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二十四节气与干支之关系
古今的历法不外太阳历与太农历两种,太阳历现在日天下通用的公历(前身为儒略历,十六世纪教皇格里高里103世稍作改动构成了今天的公历),太农历如穆斯林国度通用的穆斯林教历。这两种历法的主要区分在于: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相对于地球来讲,则为太阳绕黄道运行一周)为一回归年,并将其均匀成12个月份,再分立大小平闰月以概别的。太阳历的长处是4季分明,精确无差;太农历则严厉以玉轮朔望周期纪月,因没有顾及到地球公转周期,所以不能精确地划分4季界线。中国传统的阴历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一方面以玉轮朔望周期纪月,一方面又奇妙地设立闰月做到与回归年同步.
所谓二十四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一周即一回归年的三60度角划作二四分,即太阳在黄经在向东每一挪动15度角为一“气“,挪动一周三60度共二四气,阴历将这二十四节气名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此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12个称为“节气”,别的的称为“中气”。节气通常被看做是农历,现实上倒是严厉按回归年计算的,属于农历的范筹。四柱分列中所用的年代划分也是严厉以节气为尺度的,而不是通常阴历或者公历的年代划分,这是起四柱的根本原则,使得四柱分列不受历法变革的影响而维持其精确性,更首要的是以回归年为编年标记,相符4季寒暑变化的节律,遵循天道循环的因果关系,而这些都是命理学的理论基础。