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光,又称开光点眼,用在有菩萨、关公等神像或者塑像上。通过特定的宗教仪式,请神灵以灵力进入神像内。
我们可以把这种仪式理解成小时候学过的成语故事‘画龙点睛‘,张僧繇(you)在墙壁上画的龙点了眼睛之后就会乘云上天一样,神像只有经过开光点眼等宗教仪式之后,才能请神灵入住其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否则就是一件艺术加工品,其中的仪轨也必须由各自门派里高修大德之人主持。所以像我们平时看到或了解的符、手串和本命佛项链,都不能说是开光,而是有另外的一种说法:
加持,修行者用特定的方式将咒力或能量注入到某一物品之中,使其具有保护庇佑佩戴者的功能。
像密宗的灌顶(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搜一搜),就是佛教最早期的一种加持形式,而对物品的加持是后来衍生出来的。修行人长时间携带的东西也会有加持的功效,这种东西也可称为法器。
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有其自各自的加持方法,最终的作用都大抵相同。
但是‘加持‘中有一个我们必须注意的点,那就是加持所具有的功效会慢慢消散。哪怕是陪伴着高僧大德修行了一辈子的佛珠或其他法器,经历了上万遍经文的洗礼、几十年香火的熏染,时间一长如果不继续加持,它所具备的能量最终也会消耗殆尽。就像一根蜡烛,产生热量的同时也会慢慢融化。无非是时间的区别,可能修为低的人加持的物品一两年就没用了,修为高的人加持的物品五六年还能稍作使用。如果中途再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法器替我们挡了,极有可能当场报废。
在这里,万宜希望读者们弄清楚‘加持‘和’开光‘的区别,它们的所作用的对象是完全不同的,仪轨也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读者们遇到有人推销开光的手串、符之类的物品,十有八九是骗子,尽量远离。(偶尔还是会有例外的,现在年纪大点的道士或僧人可能会因为年代的原因造成知识方面的匮乏而不太讲究,可若非特别的缘分还是小心谨慎为好!)
前面万宜也说过很多寺庙里的法器流通处也卖开光的物品,然而大部分法器流通处是被外包给一些公司的,所以...在这里万宜不用多说,大家都懂...都懂...
接下来呢万宜准备和大家聊聊手串佛珠,也叫‘念珠’,‘流珠’。
一般提到念珠大家都以为是佛教的产物,而且自古以来佛道之间的争议就没有停过。但是依照目前史书上记载的时间来看,最早还是产生于道教,在《道法会元》中有葛祖使用念珠的记载:
“凡出神,先当炼气习定,既气住为神。平坐面旺方,以手胗系鞋文脉,四动为一息。擎念珠,每一息掐一珠,各量人平常出入,渐渐加之,不要大段费力,恐不便。’
早期的印度佛教也是不使用念珠的,而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于念珠的记载已是在后唐书中。
葛祖也属于较早提倡用念珠念天尊圣号的法门,只是现在道教很少有人这样修行了,导致这一法门在道教开始没落,不过佛教倒挺盛行。佛教中有些门派的修行有一项‘考核‘就比较重要,那就是所持经文和秘咒的修行数量,基本上都是十万起步...你没看错...真的是十...万,不过这并不是硬性规定,而是一些修行者自己的发心。可真要履行起来是非常需要毅力的。我们粗略的算一下,就拿《金刚经》举例吧,如果怀着一颗清净心、不急不躁、吐词清晰地读完一篇《金刚经》,至少需要20分钟,一位僧人不吃不喝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点睡觉,一天16个小时可以读48遍,读十万遍需要2083天≈5.7年...这还是理想状态下所需要的修行时间,事实是真正的僧人是有许多其他的功课需要做(可能是现在为了提高僧道的素质,一些寺庙道观都有着高中大学一样的上课模式,有的甚至要求僧道们选择一门外语学习,还有严格的考试...),一天下来读经的时间远比这少,完成这一项修行就得花费数十年的功夫,可谓相当考验修行者的意志力了。(更别说管事的主持,忙于和各类人士打交道都焦头烂额了)试想一下,万一有人修持《楞严经》呢...
目前念珠基本上是僧人们用于计数的物品:每念一遍经文或秘咒就会往后捻一颗珠子,僧人们就可以通过珠子的数量知道自己念了多少遍经文,不至于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