”的说法。
《二月二、龙头》虽然也有古代天文学的解释,但容易被忽视。在古代,二十八宿是用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季节的。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构成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宛若龙之角。二月春风阵阵,黄昏时分出现“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此时,苍龙的整个身体还隐藏在地平线以下。只是,因为角宿是第一次出现,所以被称为“龙头”。
在天空“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地来到了这个世界。这时,大地恢复了青葱,春耕从南向北陆续开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
作为喜庆的日子,为了祈求吉祥,二月二日的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例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饭叫“吃龙子”,吃馒头叫“吃龙眼”,吃面叫“吃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成龙鳞状,叫“龙鳞饼”。这些习俗寄托着人们祈求龙的祝福,祝福风平浪静、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那么,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这和我们的民俗喜欢双数有关。
古代,特别是秦汉及其过去,1月1日、2月2日、3月3日这样的“沉重日子”往往被认为是天地交感神经、与天人相通的日子。因此,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要祈求幸福、安康、吉祥,就要多举行祈祷、祭祀、纪念活动。
许多习俗都与吉祥有关,龙抬起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只有在生活中给自己创造更多希望,才能积极前进。古人的乐观从这些风俗中展露出来,大家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